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由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其末端分叉为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属于后循环系统(或称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脑干、小脑、丘脑、部分颞叶及枕叶的血流,这些结构大多位于后颅窝.许多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 脑梗死
  • 简介:患者女,93岁。主诉:面部黑色丘疹2年。现病史:2年前无诱因鼻旁出现芝麻大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2年内皮损缓慢扩大,色素稍加深,现呈黄豆大小,无破溃史。起病以来,无其他不适。

  • 标签: 结节型 基底细胞癌
  • 简介:基底核区是靠近脑底的大脑半球内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与壳核是新的结构称新纹状体,苍白体称旧文状体,其功能属锥体外系.

  • 标签: 脑血管 基底核区动脉 解剖
  • 简介:摘要:在抹灰工程施工中,不同基底变化处抹灰面层会产生裂缝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施工技术人员,已成工程质量通病。多年来,我公司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反复探讨、分析,从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初步找出不同基底抹灰面层裂纹产生的根源。

  • 标签: 抹灰 质量通病 裂缝 措施 水泥砂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节区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节体积情况,并根据基底节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差异,比较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节体积差值(△基底节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及△基底节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节体积随着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呈正相关性(rs=0.695,P<0.001);在对年龄、糖尿病史进行协因素校正后仍具有正相关性(rs=0.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776,95%CI:1.372~2.141,P=0.008)、糖尿病史(OR=1.513,95%CI:1.129~1.954,P=0.011)和基底节区dVRS等级(OR=2.855,95%CI:2.367~3.283,P=0.006)为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底节区dVRS等级单独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11~0.792,P<0.001),灵敏度为61.89%,特异度为83.59%;年龄、糖尿病、基底节区dVRS等级联合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7~0.878,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5.19%。结论基底节区dVRS对5年后基底节的萎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扩大血管周围间隙 基底节 萎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前脑无裂畸形患儿的SIX3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DNA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MRI提示叶状前脑无裂畸形伴胼胝体部分缺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SIX3存在c.517 C>G(p.His173Asp)杂合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SIX3基因c.517 C>G变异判定为致病变异(PS2+PM1+PM2+PM5+PP3)。结论SIX3基因c.517 C>G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分子遗传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前脑无裂畸形 全外显子组测序 SIX3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病理检验 病理分析
  • 简介:我科自1990年以来曾收治眼睑部新生物患者9例,经病理检查均诊断为眼睑基底细胞癌,经冷冻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年龄82岁;右眼睑5例,左眼睑4例,上睑1例,下险8例;病程1~5年。1.2治疗方法局订下将较大肿瘤组织切除部分,使其创面与皮肤平行(较小肿瘤不必切除),根据病变大小,选择浸以液氮的棉签,迅速置于病变部位使其组织变白、结冻,冷冻范围至病变外围2mm的正常组织,经2~3分钟自然复温后,再反复行3~4次。冷冻治疗后1~2天,局部可发生大泡并有渗液,待其自然吸收,约1~2周可干燥、结痂,约3~4周脱痂后可行再次冷冻。一般根据病灶大小冷冻2~3次。

  • 标签: 眼睑基底细胞癌 冷冻疗法 疗效
  • 简介:平面向量具有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数量积、坐标运算以及在三角、解析中的应用,考查难度属于中等。向量的学习比较困难,其中,数量积的运算,夹角的求解,几个向量放在一起的综合运算尤其困难,很多时候不知从何下手。在向量这一单元,如果能学好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一种二维的思想来构建向量,那么对于以上的问题,会有比较明确的探究方向。

  • 标签: 数量积 中学数学 基本定理 高考数学 数形结合 几何形式
  • 简介:摘要在铁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遇到软弱的路基基底是非常有可能的。本文以软土为代表介绍了铁路软弱路基基底的物理力学特征,例如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性、渗透性弱、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形等。然后针对软土所具有的物理特征提出几种常用且有效的处理措施,例如有强夯法、粉煤灰应用法等,使得软弱的路基基底变得坚实,为铁路建设的质量提供保证,从而能够承受火车运输的载重,为铁路运输安全做贡献。

  • 标签: 铁路软弱路基 软土物理特征 基底处理
  • 简介:本文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海槽周边的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均出露不同程度变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海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的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海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海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海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 标签: 冲绳海槽 基底组成 磁性基底 反射地震
  • 简介:80%的卒中为缺血性的,缺血性事件中有20%累及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组织(图1)。椎基动脉卒中引起的瘫痪可能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有许多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

  • 标签: 动脉 疾病 概念 破坏性 病死率 瘫痪
  • 简介:椎动脉左右各一,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上6个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入颅后2茶椎动脉行于延脑的腹侧面,在桥脑下缘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故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从椎基动脉系发出分支,分别供应脑干,小脑及内耳等处血液。椎基动脉系血管本身病变或行走过程中受压等

  • 标签: 缺血性眩晕 内听动脉 椎基动脉 基底动脉 前庭支 耳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Q-alb)与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择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4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入室后采集静脉血样本及脑脊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白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1-42、Aβ1-40、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Q-alb,Q-alb>10.2为存在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于术前1 d采用MMSE量表评估认知水平,术后1~7 d采用谵妄量表分析系统及攻击行为量表评估POD的发生情况和程度。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P组)及非POD组(NP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Q-alb与Aβ1-42、Aβ1-40、t-Tau、p-Tau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Q-alb与PO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Q-alb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P组49例,NP组49例。与NP组比较,P组脑脊液Aβ1-42、Aβ1-40浓度降低,t-Tau、p-Tau、白蛋白浓度升高,Q-alb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比率升高(P<0.05)。混杂因素校正前和校正后,Q-alb、脑脊液Aβ1-42、Aβ1-40、t-Tau、p-Tau浓度均为POD的危险因素(P<0.05)。Q-alb与脑脊液t-Tau、p-Tau浓度呈正线性回归关系(t-Tau:β=0.587,P<0.001;p-Tau:β=0.427,P<0.001),与脑脊液Aβ1-42、Aβ1-40浓度呈负线性回归关系(Aβ1-42:β=-0.762,P<0.001;Aβ1-40:β=-0.531,P<0.001)。P组中Q-alb与脑脊液p-Tau浓度无线性回归关系(P=0.121);NP组中Q-alb与脑脊液Aβ1-40浓度无线性回归关系(P=0.467)。Q-alb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95%可信区间0.738~0.896)。结论术前较高的Q-alb是椎管内麻醉患者POD的危险因素,且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脑脊髓液 血清 白蛋白类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超声检查对早孕时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产检的1268例早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规范化超声检查并重点观察胎儿面部和颅脑结构,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268例产妇中共检查出6例胎儿前脑无裂畸形,占比0.47%(6/1268),其中有1例属于无叶全前脑畸形,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单一侧脑室与双侧丘脑有融合情况,脑中线结构显著消失;3例属于半叶前脑无裂畸形,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整个小脑模糊不清楚,侧脑室与大脑半球在后侧分开,形成一侧脑室并融合于丘脑处,小脑半球为香蕉脑,脑中线结构隐约可见,透明隔腔基本无法看到;2例属于叶状前脑无裂畸形,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透明隔腔几乎无法看到。所有产妇均选择终止妊娠,之后通过大体病理检查确诊为前脑无裂畸形,男性胎儿4例,女性胎儿2例。结论:早孕期规范化超声检查有助于筛查出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为产妇及时终止妊娠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利于减少畸形儿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建议推广。

  • 标签: 超声 早孕 前脑无裂畸形 筛查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眩晕、双眼视物模糊、行走不稳5d于2004年1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心、肺功能正常,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 标签: 动脉瘤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 入院 栓塞 神志 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