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底前脑(BF)多巴胺D1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BF微注射模型并随机分为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组和生理盐水(Saline)组,n=8。观察BF微注射SCH23390、chloro-APB或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BF微注射chloro-APB加速丙泊酚麻醉苏醒(P<0.05),对麻醉诱导无明显影响(P>0.05);微注射SCH23390产生相反的效应;微注射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BF多巴胺D1受体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苏醒和皮层EEG觉醒,没有参与麻醉诱导过程。

  • 标签: 基底前脑 多巴胺 丙泊酚 苏醒
  • 简介:摘要基底前脑位于大脑腹侧区域,被认为在睡眠觉醒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多关注该区域的乙酰胆碱能细胞在睡眠觉醒调控中的作用,后续研究表明,基底前脑的细胞组成存在高度异质性,且不同类型的细胞对睡眠觉醒调控的作用不尽相同。不仅如此,基底前脑不同类型细胞相互连接,形成局部网络,共同参与睡眠觉醒调控。笔者从神经环路的角度综述基底前脑调控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基底前脑 神经环路 睡眠觉醒调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全前脑畸形的超声特征和分类并探讨产前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行产前彩超检查的所有孕妇的超声影像资料及引产结果,总结全前脑畸形的超声特征及明确超声诊断的孕周。结果总共有47509例孕妇进行了产前彩超检查,检出全前脑畸形胎儿12例,包括3例无叶全前脑,8例半叶全前脑,1例叶状全前脑。7例在孕11-14周被检出,5例在孕14~24周被检出。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的重要方法,孕早期诊断对于产前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全前脑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两岁前脑瘫患儿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2例两岁前脑瘫患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以16例为一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儿,听觉、视觉运动改善15例,治愈8例;对照组16例患儿,听觉、视觉运动改善8例,治愈3例。观察组在听觉、视觉运动改善和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瘫患儿时,可以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瘫患儿 康复护理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9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超声声像图的分析。结果9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单一脑室,丘脑融合,其中4例合并独眼、喙鼻,2例唇腭裂、3例多发畸形。结论由于前脑无裂畸形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其独特的颅脑及面部的畸形表现,因而产前超声在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前脑无裂畸形 产前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对鼻翼肥大的患者32例,女29例,男3例;年龄18~40岁。用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的方法进行矫治,切除鼻翼基底时保留小叶前庭皮肤,切除鼻孔基底三角形皮肤,在肌肉浅层对鼻翼皮瓣进行松解后向内收缝合。其中18例同时做了鼻尖、鼻背塑形,14例行单纯行鼻翼缩小术。术前后测量鼻翼最膨出点间距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出血及感染,鼻孔形态良好,未产生鼻槛切迹,瘢痕不明显。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鼻翼膨出点间距自(39.4±1.1) mm减少到(36.6±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满意率90.6%。结论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效果满意,可作为矫正鼻翼肥大的术式之一。

  • 标签: 鼻翼基底 鼻孔基底 鼻翼肥大 鼻翼缩小
  • 简介:目的讨论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脑缺血后变化规律并观察瑞香素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平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5min,然后恢复血流再灌注60min;再夹闭15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缝合切口,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予夹闭,余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瑞香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每日用瑞香素灌胃。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取脑制作β-APP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β-APP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呈递减趋势。假手术组的β-APP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对照组β-APP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瑞香素对阻止β-APP的过度表达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瑞香素
  • 简介:孕妇,25岁,孕1产0,孕24+1周,平常身体健康,月经规律,经营个体服装,孕前有住房装修史。孕14周外院二维超声检查,胎儿大小与孕周相符,未见异常,唐氏高风险筛查结果为低风险。孕24+1周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儿颅骨环完整,双顶径4.60cm,相当于孕19+6周,头围16.32cm,相当孕19+1周,腹围19.53cm,相当孕24+2周,股骨长4.04cm,相当孕23周大小。胎儿

  • 标签: 前脑裂 独眼畸形例 裂独眼畸形
  • 简介:急性应激和长期慢性应激均可损伤脑内的海马和前额叶,继而降低动物或人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4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方式建立力竭运动小鼠模型。在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0h)、12h、24h和1周,检测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变化,以及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表明,反复性力竭游泳运动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在0h、12h显著降低,24h有所恢复,1周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力竭运动组小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在0h、12h和24h后显著增加,1周后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回落。力竭游泳运动所致小鼠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反复力竭游泳运动 前脑皮层 海马
  • 简介:如Abe等[6]在998份肾活检标本中发现有8例GBM变薄(<200nm),而单纯的IgA肾病(GBM厚度正常)为72%(P<0.02)[7],对临床表现为特发性血尿患者肾组织病理研究亦显示GBM变薄或TBMN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变薄薄 基底膜变薄 基底膜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末段动脉瘤显微外科术中采用基底动脉临时阻断(TBAO)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基底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非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术中采用TBAO与非TBAO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单次阻断不超过5min比较安全,超时或重复阻断则病残和死亡率增加;TBAO应慎重地用于术前不良分级、老年和多发性动脉瘤的患者,阻断的同期使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0mmHg)应视为禁忌.结论基底动脉动脉瘤早期外科治疗中采用TBAO较非TBAO疗效好.

  • 标签: 基底动脉动脉瘤 临时阻断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在高中阶段,向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断在高考中得以体现."建系"与"用基底"是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2个妙招.

  • 标签: 向量 建系 用基底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一全前脑畸形胎儿的致病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胎儿的孕期超声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n sequencing,WES)检测患儿的致病原因,低深度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检测,染色体细胞培养方法分析夫妻双方核型。结果胎儿孕期超声提示胎儿脑部结构异常,经诊断后明确为全前脑畸形。WES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存在约33 Mb片段缺失,缺失区域包含1个单倍剂量敏感基因ZIC2。染色体CNV检测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13q31.1-34区域存在32.32 Mb缺失,而夫妻双方均未发现相同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夫妻双方核型分析结果未发现染色体大的结构改变。结论根据临床资料胎儿确诊为全前脑畸形,遗传学检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包含单倍剂量敏感基因ZIC2的13号染色体片段缺失。

  • 标签: 全前脑畸形 全外显子测序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ZIC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验证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展相关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60min组(B组),缺血60min+后处理组(C组)。用双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可复性阻断小鼠双侧股动脉作为干预措施。实验小鼠再灌注24h后取脑,记数海马CA1区的存活细胞数、变性细胞率。结果海马CA1区细胞存活数,A组>C组>B组(P<0.01);细胞变性率,B组、C组都大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可作为开展相关研究的平台。

  • 标签: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CA1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者术前出现血肿扩大,其微创手术后再出血概率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于2015.7~2016.9期间收治的89例脑出血为研究对象,按头颅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脑血肿未扩大者)、观察组31例(脑血肿扩大),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术前两组血压出血量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32.3,对比组为19.0%,组间相比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P<0.05。结论术前脑血肿扩大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且再出血率较高。

  • 标签: 再出血 微创手术 血肿扩大 脑出血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