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肌酸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能量增强剂。尽管短期服用肌酸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长期使用肌酸的安全性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实验以研究肌酸的副面效应为出发点,建立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SSAO活性以及各项生理指标来验证肌酸是否具有毒性伤害。结果表明外源性肌酸的摄入,会引起大鼠体内血清SSAO活性的升高,肌酸与X共同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中SSAO活性。且长期服用肌酸可能会引发肾功能的轻微损伤以及肝脏的炎症。313swiss细胞与不同浓度肌酸共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初步证明了长期大量服用肌酸会造成一定的毒性伤害,对口服肌酸的长期毒性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 标签: 肌酸 肌酐 SSAO 细胞毒性
  • 简介: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和专属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强有力手段。本文旨在总结概述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对中成药、保健品等中非法添加的检测,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等方面得到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液质联用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药代动力学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 简介:红外光谱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它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和不破坏样品等特点,已在农业、食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利于实现中药现代化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中药质量管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传统中药鉴别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有效成分测定繁琐复杂。在借鉴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成熟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的特点,在中药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等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了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红外光谱技术 鉴定 质量控制 传统中药
  • 简介:目的:建立中药陆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80:20),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5nm,流速0.8mL/m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中药陆英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各陆英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可用于陆英药材的定性鉴别。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罔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陆英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为深入研究中药陆英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陆英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熊果酸
  • 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人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至今未明,但氧化应激是主要因素.DA作为脑内主要神经递质,也是一种神经毒素.我们的研究中采用DA作为氧化应激诱导剂,观察了6种神经保护剂的作用效果.MTT分析其存活率、荧光双染色法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DA诱导后细胞存活率随浓度、时间进行式降低,而6种保护剂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

  • 标签: 多巴胺 SH-SY5Y神经元 细胞毒性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1(chitosan—g—PEI—g—PEG—OH)通过壳聚糖、聚乙烯亚胺以及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接枝聚合物具有双亲性特征,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壳核结构的胶束,经扫描电镜观察该纳米粒子粒径在30—50nm。该聚合物具有非病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是一种潜在的基因传输载体。

  • 标签: 壳聚糖 聚乙烯亚胺 聚乙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