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标准乳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标准乳腺癌根治术,而观察组则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类似,观察组生存率为90%而对照组的生存率为9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8%)远远小于对照组(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标准乳腺癌根治术在乳腺癌治疗效果相似,但能有效减轻治疗的负面作用,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4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放疗法+乳房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死亡率及美容效果,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保证单纯乳房切除术的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的改善了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的美观程度,极大的减轻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对于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术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保乳术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乳腺癌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临床效果较好,还具有美容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给予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给予治疗,对比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转移率及美观性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转移,无复发迹象表现。研究组患者对美观性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乳房的整体美观性及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术前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TE)方案、TE加环磷酰胺(TEC)方案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方案(CEF)方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收治II到III期乳腺癌患者429例,分别术前接受辅助化疗TE方案(n=102)、TEC方案(n=109)、CEF方案(n=116)以及不接受术前辅助化疗(n=102),四组术前化疗周期为2-4周。结果SSI发生率,TE方案为29.4%(35/102),TEC方案为27.5%(30/109),CEF方案为31.0%(36/116),三套术前化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三套方案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接受术前化疗的SSI发生率为30.9%(101/327),与对照组8.8%(9/105)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主要感染差异源自浅表切口感染,主要原因与化疗导致的骨髓移植有关。新辅助化疗后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化疗前及对照组,CD4+/CD8+则明显低于化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讨论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化疗会大大增加SSI风险,而TE、TEC及CEF化疗方案SS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乳房重建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ce、WangFang、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1990年1月至2017年11月已发表的应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单纯假体置入5种常用的乳房重建术式术后并发症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29篇。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术后出现皮瓣局部坏死、血清肿、感染、脂肪液化、腹壁疝及供区腹壁膨隆并发症高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出现术后皮瓣全部坏死、伤口裂开、感染并发症高于背阔肌肌皮瓣法,其出现术后血清肿低于背阔肌肌皮瓣法,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阔肌肌皮瓣+假体置入法出现术后血清肿高于单纯假体置入法,其在术后假体包膜挛缩、假体移位要低于单纯假体置入法,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优点,并发症少。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并发症较低的乳房重建术。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6~2017年入住本院并经病理证实且有手术指征的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成青年患者、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3个组。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病灶大小和Ki67在3组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47,P=0.048)。淋巴结转移、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病灶最大,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比例最高,并且ER、PR和E-cadherin的阳性率也最高。青年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最高。结论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好,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差。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证型不同的乳腺癌钼靶X线的征象。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医师对其进行诊断的结果将其疾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肝郁痰凝型的患者共32例,正虚毒炽型的患者共16例,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共12例,三种中医证型人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随后分别安排三种中医证型的患者进行乳腺癌钼靶X线照射检查,并对比三种不同证型的钼靶X线检查所表现出的征象的特点。结果钼靶X线检测表现为钙化灶以及毛刺状的肿块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是38例和20例,表现为不规则的透亮环的患者共17例。间接征象表现为异常血管的征象的患者有25例,在间接征象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第二位的是大导管征象,患者人数为19例,其中肝郁痰凝型的患者出现异常血管征象和大导管征象的比例比冲任失调型的患者稍高,正虚毒炽型的患者在牛角征象和漏斗征象两项钼靶X线征象中所占的比例较其他两种中医证型的患者更高。结论肝郁痰凝型的患者的X线征象为大多肿块有毛刺以及分叶,边缘处大多比较光滑,异常血症的表现率比较高,而淋巴的转移率却比较低;冲任失调型的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显示出肿块处一般会出现钙化灶,并伴随者大导管征象的改变的特点;正虚毒炽型的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多表现为漏斗征和淋巴转移,并且这两项征象的发生率比肝郁痰凝型的患者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AC(多西他赛+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效果、2年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8.90%(P<0.05),2年生存率87.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TAC辅助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及2年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