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艾滋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在全民预防AIDS传播的队伍中,护理人员始终站在这道防线的最前沿。在管理措施、技术服务,心理护理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化疗结合患者心理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9月间收治的鼻咽癌;联合放化疗患者中抽取72例,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6例。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8周后两组的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且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且干预8周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鼻咽癌放疗、化疗同期进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其心理焦虑水平,减少不良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采纳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化疗 针对性护理 心理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取8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熊果酸(40、80和120mg/kg)治疗组,并另取20只同龄大鼠做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均于插入栓线后立即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熊果酸(80、120mg/kg)能够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能力、促进翻正反射和脑电的恢复、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熊果酸(80、120mg/kg)能够改善脑组织中SOD、CAT活性,降低LDH、MDA含量,降低TNF-α、IL-6含量,其中120mg/kg治疗组IL-1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熊果酸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熊果酸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熊果酸 全脑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HSP60在大鼠耳蜗中的表达及硫酸卡那霉素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硫酸卡纳霉素),按500mg/kg剂量每天给药一次,连续腹腔注射21天。ABR检测听力变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HSP60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SP60在耳蜗中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结果ABR检测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和基底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显示实验组HSP60表达量降低(P〈0.05)。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HSP60表达于Corti器上的支持细胞内。结论HSP60表达于支持细胞,正常生理情况下即表达,慢性药物中毒性耳聋模型中表达量降低,推测HSP60可能参与了药物性耳聋的发生过程。

  • 标签: 热休克蛋白60 听力损失 支持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折伴发肺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早期诊治的疗效分析,总结对骨折伴发FES的诊治方案。方法对我科2008年-2011年收治的22例和2012年-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诊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1年的2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经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在两周左右,三例死亡,治愈率为86.4%;2011年至2014年6月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均做到早期诊治,28例患者的治疗在普通病房完成,治疗时间3~7d;4例患者到重症监护室给抢救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骨折伴发FES患者需早期及时必要的治疗,能提高其治愈率,同时减少费用。

  • 标签: 骨折 脂肪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按摩联合饮薯枣汤对白血病或高危MDS(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化疗后便秘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白血病/高危MDS化疗患者100例。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实验组患者从化疗第一天至化疗结束后2周进行腹部按摩联合饮薯枣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预防便秘方法,观察2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包括患者排便的次数,粪便的性状,排便的难易程度,便秘的持续时间,肛裂的发生率,进行效果测评。结果从化疗第一天至化疗结束后2周,实验组50例患者便秘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高危MDS患者化疗时进行腹部按摩联合饮薯枣汤,能有效改善便秘状况,有利于患者继续治疗,对促进白血病/高危MDS疾病缓解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腹部按摩 薯枣汤 白血病/高危MDS 化疗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治疗组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一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一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4.85%以及24.24%对照组的一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1.51%以及15.4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高,同时患者不良反应能耐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顺铂方案 同步放疗 中晚期食管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80例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教育,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自我管理教育后,研究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胶质瘤 自我管理教育 自我效能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室内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317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301耳,其中细菌293耳,真菌8耳;无细菌生长16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耳(占28.1%),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耳(占26.2%),铜绿假单胞菌46耳(占14.5%),奇异变形杆菌24耳(占7.6%);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耳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9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中63例联合应用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6例患者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ADL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负荷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术前药物综合治疗后鼻内镜下手术与未用药物治疗直接鼻内镜下手术,对比分析治疗疗效,探讨术前药物综合治疗对鼻内镜手术的影响。方法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经评估需接受双侧全组鼻窦开放术患者,随机纳入综合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一般治疗组随到随做,未经任何术前药物治疗。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病人自觉症状及息肉大小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月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法评估近期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病人术前均自觉通气改善,检查见鼻息肉体积变小,经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3个月Lund-Kennedy评分与一般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前规范化的药物治疗,能有效的减轻鼻息肉、鼻腔黏膜及鼻窦的炎症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综合治疗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部分。

  • 标签: 鼻息肉 药物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e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CSOM)患者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五官科收治的121例CSO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外耳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培养得到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7株(53.27%),革兰氏阴性菌44株(41.21%),真菌6株(5.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性〉8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50%;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90%,以上常见致病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CSOM患者分泌物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的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