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手术器械的管理,降低腔镜器械的损坏和丢失。方法采用QCC小组的活动程序,分析缺陷的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制定了腔镜器械的管理制度。结果器械损坏和丢失率由原来的5%降低至1%。结论提高了科室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降低了器械的损坏和丢失

  • 标签: 腔镜器械 损坏 丢失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住院患者收费差错,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针对主题,对住院收费现状进行调查,成立QCC小组,对调查结果分析,针对原因,拟定对策,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费用收取误差明显降低,出院病人对费用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品质圈对住院患者费用进行管理,降低住院患者收费误差,提高出院病人费用满意度,减少医院损耗,完善医院收费制度,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医院声誉。

  • 标签: 品质圈 住院患者收费误差率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近5年xx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xx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1658例产妇,其中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20例。分析其剖宫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5年的分娩数和剖宫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因素的构成上社会因素长期居于第一位。结论XX乡镇卫生院剖宫产居高不下,社会因素占了很大比重,降低剖宫产,关键是降低社会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因素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住院患者高血脂的检出情况,为高血脂症(hyperlipemia,HPLM)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10月间于我院进行血脂含量检测的共1741例(其中有450例检出高血脂)住院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基本资料,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HPLM检出情况。结果统计发现,女性患者的HPLM检出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41~60岁年龄段的患者的HPLM检出为最高,且与其他各年龄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41~60岁间的女性住院患者归为HPLM高风险人群,通过宣传、教育督促其进行定期的血脂检测,结合运动训练、饮食指导、个性化治疗等措施,可有效防治住院患者发生HPLM,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实践。

  • 标签: HPLM 检出率 防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及重要病原菌检出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配合,统一培训调查人员,采取床旁询问、病史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为1.15%,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妇二科、儿外科、儿内科,高发部位主要是手术切口、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9.98%,其中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占抗生素使用的61.7%。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感染标本送检为81.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占抗生素使用率的13.5%。治疗+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占抗生素使用率的24.8%。结论应加强对医院感染多发科室、多发部位、易感因素、标本送检等监测,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以及减轻反复静脉穿刺造成材料浪费,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方法对40例患者分两组,用不同的中心静脉(PICC)固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40例患者,对照组脱出1cm8人、2cm5人、3cm2人、未脱出7人。观察组脱出1cm2人、未脱出18人。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妥善固定 减少脱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颞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颞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高分辨CT对骨折处进行横断面扫描和冠状位扫描,对照普通CT评价高分辨CT的诊断水平。结果36例患者经CT扫描,明确骨折17例,疑似骨折15例,骨折阴性4例,检出47.22%,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均无明确显示。经HRCT扫描,明确骨折36例,其中纵行骨折27例(75.0%),横行骨折8例(22.22%),混合型骨折1例(2.78%),检出100%,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显示较为清晰。HRCT骨折检出显著高于传统CT,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高分辨CT对颞骨骨折进行扫描,不仅能准确反映颞骨骨折部位及类型,也可显示软组织变化和累及结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传统CT,能够为临床治疗颞骨骨折及评估预后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颞骨骨折 高分辨率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儿童贫血患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评估儿童营养现状。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前往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0名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其中试验组148例,年龄段分布在6到12个月,对照组152例,年龄段分布在1到3岁。通过测定两组儿童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来确定儿童是否贫血,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儿童贫血原因。结果在30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中,有32例患有贫血,其中,1到3岁年龄段组的患病要高于6到12个月龄的试验组。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挑食和母亲有贫血史,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贫血患病没有直接联系。结论降低贫血患病的有效途径是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加强对父母关于儿童营养搭配知识的普及,纠正儿童的偏食行为。

  • 标签: 儿童贫血 影响因素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姜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报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组群抽样方法对抽样儿童的建卡、建证情况,对“五苗”接种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0—2012年各抽查姜堰区12—24月龄儿童240人,建卡100%,建证100%,卡证相符100%,卡介苗接种为99.86%,糖丸接种为99.41%,百白破接种为99.44%,乙肝接种为99.31%,首剂及时为93.75%,麻疹接种为98.19%。“五苗”接种为99.36%,“五苗”接种均达到95%以上。结论加强宣传,及时发送接种通知单,加强医务人员技术培训,做好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报告接种的可信度。

  • 标签: 儿童 接种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结肠镜检查是一项“金标准”,但仍有一定的漏诊。因此,减少漏诊可及早阻断或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对结直肠息肉漏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内容涉及程序性、技术性、内镜性及息肉本身因素等研究。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肿瘤 大肠息肉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我院救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盲分成两组,对照组不进行院前急诊的救治措施,实验组在急诊院前积极展开急救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跟死亡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而死亡也要偏低,数据的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急诊院前救治措施,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跟死亡,建议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急诊院前急救 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溃疡消除效果,Hp根除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疡痊治愈,Hp根除,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低,成本低,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假阳性菌进行鉴定,为进一步鉴别志贺氏菌并改良显色培养基提供数据。方法将本实验室前期分离自自来水管网生物膜的52株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假阳性菌,通过生化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经鉴定52株菌均为革兰阴性非志贺氏菌,分别为9个属假单胞菌属(48.08%)、埃希氏菌属(17.31%)、枸橼酸杆菌属(13.46%)、不动杆菌属(7.69%)、普罗菲登斯菌属(3.85%)、弧菌属(3.85%)、肠杆氏菌属(1.92%)、变形杆菌属(1.92%)、寡养单胞菌属(1.92%)。结论有多种菌可能干扰显色培养基对自来水管网生物膜样本中志贺菌的分离鉴定,假单胞菌属的干扰性最大,需针对这些假阳性菌与志贺氏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改良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应用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分别为91.1%以及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以及8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应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相比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可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阳性 胃溃疡 序贯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除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80例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除幽汤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2周。停药1月后复查13C呼气试验检验Hp感染,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除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可能与中药有抑杀Hp,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循环等作用有关。

  • 标签: Hp 除幽汤 三联疗法 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标准三联、四联以及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三组随机分组。A1组(观察组50例)临床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A2组(对照组a50例)临床采用标准三联法进行治疗;A3组(对照组b50例)临床采用四联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Hp(幽门螺旋杆菌)根除、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医嘱依从性。结果观察对比Hp根除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以及A3组(P<0.05);观察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发现,A1组明显低于A2组以及A3组患者(P<0.05);观察对比治疗依从性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以及A3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将Hp根除显著提高,将不良反应发生有效降低,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将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标准三联 四联 序贯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单独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得出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确诊的10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研究组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χ2=5.19,P=0.02,P<0.05),研究组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心脏毒性、肾毒性、白细胞计数异常等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轻。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47,P=0.02,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效果显著,可延缓疾病进展的时间,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多西他赛 HER-2阳性乳腺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超早产儿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与呼吸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出生,并于新生儿科住院且达到出院标准正常出院的胎龄<28周早产儿,总共75例,筛查出ROP53例,其中严重ROP6例,分为轻或无ROP组和严重ROP组,对两组呼吸道解脲支原体筛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儿中,胎龄25+6~27+6周,平均胎龄27周,ROP发病为70.7%,严重为8.0%,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UU感染的病人发生严重ROP的人数较少。结论呼吸道UU感染可能减少严重ROP的发病,可能和感染所致患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但是目前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解脲支原体 超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超早产儿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与呼吸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出生,并于新生儿科住院且达到出院标准正常出院的胎龄<28周早产儿,总共75例,筛查出ROP53例,其中严重ROP6例,分为轻或无ROP组和严重ROP组,对两组呼吸道解脲支原体筛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儿中,胎龄25+6~27+6周,平均胎龄27周,ROP发病为70.7%,严重为8.0%,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UU感染的病人发生严重ROP的人数较少。结论呼吸道UU感染可能减少严重ROP的发病,可能和感染所致患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但是目前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解脲支原体 超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状,为加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9月28日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880例患者,医院感染现患为4.9%,感染例次为5.1%,主要集中在内科监护室、神经内科、干部病房和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以均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为68.9%和61.3%)。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7%,细菌培养送检为77.8%。结论我院感控工作仍存在不足,必须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的监控。

  • 标签: 医院感染 内科 现患率调查 横断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