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为写一篇文章重读《当代苏联小说史》,不由想起此书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许贤绪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历历往事涌上心头。感慨之余,提笔写一点文字,作为对友人的纪念。那是十二年前的一次长谈。赴欧途中,许教授同我谈起他正在写一本。他说:“几十年来俄苏文学的...

  • 标签: 散文 人物题材 学者 许贤绪
  • 简介:被称为俄罗斯后现代小说开山之作的《普希金之家》,1978年在苏联敌对阵营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首次出版。其作者·比托夫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多次磨难。1979年作家因“非法”出版《大都会》丛刊而被禁止发表作品,1986年才被“解禁”。值得注意的是,《普希金之家》初稿的完成时间(1971年)与终稿的审定年份(1999年)分别属于迥然相异的两个时代。正因为这一修订工作具有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所说的“外位性”,作家便赋予小说的艺术世界以更加深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梳理,指出小说具有唯智论倾向,作家所倡导的是文化崇拜,而这一点与苏联官方宣传工具向人们灌输的个人崇拜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 标签: 安·比托夫 《普希金之家》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 简介:<正>据俄《独立报》1992年6月23日报道,该书曾于1925年由C·叶热夫和E·沙姆林主编,并由《新莫斯科》出版社出版。但其中主要收录了20世纪前15年的浪漫派诗歌。新版《20世纪俄罗斯诗歌》是由“阿米路斯”出版社和《文学问題》杂志社重新出版的,莫斯科大学教授、文学研究家罗赞诺夫担任主编。该书收录了象征派诗人的作品,主要诗人有:弗·索洛维约夫、尼·明斯基、德·梅列日科夫斯

  • 标签: 俄罗斯 诗歌 莫斯科 文学研究 象征派诗人 浪漫派
  • 简介:经历了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俄罗斯文学,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文化现象。社会的急剧转型极为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自2001年“国家畅销奖”创办以来的获奖作品,探讨21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 标签: 21世纪 俄罗斯文学“国家畅销书奖”现实主义回归
  • 简介:俄罗斯《文学报》刊登佘一中教授的文章今年7月4日出版的俄罗斯《文学报》发表我国俄罗斯文学专家、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余一中教授题为《在中国怎样读“我们”》的长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译介、出版俄国文学的现状和极需解决的问题。俄国著名作家叶·波波夫为余文...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学现象 波波夫 俄罗斯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后现代文学
  • 简介:11月的莫斯科,天寒地冻。我回来了,像往常一样,第一件事是到导师家去。在楼下按下他的门牌号——45,以往照例都是导师那句带着陕甘口音的熟悉的汉语:“门开了吗?”

  • 标签: 院士 福清 怀念 大师 莫斯科 门牌号
  • 简介:值得回眸的东西,总有一份让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这不,落寞的苏联文学已渐行渐远了,在异国他乡,却有一位回眸者,以他的激情与才华,从文化的视野,重新解读苏联文学。他笔下的苏联文学、苏联作家是那么充满智慧,那么厚重,令人不得不拾起苏联文学作品,回到那久违的俄罗斯热土。他便是中南大学的何云波教授,其专著《回眸苏联文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它的出版,标志着苏联文学研究又迈出了厚实的一步。

  • 标签: 何云波 《回眸苏联文学》 人本主义 审美意识 社会环境
  • 简介:<正>苏联《涅瓦》杂志1988年第1期上,刊登了一篇重新评价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一的文章,作者是列昂尼德·列兹尼柯夫。论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我们研究高尔基的思想和创作及艺术家不同于政治家的特点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将主要内容译述如下。

  • 标签: 政治家 思想分歧 列宁 知识分子 高尔基 文化发展
  • 简介: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曾经被列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作家因此而得了苏联最高奖列宁奖。从8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的普通读者和评论家对这部作品多有疑问责难。当时苏联的各种媒体披露出集体化运动和消灭富农过程中大量骇人听闻事实。由此引发了对《被开垦...

  • 标签: 《被开垦的处女地》 肖洛霍夫 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 《静静的顿河》 俄罗斯文学
  • 简介:……为了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谁还能珍惜自己的泪水?有谁还不用愤怒的烈火,去烧掉那野兽的暴戾?你,死难的灵魂啊,且在这青青的草地下安眠!这一笔血债啊,明天我们一定要讨还!(《血债》,1941)读着诗人在日寇的铁蹄下忧国忧民的铮铮诗行,我不禁记起另一位诗人在沙皇的皮鞭下?..

  • 标签: 人物报告文学 翻译家 作家 魏荒弩
  • 简介:曾思艺教授等著《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的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曾思艺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理论与创作》 唯美主义
  • 简介:马克·加穆萨(MarkGamsa)是前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里加市居民,1970年出生,九岁随家人移居到以色列。他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开始学习汉语,毕业以后又在巴黎学汉语一年,后来获得了奖学金——在安徽师范大学研修过一年汉语和中国文化。

  • 标签: 欧洲大学 中国文学 苏联侨民 俄国文学 文学关系 马克
  • 简介: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人类文明史册的辉煌一页。如何科学地撰写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最近我读到了辉凡、张捷同志合著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感触颇多。运用科学的文学史观回顾过去,描述20世纪俄罗斯文学版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20世纪俄国...

  • 标签: 书评 李辉凡 张捷 <<20世纪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