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参照2014年美国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策略,订制我科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并进行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实施感染监测和质量管理。结果我科导管血流感染率从4.48‰降低到1.05‰。结论使用集束化管理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ICU 预防 相关血流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猪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兽医、屠宰工及渔业工人等是高危人群。通常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局部造成肿胀、疼痛、呈紫色、发硬、但不化脓。很少累及血液造成脓毒血症。本文以检验医师参与 1 例罕见的猪红斑丹毒丝菌所致的脓毒血症的试验室诊断、抗菌药物的治疗以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 患者的治愈出院。

  • 标签: 猪红斑丹毒丝 试验室诊断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一种非染料的、无创的新型眼底成像技术,安全、迅速且清晰,是目前眼科检查中发展最迅速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中的微血管病变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而且可以量化血流灌注,这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OCTA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各个领域,现对OCTA在眼科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病 眼前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通路中心移除TCC的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建立)和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参照2019年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CRBSI诊断标准,将训练集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分析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的比值比(OR)值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的评估能力。结果共纳入254例HD患者。训练集179例,男女比例为1.36∶1,年龄(55.81±15.95)岁,中位透析龄18(8,27)个月,中位TCC留置时间15(5,24)个月,确诊CRBSI的HD患者有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2.711,95% CI 1.174~6.258,P=0.019)、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OR=3.674,95% CI 1.541~8.760,P=0.003)、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OR=3.128,95%CI 1.343~7.283,P=0.008)和中心静脉病变(OR=2.572,95%CI 1.130~5.854,P=0.024)是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变量的OR值取整转化为风险模型的赋分值,在训练集中将各个因素对应的分值相加得到风险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0.683~0.839),最大约登指数为0.461,此时对应的截断值为6分,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56.1%;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AUC为0.794(0.674~0.914),截断值为6分时,敏感度为61.6%,特异度为82.5%。结论合并糖尿病、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和中心静脉病变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RBSI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HD患者发生CRBSI的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肾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一种结合时间分辨和3个方向流速编码的相位对比MRI,可在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定量获取扫描范围内任意节点、断面或整个区域的血流数据并实现动态可视化。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脏、大动脉等部位的血流评估,在静脉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综述4D flow MRI静脉成像方法及其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四维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静脉
  • 简介:摘要血液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检查之一,是诊断血流感染、菌血症的金标准。专家组对血液培养技术辅助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共识性观点。共识包括术语、适应证、标本采集与运送、分析中检测、分析中问题处理、分析后相关工作和结果解释、分析后会诊和诊断标准7个部分,近百条建议。希望能为临床诊断和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血液培养 菌血症 适应证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问世与普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已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解剖学时代进入功能学时代。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精准性,但FFR的使用也带来了手术时间延长、操作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增加等其他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无导丝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不需要额外介入操作和使用腺苷等药物诱导冠状动脉充血,评估时间更短,经过多项研究的验证与F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文就QFR的对比验证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功能学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校正(MC)对碲锌镉SPECT(CZT SPECT)心肌血流(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计算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动态CZ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60.75±11.62)岁]。经定量分析获得静息、负荷显像的MBF和MFR值,应用Corridor 4DM软件计算MC前后冠状动脉各分支区域及左心室(LV)整体的负荷MBF(sMBF)和MFR,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C前患者LV整体的sMBF和MFR分别为(0.82±0.49) ml·min-1·g-1和1.69±0.68,而MC后这2个指标计算值增加,分别为(1.05±0.64) ml·min-1·g-1和2.12±0.77(t值:-4.87、-6.01,均P<0.001)。MC前与MC后患者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区域及LV整体的sMBF、MFR均有较佳的相关性(r值:0.69~0.96,均P<0.001)。若以MFR<2.0作为血流储备受损参考标准,28例中有19例(67.9%)MC前存在MFR受损,而MC后有13例(46.4%)存在此情况。结论在CZT SPECT MPI定量显像中,MC后sMBF及MFR计算值较MC前提高,MC有助于减少心脏"爬升"效应可能导致的假阳性。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40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人群临床资料(对照组)。对两组采用血液黏度仪器检测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一系列变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流变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6.3%,对照组总异常率为24.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情况是早期预防和有效控制高脂血症的有效指标,可适度推广在血流变指标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 标签: 血流变指标 高脂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血流限制训练( BFRT),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对肢体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阐述其促进肌适能的生理机制,分析其 BFRT对老年人肌适能产生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 肌适能 综述
  • 简介:摘要: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物教材,穿插大量插图,它们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很好辅助学生理解课本文字知识。但血管横切面插图存在科学性问题,大大弱化其使用价值。若再版,希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 标签: 动脉静脉横切面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在移植皮瓣术后毛细血管反应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移植皮瓣术后患者除常规单纯肉眼观察外,还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设为实验组;76例传统单纯肉眼观察法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血管危象的检出例数和平均时间,经保守处理后皮瓣的成活率和手术探查后皮瓣的成活率、护士对皮瓣观察的放心度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危象的检出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0%。检出平均时间明显比对照纽提前;经保守处理和需手术探查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在护士放心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能及早提供判断血管危象客观依据.及早处理,提高皮瓣成活率,提高护士工作放心度,较传统单纯肉眼观察法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观察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绝经后女性二维图像不典型宫颈癌腔内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腔内彩色多谱勒探测技术在诊断该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腔内超声探测10例二维图像宫颈无明显异常的彩色血流,与10正常绝经后宫颈血流对比。结果10例宫颈癌声像图表现1.宫体萎缩,回声均匀,内膜呈绝经后内膜改变。2.宫颈稍大或正常上限值,二维图像回声稍低,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性声像图改变。3.彩色血流丰富呈彩球状,呈低阻血流。正常绝经后子宫声像图改变1.宫体宫颈萎缩。2.内膜呈绝经后内膜改变。3.彩色血流稀少,频谱为低速静脉血流频谱,难以采集到动脉血流频谱。结论阴超彩色多普勒对诊断二维图像不典型宫颈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3、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在颈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 彩超 血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存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临界病变实施FFR监测,FFR>0.8者行保守治疗,FFR<0.8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仅于CAG指导下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目、手术时间及术后半年心绞痛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对于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可降低支架置入数目,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正>静脉导管(Ductusvenosus,DV)是胎儿肝脏内一条纤细的血管,位于脐静脉窦和下腔静脉之间。这是胎儿循环中的一条重要通道。DV的血流情况直接反应胎儿循环状况及宫内情况,因此也是产前超声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DV的超声显像、正常血流

  • 标签: 正常胎儿 血流频谱 产前诊断 静脉导管 下腔静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检测对于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存在胎儿窘迫现象的待产孕妇50例,对其分别采取胎心监测和脐血流S/D比值测定,对不同方法对胎儿窘迫预测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比值测定法对胎儿窘迫的预测准确性高于两种方法单独应用(P<0.05)。结论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检测可使胎儿窘迫的预测准确性、敏感性得以提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胎心监测 脐血流S/D比值 胎儿窘迫 预测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气囊导管阻断肝静脉流出道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用特制的带中央分流管的气囊导管阻断肝静脉血流,观察血流动力学和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改变,行左半肝切除.结果:受试动物均耐受了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轻度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至基础值的70%,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气囊内液体排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立即恢复正常.气囊充盈后,肝静脉血流几乎消失,下腔静脉中有部分血流通过.结论:用带中央分流的气囊导管阻断肝静脉血流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术 肝切除术 气囊导管 肝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