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试探究在急诊心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现有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特定时间段(2023.1-2023.6)为实验时间,将该段时间内我院接诊的所有该病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220人作为抽样对象,按照人数等同原则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 数据显示,实验组在接诊时间、术后转移、诊室滞留以及抢救准备时间等方面都要明显短于参照组,而且在抑郁自评和焦虑自评两方面数据的对比上,两组对比明显,实验组更优。结论 对现有急诊护理方式进行合理优化,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流程 对比实验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口腔消毒液影响下的口腔诊室空气质量以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患者120,随机分为四个诊室三组,分别为碘伏组,洗必泰组以及双氧水组,使用口腔消毒液五天,分别于每日早8时、10时以及12时采集诊室空气样本,对不同诊室、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口腔消毒液的空气菌落数量差别进行对比分析;并在高峰时间对患者漱口前后椅边痰盂表面细菌数量变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同诊室、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口腔消毒液的空气菌落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洗必泰、双氧水以及碘伏;三种口腔消毒液对痰盂表面细菌杀死率均高于90%;三者相比,碘伏及双氧水的灭菌效果好于洗必泰。结论口腔消毒液对于口腔诊室空气质量以及物体表面污染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口腔消毒液 空气质量 空气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我院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品管圈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择本院护理人员纳入研究,共纳入11人组建品管圈,研究时间时段为2020.6.1-2021.11,对于院内一医一患进行调查后实施护理品管圈对策,对比前后护理人员个人能力评分及“一室一医一患”执行率。结果:活动后“一室一医一患”执行率明显优于活动前(P<0.05),活动后护理人员个人能力评分相比护理前具备显著性优势(P<0.05)。结论:实施护理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院内门诊诊室“一室一医一患”执行率。

  • 标签: 门诊诊室 护理品管圈 一室一医一患 执行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诊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0月~2021年11月份,将急诊病人9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对两组进行救治效果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监测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治疗时间)更短(P

  • 标签: 急诊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到我院急诊科室进行诊治的108例患者按接诊的相互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4例。对照组通过急诊科的常规护理实施护理,观察组通过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开展干预,对不同护理以后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的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②观察组(3例,占5.56%)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11例,占20.37%)具有更低的水平(P<0.05)。③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P<0.05)。④观察组(52例,占96.30%)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45例,占83.33%)更高(P<0.05)。结论:对急诊抢救的患者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而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抢救率 急诊患者 满意度
  • 简介:邮编  8314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加大,很多家庭经常出现内部矛盾,导致争吵后服毒。还有一些个体,精神上受到刺激,而患有精神疾病,容易误服过量的镇静剂。这些人群都是急诊胃管洗胃的高危者。

  • 标签:  胃管 洗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患者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下对抢救效率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某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中收入的急诊患者中选择80例,在分组活动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流程)和实验组(40例,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结果:(P<0.05)。结论:急诊患者在抢救环节,因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将整场抢救活动的用时控制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生命挽救意义重大,有在临床中大面积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诊患者 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时间 生命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死亡和心肺复苏患者病历资料,探讨急诊临终患者舒缓护理需求与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2020年收治776例急诊临床死亡和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最终纳入687例数据,年龄(70.38 ± 16.57)岁;≥75岁患者占49.8%(342/687);其中36.0%(247/687)患者及家属在患者生命最后阶段选择不给予心肺复苏(DNR)。急诊临终DNR患者年龄≥75岁占63.2%(156/247),DNR患者按疾病进行分类统计,排名前4位的为脑出血、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院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有37.5%(45/120)的患者家属再次选择放弃治疗。选择DNR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中位时间为738.7 min。结论急诊临终患者及家属选择DNR的对象主要为年龄≥75岁、疾病类型为脑出血、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院前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重患者,这类患者滞留急诊增加了抢救室的拥堵,同时不能得到安宁的舒缓护理环境,建议急诊医护人员加强舒缓护理意识,提高舒缓护理能力,给予急诊临终DNR患者相对独立的区域和与之相适应的舒缓治疗和护理。

  • 标签: 急诊 临终患者 不复苏 舒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诊胸痛患者施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胸痛患者,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3月,样本:64例,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2例)施以急诊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32例)施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观察和比较抢救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6.88%)相比对照组(81.25%)要高(P<0.05)。观察组的开始治疗时间(20.36±4.95)min、急诊抢救时间(13.31±3.87)min、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时间(53.26±5.71)min、住院时间(8.15±1.47)min均比对照组要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88%)相较于对照组(78.13%)要高(P<0.05)。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施以优化急症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满意度,有推广意义。

  • 标签: 胸痛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死亡和心肺复苏患者病历资料,探讨急诊临终患者舒缓护理需求与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2020年收治776例急诊临床死亡和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最终纳入687例数据,年龄(70.38 ± 16.57)岁;≥75岁患者占49.8%(342/687);其中36.0%(247/687)患者及家属在患者生命最后阶段选择不给予心肺复苏(DNR)。急诊临终DNR患者年龄≥75岁占63.2%(156/247),DNR患者按疾病进行分类统计,排名前4位的为脑出血、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院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有37.5%(45/120)的患者家属再次选择放弃治疗。选择DNR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中位时间为738.7 min。结论急诊临终患者及家属选择DNR的对象主要为年龄≥75岁、疾病类型为脑出血、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院前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重患者,这类患者滞留急诊增加了抢救室的拥堵,同时不能得到安宁的舒缓护理环境,建议急诊医护人员加强舒缓护理意识,提高舒缓护理能力,给予急诊临终DNR患者相对独立的区域和与之相适应的舒缓治疗和护理。

  • 标签: 急诊 临终患者 不复苏 舒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今到我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流程)和研究组(护理流程优化),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接收时间、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监护的时间、静脉用药、采血的时间、治疗的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诊接诊患者92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46例,采纳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46例,采纳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比较护理效果、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于对照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治疗时间以及静脉用药时间比较,实验组较短,与对照组致残率、死亡率比较,实验组较低,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纳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患者抢救 急诊护理 流程优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以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 120例患者为对象,按随机非盲原则分为两组各 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比抢救成功情况、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收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于急诊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对后期病情治疗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优化 急诊患者 抢救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 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配为使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的参照组和使用急诊护理流程的研究组,每组 26例,并于护理后对比两种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分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患者的抢救中,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常规抢救护理流程 抢救效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方式从而对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通过选取在本院2018年1月到12月接收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医院的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的抢救,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方式。随后进行相关参数的比对。结果:通过进行比对,一般组的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出急诊的消耗时间均少于一般组。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致残率、死亡率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致残率、死亡率整体效果较为优良。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建立,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抢救效果 急诊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 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观察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试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95.24%、 92.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6.19%、 6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试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76%,低于对照组的 1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对于胸痛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诊胸痛患者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间治疗急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标准,年龄25-50岁左右,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果:经检验,B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医患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数据有差异,具有统治学意义(P < 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就诊后护理安全度,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准确度,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率,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66例急诊患者,按照有无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为实验组( 33例,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 33例,未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分诊时间、治疗时间、检查时间以及接诊时间等)、急诊患者家属总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分诊时间、治疗时间、检查时间以及接诊时间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急诊患者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以及急诊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

  • 标签: 急诊优化 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患者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急诊症状的相关情况,积极做好危重患儿的临床抢救工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321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急诊症状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男女比例为1.551,其中普通急诊患儿由于出现潜在生命体征不稳定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243例(75.70%),危重患儿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78例(24.30%)。经回顾性分析发现,普通急诊患儿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惊厥表现、中毒表现、肺炎表现、严重呕吐表现和哮喘表现。而危重患儿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休克表现、持续惊厥表现、严重颅内感染、心肺骤停和心动过速。结论通过研究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急诊症状的相关情况可以显著提高对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提高本院儿科急诊的救治水平。

  • 标签: 儿科急诊 绿色通道 急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