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政府空间治理对地方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西方学界在解释国家治理时有三个重要学说:非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福柯学说,但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的政府治理结构。中国治理结构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等多个层次,各层次的行为能力和权力空间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调节财税杠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地方治理模式创新。同时,地方政府积极争取成为由中央政府批准的特殊经济区,对本地制度环境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结合6次深入调研,探讨政府如何通过财税、土地等多项改革,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创造差异化治理环境,以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积极响应。

  • 标签: 地方政府 空间治理 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
  • 简介:中国茶业这一传统产业中缺少世界品牌的现实,让作为茶叶故乡,世界茶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难免有些尴尬。英国不产茶,却有世界知名茶叶品牌。据了解,立顿袋泡在全球茶叶消费市场占到40%销量,立顿一年销售额28亿英镑,相当于中国农业产值的2/3。

  • 标签: 中国茶业 市场开拓 茶叶品牌 中外 灯泡 世界品牌
  • 简介:旅游促使游客与东道主两个群体相遇,在相遇中产生“客-我”分野与对视.在这样的分野与对视中,“自我与他者谁才是主体”的争议自然产生.对此争议所持的观念,促成了主客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而给主客文化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文献分析与现实观察的基础上,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归纳出旅游活动的3种主客互动类型,即“自我主体性”类型、“他者主体性”类型与“伦理他者”类型;并进一步结合旅游情境,分析持有不同类型观念的游客与东道主的行为方式与影响.本文认为,旅游发展应倡导“伦理他者”理念以利于主客互动关系处理,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主客互动 “自我” “他者” 行为方式
  • 简介:宋代瓷器,以五大名窑产品最为闻名,世所共珍。其中,官窑作为五大名窑之,是由争室朝廷直接控制,官府出资兴建,专烧宫廷用高档瓷器的瓷窑。

  • 标签: 雍正时期 官窑 新意 仿古 宋代瓷器 直接控制
  • 简介:我国城市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以规模为中心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方式不仅带来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也影响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内涵。2015年,特色小镇战略在浙江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2016年8月,在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经验和做法基础上,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在分析了特色小镇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对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析,得出了特色小镇的四大发展特征,最后提出特色小镇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理念;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探索由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转变的土地开发模式;完善多元共治的运行模式。

  • 标签: 特色小镇 发展方式 动力机制 浙江省 社会治理
  • 简介:以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网络游记为基础数据,从游客的来源、游客的旅行方式、游客的关注点、游客的满意度四个方面,对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行为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的游客来源主要与来源地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有关;客流高峰一般出现在四月以及十月,八月与十二月客流最少;与朋友或者独自旅行的人占大多数,游客消费偏低;游客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宗教文化、历史典故、奇特景观三个方面;游客满意度较高,但价格不合理、管理不善、安全存在隐患等是游客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安徽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游客行为
  • 简介:苏南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近年来为应对生态转型的发展诉求,在立足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推动苏南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创新与模式探索。《产业转型的地方实践》立足当前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从苏南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的视角,以苏南工业园区为考察对象,详细阐释了地方生态产业转型的现状、问题和逻辑,从清洁生产、低碳排放和循环经济等维度解读了产业转型的具体机制,并解释了经济优势、政策倾斜和人文生态等维度对于产业转型的基础逻辑。从理论层面给出了环境污染的“政绩跑步机”机理解释,进一步推进了地方治理创新和生态文明发展的研究深入,对于生态文明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苏南工业园区 产业转型 生态发展
  • 简介:游憩价值评估是识别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TCM作为传统评估方法,其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游憩需求的影响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是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游客感知价值是影响游憩需求的重要因素,考察其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是提高评估结果精确性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以TCM的两种基本模型ZTCM和ITCM为基础,探索不同介入方式下感知价值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感知价值作为自变量介入ZTCM模型后使人均消费者剩余下降了7.3%、游憩价值下降了4.4%,大于它作为中介变量介入ITCM模型后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说明感知价值主要通过与旅行花费共同作用对价值评估结果产生影响。这不仅揭示了游客感知价值影响的复杂性,更体现了游憩价值评估体系中考虑游憩需求影响因素的必要性。

  • 标签: 游憩价值评估 感知价值 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 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 中介变量 自变量
  • 简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2008、2009年(Social&CulturalGeograpby)所刊载论文的资料搜集方法、分析方法、佐证材料类型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西方文化地理研究更倾向于定性研究的取向,强调研究者本身挖掘社会素材的能力和诠释材料的智慧和客观性。在资料搜集与展示方面,西方学者更加倾向于进行实地研究,多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大量的资料,善用文字资料、照片等多种证据来证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希望通过西方经典文化地理文献的梳理,引起国内研究人员对定性研究取向的重视,以及对文本资料、照片等证据作为学术研究成果表达方式的重视.

  • 标签: 内容分析 文化地理 研究方法 SOCIAL &Cultural GEOGRAPHY
  • 简介:通常的现代化命题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定位是外生现代化类型,因此外来模式和制度的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的输入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后乐村的经济发展实践却展示了另外一种图景:后乐村的经济现代化是在流动交易的不断转换中实现的,流动的交易方式与后乐村的经济现代化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表明,流动的交易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的内生因素,后乐村的经济发展是流动的交易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进行双重再生产的结果.

  • 标签: 农村现代化 流动的交易方式 文化资本
  • 简介:考证认为先秦的巴子江州城应该在今渝中半岛,秦张仪所筑江州城相沿巴子江州城,西汉相承,东汉曾一度迁到江北嘴一带,后称为北府城,故将渝中半岛的旧城称为南城,可能是在东汉末年江州城还迁南城。三国以前的江州城大小范围难以确定,但三国李严所筑的城围16里,应该在今大小梁子下半城从朝天嘴到南纪门间,城围大约在6640米左右,里面有郡城、县城、仓城三个小城,总共面积在3.5平方公里左右。宋代彭大雅所筑城范围与后来明洪武戴鼎所筑城相当,城围大约在7000米左右,城内面积约4平方公里,南北已经面临长江、嘉陵江一线,形成东门薰风门、西门镇西门、南门太平门、北门千斯门四个开门,今临江门、校场口、南纪门一线以西可能最初并不在城墙内,宋镇西门应该在这个线上。但明洪武以后的城墙要比彭大雅所筑宋城和明初戴鼎所筑城围长1000多米左右,面积约5平方公里,可能与明洪武以后的历次增修拓展有关。宋代渝州城可能仍是夯土城,故才记载戴鼎"因旧址筑石城",故发现的西水门到朝天门的城墙,高处应该为清代城墙,包裹的城墙应该是明洪武初包裹宋代夯土形成的明初石墙。三国李严大城至少有两个城门,宋代重庆城门四开门,闭门多少待考,闭门只留有洪崖门之名。明清以后城门九开八闭共十七门,城门名称变化较少,只是明代将人和门称仁和门,太安门称为大安门、金紫门称为金子门、西水门称为福兴门、储奇门称为出奇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要重视考古材料,但要认识到考古学材料的局限,尽可能尽全空间点,更要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知考古材料。

  • 标签: 古代 重庆 主城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