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整与分段取材法解剖小鼠耳蜗基底膜进行比较。方法2019年2—3月,将6只10周龄C57BL/6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应用完整取材法及分段取材法进行基底膜取材。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标记耳蜗毛细胞并进行计数,观察基底膜的完整性以及荧光染色效果。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完整或分段将基底膜完全剥离,完整取材法耗时明显短于分段取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86)min比(23.66±3.88)min,t=-4.173, P=0.002]。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显示两组基底膜毛细胞均保存完整,完整取材法及分段取材法取得的基底膜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0.22)mm比(5.72±0.16)mm,t=1.822,P=0.099]。结论应用两种取材方法均可较快分离基底膜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操作者可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及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 标签: 小鼠 耳蜗 基底膜铺片 毛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60例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60例末节指骨基地背侧斯托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末节指骨过伸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穿入克氏针,在用钢丝进行加强。手术后撕脱骨折全部解剖复位,一个月拔出克氏针,6周后拔出钢丝。结果为60例患者手术后三个月进行随访,按照TAM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患者治疗评分为优有66例,评分为良有4例,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为100%。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进行末节指骨基地背侧撕脱骨折的固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锤状指畸形的情况,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末节指骨 背侧撕脱骨折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频发组与非频发组间基底动脉管壁差异。材料与方法将经过头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和基底动脉HR-MRI扫描后发现斑块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24 h内TIA频次分为频发组(≥2次)和非频发组(<2次)。对两组斑块形态学指标、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斑块分布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8例TIA患者,共184个斑块(频发组:38例、108个,非频发组:30例、76个)。最狭窄层面的斑块形态学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频发组狭窄程度、重构指数较非频发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频发组腹侧斑块占比较大(38.0% vs 22.4%),背侧斑块占比较小(17.6% vs 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06);两组侧壁斑块比例(44.4% vs 42.1%)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两组临床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频发组斑块多分布于腹侧,非频发组多分布于背侧,两组侧壁斑块比例相似。频发组斑块负荷、狭窄程度、重构指数更高,非频发组斑块更稳定。

  • 标签: 高分辨 磁共振成像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应用扭颈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60例正常人,青壮年(<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1岁)各20名,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各组(无论男女性别)BAEP扭颈时、后的各重要检查参数PL和IPL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三个年龄组男女性别扭颈的相应扭差经F检验亦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强。为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扭颈试验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手外科收治15例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2岁,平均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h至10天,平均3天。OTA分型:A型8例,BI型5例,CI型2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固定支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评价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其中1例出现针孔轻度感染。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7.2周,无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其中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优良等优点,是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优良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掌骨 支架(骨科)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uel-Meyer、ADL评分及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获得理想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等部位,其他脑区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极为罕见。文中报道1例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出血病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基底节区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唾液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体外类器官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确诊的唾液腺BCA患者1例(66岁女性),收集其手术切除新鲜肿瘤组织,在以基质胶固态液滴为基础的培养液中行体外类器官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类器官生长情况;14 d后将类器官用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琼脂预包埋石蜡包埋法制成石蜡块,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形态观察及p63、Ki67、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14,CK14)、β-联蛋白(β-catenin)、S-100、钙调理蛋白(calponin)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类器官鉴定。结果构建的BCA类器官光镜下局部呈分叶结节状,类器官细胞巢周围嗜伊红玻璃样物质沉积,与BCA组织形态学相似;免疫组化显示类器官细胞表达CK14、p63,β-联蛋白核阳性,提示类器官保留了BCA原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论初步建立了人唾液腺良性肿瘤BCA体外类器官模型。

  • 标签: 类器官 基底细胞腺瘤 涎腺 临床前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深基坑基底承压管井封堵的施工技术及解决措施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管井封堵的前期影响作了系统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借鉴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承压管井 封堵 施工解决
  • 简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2009年4月在显微镜下经侧裂清除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血肿78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经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活血化淤益气消肿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组126例患者均以头痛眩晕为主诉来本院就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根据WHO对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注以及中医血淤症的诊断标准而选定。实验组即予静脉输液,协定方葛根汤1及手法按摩牵引治疗。对照1组单纯输液和口服西比灵药物。对照2组纯中药组,葛根汤常规煎法。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实验组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即时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等有显著性改变,对缓解症状改善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和抑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满意。

  • 标签: 活血化瘀益气消肿综合疗法 治疗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将具体分析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0例基底节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患者,并把这些患者人群作为观察组。另外,还要选择同期60例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没有脑出血的患者,把这些患者作为对照组。接着详细分析观察组脑出血的类型和出血量,再对比二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的首发症状,对比动静脉畸形的具体部位、对比动静脉畸形大小、对比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对比动静脉畸形深静脉引流等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出血类型,丘脑局灶性出血5例,出血量7~18ml,脑出血破入脑室34例,出血量17~52ml、尾状核头出血12例,出血量9~18ml。观察组年龄要比对照组低些,高血压患病率,动静脉畸形发生率,动静脉形深静脉引流率应该高于对照组。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高血压、动静脉畸形部位,动静脉畸形大小等都包括在内。

  • 标签: 基底节区 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血管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临床拟诊VBI的中老年住院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DSA,分析脑血管结构特点。结果45例VBI患者中,有28例(62.2%)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21.4%),单纯后循环病变10例(35.7%),前后循环均存在异常12例(42.9%),另17例(37.8%)患者无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是导致VBI的常见原因,但前循环血管异常也是重要致病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合并DSA在基地动脉尖综合征中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采用MRI和DSA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I诊断结果18例患者均为多发性脑梗死,其累及部位多达10个,信号影为长T1和长T2。DSA诊断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现象。结论MRI合并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对其临床治疗提供完整的的诊断信息。

  • 标签: MRI DSA 基底动脉综合症
  • 简介:摘要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建设项目中,路基一般不会单独存在,由于线路地形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路、桥、隧比例,故路基往往是和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相间分布的。路基与桥梁的连接部位,设置过渡段----路桥过渡段,其设计结构与路基基床底层是不同的;路基与隧道的间接部位,设置过渡段----路隧过渡段,设计结构也是和路基基床底层不同的;路堤和路堑也设过渡段;有可能路堤路堑是在路基横断面过渡,也有可能是在总断面过渡,一般情况下,横断面过渡较常见,斜向过渡的一般都调整成横向过渡。目的是在以后遇到路基过渡区施工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案防止和解决不均匀沉降。

  • 标签: 山岭重丘区与平原 过渡区 路基基底 处理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总结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入院时脑出血意识分级均为四级,哥拉斯格昏迷指数(GCS)评分9分以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Ⅲ级(生活部分自理)3例,Ⅳ级(卧床但有意识)2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术后2个月死于再出血1例,另1例术后3个月自动出院。结论术前根据血肿部位和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以及治疗方式和手术径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地保全患者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作为选择治疗的主要考虑并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灶性脑出血 基底节 高血压
  • 作者: 侯卫华 段心科 侯卫东 马丽娟 牛静伟 周胜理 金木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病理科46709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467099,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467099,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71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6∶1.0,中位年龄65岁(范围48~81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4例(5.6%)、中段54例(76.1%)、下段13例(18.3%)。肿瘤中位最大径12.0 mm(范围3~42 mm),巴黎分型0~Ⅱb型占42.3%(30/71)。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及黏膜微血管异常。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小,核质比高,类似于基底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结构异型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极性丧失,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成熟分化梯度。10例肿瘤仅仅局限于上皮层的下部分,肿瘤细胞体积更小,形态更温和,常见上皮突向固有膜浅层生长;61例肿瘤至少局部波及了上皮层的全层。31例肿瘤伴浅表浸润性癌,癌的类型包括经典型鳞状细胞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伴皮脂腺样癌和腺/导管上皮样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的突变型表达率为41.5%(17/41)。Ki-67异常分布模式41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18例和不典型性上皮细胞1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癌41例。结论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肿瘤亚型。基底细胞型肿瘤细胞,尤其是仅分布在上皮层下半部分的肿瘤细胞,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阶段的肿瘤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当肿瘤仅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时,它不符合当前WHO分类定义的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