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辽宁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50例和HbA1c升高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析HbA1c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HbA1c升高组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HbA1c正常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HbA1c水平越高(P〈0.05)。HbA1c升高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高于HbA1c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HbA1c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较差。HbA1c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判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轻庹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及其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值和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测得值及血小板抑制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按N1HSS的评分值和CD63、CD62P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以及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可抑制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轻度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74例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肺部真菌感染分为YES组(n=55例)与NO组(n=219例),将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赋值,先后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OR=10.414)、抗生素使用时间(OR=4.593)、糖皮质激素(OR=5.227)、低蛋白血症(OR=4.426)可能是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对病程长、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进一步提高其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警惕。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保妇康栓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用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6例临床资料,按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为74.42%(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4.65%和2.33%均低于对照组为18.60%和13.95%(P〈0.05)。结论:保妇康栓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用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降低了复发率及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保妇康栓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钠与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症状与体温复常时间快。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疏风解毒胶囊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托烷司琼在预防醉酒饱胃患者急诊手术全麻时呕吐误吸的可行性。方法:60例醉酒饱胃患者因外伤需行急诊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和托烷司琼5mg;两组患者全麻前面罩吸氧10min以上;准备好药品和抢救物品后,快速诱导无正压通气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和术后清醒拔管呕吐误吸情况。结果:全麻诱导时两组均无呕吐,拔管时未用纳洛酮和托烷司琼组(对照组)有3例发生呕吐,1例轻微误吸,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醉酒饱胃患者全麻前用纳洛酮和托烷司琼对预防呕吐误吸有一定效果。

  • 标签: 纳洛酮联合托烷司琼 预防 醉酒饱胃 呕吐误吸
  • 简介:目的:比较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吡肟对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1月间收治的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2例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吡肟治疗,观察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后各症状(血液淀粉酶及血常规)复常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血液淀粉酶及血常规)复常时间以及呕吐、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呕吐、腹胀、腹痛的缓解率及抗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优于头孢吡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了各症状指标,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乳酸左氧氟沙星 头孢吡肟 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12例作为资料,均为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通过对患者数字编号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各56例,其中A组实施七氟醚麻醉,B组实施丙泊酚麻醉,对两组患者不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实施根治术中实施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均能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结肠癌根治术:血液流变学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了一例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即参与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用药监护。协助临床医师确定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与用药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事实证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有助于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血栓 临床药师 病例分析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高血压的经典联合用药方案,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联合用药的目的除了控制血压外,还应关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既往研究已经表明,ACEI+CCB、ACEI+利尿剂、CCB+利尿剂等二联用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利尿剂受体 加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但存在CSF的患者90例,依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分为OSAHS组(n=39)和非OSASH组(n=51),分别测定2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OSAHS组患者的FMD、NO较非OSAHS组明显下降(P〈0.05),ET-1、TNF-α、hs-CRP较非OSAHS组明显升高(P〈0.01)。OSAHS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_2)〈90%时间与FMD呈明显负相关,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_2)与FM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OSAHS能明显降低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2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Hcy和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能降低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Hcy水平、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对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依那普利叶酸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 简介:目的:分析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4例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满意的细菌清除率。

  • 标签: 阿米卡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对肝癌患者术后伴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术后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8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施行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不同时段时肝功能各指标和HBV-DNA测得值,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癌患者术后伴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肝功能各指标复常较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肝癌 抗病毒治疗 术后伴乙肝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与“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问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雷贝拉唑三联组(n=40)和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n=40);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埃索关拉唑镁三联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白介素-2(IL-2)和IL-6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月后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高于雷贝拉唑三联组,而IL-6水平低于雷贝拉唑三联组(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 标签: 胃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觉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湿性AMD135例(共135只眼)。均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视觉功能、血清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a波振幅、b波振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越明显(P〈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均较治疗前下降,内皮抑素(E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ES/VEGF、ES/PDG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越明显(P〈0.05)。本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0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视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肾炎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ANCA和Anti-GBM的检测,根据ANCA和Anti-GBM检测结果将64例患者分为A组(ANCA和Anti-GBM均为阳性)18例和B组(ANCA阴性,Anti-GBM阳性)4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预后以及ANCA和Anti-GBM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表现以及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球性硬化明显高于B组(P<0.01),但两组其他肾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年后的人存活率和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后均较差。结论ANCA和Anti-GBM同为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Anti-GBM单阳性患者严重,且两组的预后效果均较差。

  • 标签: 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抗体 抗肾小球基底膜 肾炎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诊断指标,探究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方法收集体检中心患者97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52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mentin-1及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1±53)与(214±34)ng/mL](P〈0.01),hs-CRP水平和UAC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0.5)与(1.5±0.6)mg/L和(10±4)与(7±5)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是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着Omentin-1及hs-CRP水平的异常变化,Omentin-1水平下降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前期 网膜素-1 肾损伤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他啶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治疗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头孢他啶给予鞘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血肿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后的巴塞尔指数(theBarthelindexofADL,简称Barthel指数)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段(〈3d和〈7d)血肿消失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10d及〉10d血肿消失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联用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加快了血肿的吸收和脑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头孢他啶 鞘内注射 静脉滴注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治疗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RS评分及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5.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5.22&#177;1.83)分和(7.29&#177;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24&#177;1.31)分和(10.19&#177;1.52)分(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分别为5.4%和2.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6.2%(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