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一次性微量注射泵连续硬膜外腔注射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实施硬膜穿刺麻醉时穿破硬脊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后给予一次性微量注射泵连续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以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症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头痛的3例,发生率为12.0%,其中轻度头痛2例,中度头痛1例。结论一次性微量注射泵连续硬膜外腔注射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微量注射泵 连续注射 硬膜外腔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ICCO体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复苏6h和24h液体入量和患者入住ICU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液体复苏6h液体入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容量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抽剥加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4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采取高位结扎抽剥加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的观察组(n=32)和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的对照组(n=32)。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发热、术后皮下硬结和术后局部静脉复张等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手上时间与术后疼痛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抽剥加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优于传统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 结扎 环形 缝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9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给予连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心绞痛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心绞痛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当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心肌梗死 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重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重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A、B两组,各31例。其中B组仅予以常规治疗,A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天内各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1~3日内,患者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及血肌酐水平等监测指标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其中A组降幅明显大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酸激酶及心脏肌钙蛋白水平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其中A组降幅明显大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和持续静脉镇痛(CIA)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及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组(n=11例)和持续静脉镇痛组(n=1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PM度数、被动屈伸活动度、术后CRP水平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第1、2、3、4天,连续股神经阻滞组VAS评分(5.06±0.23、4.78±0.12、3.04±0.52、2.676±0.71)明显低于持续静脉镇痛组(7.32±0.76、6.84±0.91、5.90±0.78、3.46±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4、5天,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PM锻炼度数(68.34±4.66、74.06±5.31、82.63±3.84、86.56±4.78)明显高于持续静脉镇痛组(44.82±4.32、50.04±6.19、56.52±4.66、63.06±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持续静脉镇痛组,均在术后第4天达到峰值,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镇痛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伴重症急性肾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2例MODS伴ARF患者,时间为2018年6月—12月期间,给予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血液灌流(HP)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和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HR明显下降,MP明显升高(P<0.05);IL-1、TNF-α及IL-6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CO2CP、pH值、SCr、ALT、BUN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伴ARF的MODS患者,早期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RT。观察两组住ICU时间、病死率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患者血浆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16.93±4.15)d、病死率为23.3%(7/30),均低于对照组的(22.24±4.87)d、66.7%(20/30)(t=4.3471、6.8812,x2=11.9811、16.7834,均p<0.05);两组治疗48h后,IL-6浓度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91,x2=15.9142,p<0.05),治疗72h后,治疗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20,x2=18.9017,p<0.05)。结论CRRT治疗ARDS能清除IL-6炎性介质,改善ARDS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性肾脏替代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利钠肽的影响。方法我科确诊的1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行CBP治疗及脉搏波形心排量监测(PICCO)72小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2、6、12、24、48、72小时分别测量持续心排量指数(C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检测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及去甲肾上腺素(NA)剂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CI、SVRI有明显的改善(P<0.05),脑利钠肽有明显下降,在48及72小时改善尤为明显(P<0.01),同时伴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下降。结论CBP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脑利钠肽水平。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重症胰腺炎血流动力学 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混合痔改良式Milligan-Morgan术后应用连续骶管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行环状混合痔改良式Milligan-Morgan手术病人200例,随机性分为研究组(连续骶管镇痛)与对照组(亚甲蓝长效止痛液注射),连续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连续骶管镇痛)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亚甲蓝长效止痛液注射)。结论改良式Milligan-Morgan术后应用连续骶管注药镇痛,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留置胸管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与对照组的21.43%对比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脓胸疗效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急性脓胸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联合自攻钉修复在后牙弯曲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11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后牙弯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冷牙胶测方加压法充填后牙弯曲根管,观察组采用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联合自攻钉修复后牙弯曲根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联合自攻钉修复后牙弯曲根管的充填效果更好、治疗时间更短,而且远期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法 自攻钉 后牙弯曲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患者并发脑溢血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并发脑溢血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例,给予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脑溢血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出血情况,同时全血活化凝血时间对比用药之前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护理措施患者及家属十分满意,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并发脑溢血患者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全血活化凝血时间,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几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治疗配合度。

  • 标签: 尿毒症 脑溢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 枸橼酸钠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PHN)患者采用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PHN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连续椎旁组(30例)和连续硬膜外组(30例),其中,连续椎旁组实施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连续硬膜外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连续椎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结论对老年人PHN患者采用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疗效确切。

  • 标签: 连续椎旁阻滞 臭氧注射 老年人 带状疱疹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对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在本院选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320例,对照组160例进行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同时对比两组的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对比(P>0.05),观察组的细胞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效果明显,改善肝肾功能。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肾功能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连续指标及氧合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h后患者SVRI与MAP均出现明显升高;且治疗6h后HR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出现明显降低,PaO2/FiO2出现明显升高;同时治疗后12hCCI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就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肺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心肺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凝固性血胸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外伤性凝固性血胸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少,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外伤性凝固性血胸 开胸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与连续有创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PICU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心肺复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45例)、失败组(13例)。对比两组患儿心肺复苏时的PETCO2与有创动脉压水平及二者间相关性。结果从5~30min,成功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均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则在心肺复苏时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5、10、20、30min时,成功组PETCO2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20、30min时,成功组有创动脉压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不同节点PETCO2值与创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结论在预测患儿心肺复苏结果上可将PETCO2、有创动脉压作为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PICU 儿童 心肺复苏 持续呼气末CO2分压 连续有创动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