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司法改革背景下,作为时间量度的审限制度已具备了适应性修正的必要性与现实性。由于现行审限制度存在违反诉讼运行规律所致的结构性冲突及违反行为心理规律所致的预期反射效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限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必须从现有审限规则、审限管理平台、当事人审限监督权配置等层面修正不适应司法实践与司法改革的相关要素,以期实现当事人与法官在审限“看得见”与“人性化”改革目标上的双满意。

  • 标签: 司法改革 审限制度 审限管理 审限监督权
  • 简介: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对合犯,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犯罪的治理有利于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发生。《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进行了修改:一方面适度加重其刑罚力度,另一方面区分了犯罪的对象以适用不同的刑罚。对该罪的修改遵循了“宽严相济、保障权利”的刑事政策,加重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处罚存在合理性。同时,“收买儿童即入刑”原则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贩卖、收买妇女、儿童的犯罪,一味地加重刑罚并不能达到刑法的目的。

  • 标签: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 儿童罪 对合犯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中对宣告缓刑的条件进行了较大修改,其中一条便是"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一规定再次向我们提出了构建缓刑听证制度的必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缓刑听证制度走在了立法的前列。而缓刑听证制度也是恢复性司法视野下重构缓刑裁量参与权的需要。构建缓刑听证制度,需要从程序上予以保证。

  • 标签: 缓刑听证 恢复性司法 裁量参与权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具体落实强迫交易罪的犯罪情形,提高了法定最高刑幅度。理论界对于强迫交易罪的分歧甚多,主要体现为"完成交易目的+交易形成"说与"牟取暴利+交易履行"说的分歧。通过对暴力、威胁行为的本质目的、发生阶段和行为程度等方面对强迫交易罪本质的进行检视,确立强迫交易罪的行为本质应为"牟取暴利+交易形成",才能避免司法实务的混淆。

  • 标签: 强迫交易罪 暴力 胁迫 暴利
  • 简介:目次一、台湾后"五(六)都"时代群雄并起之财政争夺二、地方自治、地方财政权保障与财政收支划分(一)地方自治之概念与展开(二)地方财政权之建构与内涵(三)地方财政权保障之三阶段构造(四)"财政收支划分法"之理念定位与架构三、"财政收支划分法"之修正经纬与新版草案概说(一)"财政收支划分法"的立法历程(二)2012年"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之立法特色四、"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之解析(一)财政收支划分制度之法理念、

  • 标签: 地方财政 财政收支划分 地方自治 财政法学 公课
  • 简介:产权制度是中国历次修宪的重要内容,产权制度变革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权有着重要作用。应用法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探讨中国宪法修改中产权制度的变革,认为产权结构的重塑,最大化了所有权权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扩充了资源要素;私营经济和私有产权的保护,激励了人力资本,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 标签: 产权制度 宪法修正案 财产权 法经济学分析 人权
  • 简介:【摘要】刑事诉讼法二次修正草案关于亲属拒证权的规定,意味着我国强制出庭制度条款将不再适用于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反映了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相兼顾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关键词】刑诉法二次修正草案亲属拒证权社会经济价值【中图分类号】D915.3【文献标识码】A中国独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逻辑起点。刑事诉讼法二次修正草案亲属拒证权的规定,即源于其本身独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社会价值中国古代的亲属拒证权制度,从提出到西汉时正式成为法律,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法律伦理化的重要体现,亲亲相隐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合理性。

  • 标签: 亲属拒 修正草案 刑诉法修正
  • 简介:一、第二条修改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等证券的募集、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本法所称证券,是指证明持券人对其投资享有收益分配请求权的凭证,包括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新股认购权利证书、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证券期货和期权合约及其他证券衍生品种。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 建议稿 修正案 草案 公司债券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涉及三个条文,包括第6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的规定;第11条关于扩大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的规定;第19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这些修改涵盖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无疑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趋势,同时也贯彻了人道主义精神,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恤幼”的传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刑法修正案 修改 中国传统文化 人道主义精神 刑事司法政策
  • 简介:与西方先"报应"后"防卫"的刑罚观进程不同,我国从1979年刑法(以"防卫"为主)到1997年刑法走过的是在"罪刑法定原则"规制下,循序渐进地走上刑罚"并合主义"之路。可以说,《刑法修正案(一至八)》,尤其《刑法修正案(九)》的大量条文都体现的是"并合主义"刑罚观,这在我国的刑法立法史上当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然而,"并合主义"也并非十全十美,包括《刑法修正案(九)》中对其的运用也非全部到位,尤其在把握"报应"与"防卫"的融合机制上尚未达到精准的地步或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甚至没能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上来有效把握"并合主义"理念在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从而实现在"并合主义"刑罚观的指引下使得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的高度统一。

  • 标签: 刑罚 并合主义 报应论 预防论
  • 简介:近年来,嫖宿幼女、拐卖儿童、虐待、校车安全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刑法修正案(九)》制定期间,废除嫖宿幼女罪、加大拐卖儿童罪中收买者的责任等呼声越来越高。2015年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就社会长期关注的虐童、猥亵男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废除了嫖宿幼女罪,扩大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规定特定情况下虐待罪由自诉案件修改为公诉案件,猥亵男童、校车超载超速入刑,收买被拐儿童不免刑责,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将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变化。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未成年人 保护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所规定的公司,《刑法修正案(六)》将为这三类犯罪洗钱的行为规定为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修正案对刑法有关规定进行修改

  • 标签: 修正案涉及 刑法修正案 条款理解
  • 简介:(三)地方财源收入之内涵与课税权之限制1.财政收入体系之建立“财政收支划分法”中的“收入”部分,得以进行建构收入体系。E5t3学者对财政收入体系的分类的见解,例如葛克昌将之分为:(1)国家之强制性收入(基于统治权收入):租税、受益负担(规费、受益费)与特别公课;(2)国家之非强制性收入(经济活动收入):财产收入、营业盈余及事业收入、独占及专卖收入、赊借收入等。或以“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概念,进行除狭义的租税外的其他非税公课体系的建立,亦有宪法上的意义存在。

  • 标签: 地方财政 财政收支划分 地方自治 财政法学 公课
  • 简介:本文立足于现行法律规定置不动产次承租人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现实,从分析现行法律关于转租规定的模糊性、滞后性及其与社会切实需求的矛盾出发,提出了在不动产转租问题上采取自由主义立法模式的建议;提出以对租赁物的占有作为不动产租赁权是否具有物权效力的判断标准,以租赁登记为对抗要件;通过民法理论与法律的经济分析两条路径论证了违法转租合同的有效性,为采取自由主义立法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实现了新的租赁权观念下合法转租之法律结构在适用范围上的扩展。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本文从合理平衡出租人与次承租人利益的角度完善了我国的不动产转租制度。

  • 标签: 不动产转租 立法模式 租赁权 合同效力
  • 简介:刑法修正案(七)对于受贿罪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增补,在刑法第388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88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

  • 标签: 受贿 共同犯罪 亲属参与
  • 简介:司法鉴定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意见对诉讼结果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都可能有司法鉴定的要求,鉴定意见作为重要证据种类,是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依据,尽而对当事人的权利产生重大影响。刑事诉讼中,如何确保鉴定意见的准确可靠,并科学运用到案件处理当中,答案就是进行好制度设计。有好的司法鉴定制度,则能充分保障整个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刑事司法鉴定 制度改革 修正案 刑诉法 司法鉴定意见 司法鉴定制度
  • 简介:中国刑法典第49条规定:……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可见“审判时”的界定至关重要.出于人道关怀与严格限制死刑适用之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时”应界定为从司法机关应该并且能够封妇女采取羁押刑事强制措施到死刑立即执行前的整个期间。为体现刑法典用语的科学性、严谨性,“审判时”也应修正为“羁押期间”。

  • 标签: 孕妇 人道主义 死刑 审判时 羁押期间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中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从法律意义上肯定了社区矫正在我国试行的成功经验。但是,随着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推行,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暴露出来。检察机关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所遇到的法律依据欠缺、缺乏介入机制等问题与上述深层次问题紧密相联,严重制约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完善。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检察机关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对推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完善社区矫正立法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