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男子性功能障碍是临床最多见的性心身疾病,其发病率占成年男性的十分之一。有发病率高、症状严重、心理压力大等特点。但是大多患者只能长期盲目服用补肾壮阳药,疗效多不佳,还有许多副作用,临床缺乏有效的药物,尤其缺乏速效疗法及药物。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制“速效性康复外用剂”治疗性功能障碍106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 标签: 男子性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外用剂 临床研究 速效 治疗
  • 简介:对于不孕症的治疗,祖国医学宝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5年来,郑州美信不孕不育专科医院借助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检测手段,在古人众多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使无数个家庭圆了生儿育女的梦想。我刊从第6期开始推出"美信‘幸福工程’系列报道",每期刊登一个美信医院治疗不孕不育的案例。如果你正在遭遇不孕不育的难题,不妨把你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我们,我们会请美信医院的专家会诊,量身定做一套专属于你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不孕不育 性功能障碍 专家会诊 诊断技术 辨病 阴茎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合并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合并性功能障碍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CPSI评分均明显下降,IIEF-5评分显著提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指标变动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合并性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玄驹胶囊 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不育及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7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予以前列康联合氧氟沙星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育功能以及性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育功能评分为(8.95±0.36)分、性功能评分为(7.42±0.28)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能够增加男性不育及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采用前列康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性功能与生殖功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男性不育 性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不育及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和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慢前列腺炎患者80例,对此80例患者展开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统计和分析其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的情况,同时给予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的不育及性功能障碍患者前列腺症状有缓解,同时性生活障碍也有改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可影响男性不育和出现性功能障碍,治疗时应当尽早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男性性生活健康。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男性不育 性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的 62 例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 62 例产妇进行分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盆底康复 锻炼,实验组早期开展 盆底康复治疗 。观察并比较 2 组的疗效。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产妇实施早期 盆底康复治疗 ,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因多种因素所致的盆底支撑薄弱,是女性分娩之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因此本文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对比两组产妇PFDI-20和Oxford评分以及PFD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PFD发生率为9.52%、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依次为:35.71%和73.81%,在PFDI-20和Oxford评分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的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年龄在25-40岁。观察组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不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包括产妇基本情况、产后盆底功能状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产妇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于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盆底功能状况、降低尿失禁、便秘等症状的发生率。因此,推广和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保障产妇健康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 护理 预防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哑铃加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前0级5例、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治疗之后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3例、Ⅳ级7例、Ⅴ级20例。对照组治疗之前0级6例、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8例,在完成治疗之后Ⅱ级32例、Ⅲ级8例、Ⅳ级10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后妇女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起到恢复和改善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的作用,有效预防产后妇女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的症状,大大提高了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妇女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7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实施基础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Ⅰ类以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合格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Ⅰ类以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也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00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00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0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母乳喂养等因素都能够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在分娩方式方面,阴道分娩使用产钳助产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最高;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及以下的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产妇;体重偏肥胖的产妇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产妇;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的产妇;非母乳喂养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的产妇,并且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目前尚未界定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生理性改变还是病理性损伤,所以依旧需要对妊娠和围产期妇女进行观察和研究。

  • 标签: 产科因素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医院共为55例产妇提供了盆底康复服务,纳入观察组。根据临床资料,年龄、阴道分娩方式、孕周(±1)周、新生儿体重(±200g),选择同期选择未接受盆底康复服务的对象55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产后6个月进行复查,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检查,对比异常检出情况、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Ⅰ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Ⅱ类肌力与疲劳度异常、其他异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分别为12.73%、7.27%、7.27%、3.64%,低于对照组41.82%、40.00%、47.27%、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16.32、22.18、13.02,P=0.001、0.000、0.000、0.000<0.05)。觀察组外阴坠胀、盆腔胀痛、症状合计发生率1.92%、0.00%、7.27%低于对照组12.73%、10.91%、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41、22.83,P=0.028、0.036、0.000<0.05)。结论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推荐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产后保健技术,所有的产妇都推荐开展盆底肌肉训练。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技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接受的5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的是健康指导以及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方式,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以及随访后三个月观察组的I类肌恢复评分是3.05±0.14分和3.89±0.11分,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观察组出现尿失禁的患者是2例,尿失禁比例是7.1%,对照组出现尿失禁的患者是5例,比例是17.9%,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结论: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其优势显著,能最大程度的缓解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48例产妇,均来源于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分别有1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盆底功能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I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II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比对照组高(P<0.05);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性生活质量 常规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8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配合传统康复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评分、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影响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肌纤维平均肌电压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宫底功能障碍预防中应用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遴选180例产妇,分别给予盆底康复护理(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盆底功能以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8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给予采用盆底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8%,代入计算结果P0.05,干预后观察组I类、Ⅱ类评分全部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计算结果为P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产后患者 盆底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