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吸氧、抗感染、利尿、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1次/天,共14天。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平均肺动脉压、6min步行距离和血氧饱和度和pa02的变化情况,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分析比较,治疗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前列地尔 COPD 肺动脉高压(PAH)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B组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比两组治疗24h后血浆脑钠肤含量以及肺动脉压水平。结果A组在治疗24h后血浆脑钠肽以及肺动脉压优于B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有效降低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且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 血浆脑钠肽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呼吸机即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47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呼吸机使用频率随机分为高频通气组(24例)与常频通气组(23例),两组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西地那非鼻饲给药,1mg/(kg.次),q6h,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动脉压(PAH)、吸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2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结果高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动脉压明显改善(均P<0.05),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频呼吸机联合西地那非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纠正新生儿低氧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无肺气压损伤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高频呼吸机 西地那非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原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将居住于海拔2500~4250m的高原地区常驻人群分为四组健康对照组(无肺动脉高压,a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b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c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6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c组及d组血清HIF-1α及VEGF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HIF-1α及VEGF浓度增高,肺动脉压力高低与血清HIF-1α及VEGF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8及0.536,均P<0.01)。结论血清HIF-1α、VEGF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原肺动脉高压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94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5周与10周后的SDS和SAS评分、BISF-W和NHP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所有评分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ISF-W和NH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患有颅内动脉瘤疾病需要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患者,每组33例。甲组患者实施普通常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在甲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乙组为6%,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颅内动脉瘤的病症而言,全面探析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现阶段的具体临床运用,进而给出该治疗术的未来进展趋势。方法对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予以全方位的详细探究,归纳目前现存的治疗进展,在此前提下总结得出此类介入手术具备的独特优势以及临床运用要点。结果经过分析可见,目前针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特殊临床患者有必要施以综合性的动脉瘤治疗与手术。关于此类患者若能够选择栓塞术作为必要的治疗措施,则有助缩减手术难度、简化手术操作、杜绝多样化的并发症并且提升成功率。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体现为不可忽视的优势,因而有必要着眼于全面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应用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肺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灌注化疗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难治性子宫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出血病例数80例,患者入院后现进行宫腔填塞,给予止血、缩宫药物,并静脉输血治疗,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转为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全切术,观察组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难治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成功率较高,可保证子宫的完整性适用于具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 标签: 子宫出血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确诊患有颅内动脉瘤疾病需要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患者,每组33例。甲组患者实施普通常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在甲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乙组为6%,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需引产的患者于引产术前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子宫动脉明显增粗,分支明显增多增粗。6例术后平均14小时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无产后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32d左右恢复月经。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妊娠中晚期前置胎盘出血及预防引产术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妊娠 前置胎盘 子宫动脉栓塞术 选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手术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7.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动脉瘤采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疗效相当,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上更具优势,且还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共214例,46例患者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术组),168例患者予以腹主动脉球囊治疗(非栓塞术组),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栓塞术组的失血量显著少于非栓塞术组(P<0.05),其住院时间与非栓塞术组无显著差别(P>0.05);栓塞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1min的Apgar评分显著优于非栓塞术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术中情况,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可加强推广。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在妇产科大出血及预防大出血的作用。方法54例不同原因的大出血,其中有产后大出血13例,瘢痕子宫21例,胎盘前置9例,异位妊娠11例进行两侧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其中41例两侧子宫动脉栓塞,5例两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栓塞,4例一侧子宫动脉一侧髂内动脉栓塞,3例两侧髂内动脉栓塞。所有54例造影栓塞后均未出现活动性出血,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两侧子宫动脉栓塞创伤小,疗效显著,关键是可以挽救病人生命还可以保留子宫,是治疗及预防妇产科大出血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大出血 子宫动脉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用于易引发泌尿系统损伤的妇产科良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未见泌尿系统轻度、中度与重度损伤现象,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0.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轻度损伤3例(6.00%)、中度损伤5例(10.00%)、重度损伤2例(4.00%),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20.00%。治疗组泌尿系统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良性疾病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损伤率,综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妇产科良性疾病 泌尿系统损伤 子宫动脉栓塞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生化指标,病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病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肿瘤比对照组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术进行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肝动脉灌注栓塞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持续腰穿引流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与护理产生的显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其中179例行早期腰穿引流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所选取的67例病人在行持续腰穿引流术6~15天,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结论持续腰穿引流对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作用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持续腰穿引流 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使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室进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病例98例,将其中使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66例定为研究组,使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的32例定为对照组,对手术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和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相比于传统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动脉栓塞术 疗效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患者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7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38例接受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患者,对照组为38例单纯TACE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大小、甲胎蛋白值、卡氏评分等。结果治疗组肿瘤大小以及AFP值下降及卡氏评分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提高TACE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复方苦参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