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构建和实施效果。方法心血管内科成立研究小组,查阅心血管内科专科疾病的诊疗及护理指南,参考已有的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筛选出护理质量问题,制订出3项重点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即血管活性药及高危药物外渗率、低分子肝素注射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及介入穿刺伤口出血、血肿(动脉)主动发现率。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分析、改进,进一步对科室内护士进行培训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2016—2018年度3项监测指标数据。结果心血管内科2017年3项指标相比2016年均有改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3项监测指标数据均较2017年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专科护理质量展开持续改进,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持续质量改进 专科护理 质量监测指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统称,多发生在老年人群,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不仅会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对老年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消除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60例,随机分成2组,各130例,观察组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记录并对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后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栓塞术之后,针对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如何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分析。方法:利用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近两年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5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过往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将其使用介入栓塞术后的过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总结后发现,在5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有9人。结论在治疗中,要根据不同并发症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骨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干预前,两组HSS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要高,P<0.05。结论:在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骨关节疾病 康复护理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率,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与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评价认知度干预在COPD稳定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HAD)评估,了解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其中101例合并焦虑抑郁,经纳入排除标准共90例符合入组条件,将其依照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度干预,干预后2周对患者进行CAT量表、HAD量表评估,以及比较干预前后CAT量表、HAD量表的变化。结果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45.9%,其中12.3%单合并焦虑,4.1%单合并抑郁,29.5%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经2周护理干预,试验组、对照组CAT评分均较之于前有明显下降(t=5.808、2.953,P值均<0.05),HAD评分均较之于前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同时2组干预后CAT评分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2.191,P<0.05),干预后HAD评分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13.481、11.504,P值均<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因此,采用CAT、HAD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早期识别并予以认知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抑郁 焦虑 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122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问卷和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表(SRS-22)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得分的交互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对照组患者SRS-22量表总分为(4.14±0.36)分,观察组为(4.32±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可适当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生活质量 疾病认知 健康教育 以家庭为中心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中,实施心理韧性评估,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66例胃癌患者,收治的时间为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6月,对其实施心理韧性问卷调查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调查,并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分析,患者的韧性评分为( 63.22±2.03)分。积极重新关注因子在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得分最低 。结论:给予胃癌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进而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 标签: 基于心理韧性调节护理干预 认知情绪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弹性支持+认知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5月~2020年06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弹性支持+认知护理方式完成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单一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血液透析护理;就组间不同时间段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情况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联合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坚韧评分、自强评分、乐观评分以及总分同单一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联合组坚韧评分、自强评分、乐观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单一组明显(P

  • 标签: 心理弹性支持 认知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弹性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Orem 自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8 月 100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 Orem 自理护理模式干预,分析 2 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2 组干预后的 MMSE 评分、 BI 指数均高于干预前, NIHSS 评分低于干预前, P<0.05 ;实验组干预后的 MMSE 评分、 BI 指数高于对照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 Orem 自理护理模式干预,可较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其康复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老年患者 Orem 自理护理模式 脑梗死 认知功能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就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及感染风险认识与其照护意向进行探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任职的护理人员( 130 名),发放自制护理问卷,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感染风险的认识及照护意向。结果:通过调查风险发现,护理人员对感染风险的认识得分较高,而感染风险则是影响照护意向的关键因素。结论: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感染风险的认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员照护意向的提高,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人员 艾滋病认知 感染风险认识 照护意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78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新入职护士的灾害护理知识认知现状及其需求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该院非急诊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认知总分为(32.75±1.56)分;独生女、灾害经历、校园安全演习、灾害护理实践、灾害培训均为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灾害经历、校园安全演习、灾害护理实践及灾害培训是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该院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的灾害护理知识认知水平一般,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经验分享、开展模拟训练、改变教育方式等方式是提高新入职护士对于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非急诊科 新入职护士 灾害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迫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方法:研究病历资料均为我院精神科室住院部收治的强迫症患者,共计70例,模拟两种颜色抓阄方式均分病例,35例延续基础护理指导,35例引入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并辅以个性化护理指导。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行为及思维强迫评分均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P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护理 强迫症 护理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2~12月收治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率及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显著强化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能力,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初产妇 母乳喂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对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GQLI-74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两组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护理期间的遵医行为、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抑郁(SDS)、焦虑(SAS)]、自我效能感(GSES)及GQLI-74评分变化情况,护理结束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研究组的遵医率(92.68%)高于对照组(73.17%),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GQOLI-74及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能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胃癌 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 焦虑 抑郁 遵医行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认知和需求,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专业126名实习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认知和需求。结果64.3%(81/126)的学生不同意"缓和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37.3%(47/126)的学生不同意"缓和医疗以症状管理为治疗中心"。34.1%(43/126)的学生不同意或不确定"对终末期患者进行心理关怀能减轻其心理上的痛苦"。护生对缓和医疗相关技能培训有强烈需求。已接触过终末期患者的学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和培训需求显著高于没有接触过终末期患者的学生。结论缺乏系统缓和医疗教育的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对于缓和医疗基本理念理解不准确,对于缓和医疗基本实践方式认知不足,对于缓和医疗培训需求高。

  • 标签: 缓和医疗 临终关怀 护理学生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对肺结核认知程度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2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31 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31 例,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两组护理后对肺结核的认知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结核知识总知晓率( 90.3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4.19% )( P<0.05 );观察组对“是否可以治愈”、“就诊方式”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对于肺结核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肺结核 认知程度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无痛消化内镜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成效。方法:实验选取无痛消化内镜术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设计方案完成分组,对6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护理,分析护理疗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6.61±2.87)为分,对照组为(24.11±2.08)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认知障碍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5.9%(2/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7%(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无痛消化内镜术后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患者的病情康复速度快,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痛消化内镜术 认知功能障碍 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