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集中概括该时期赋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赋学特点《诠赋》
  • 简介: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巨子.他在和中对文字在传统语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诸多义例、文字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书籍、俗字等多有精彩论述,对清代文字尤其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 标签: 钱大昕 文字学 《说文解字》 史料价值
  • 简介:有些考古学家强调,对于任何考古题材,既没有标准的、也没有划一、理想和完美的类型.类型应该由手头的问题所决定,并明确关注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非常正确.我想评述的是这样的说法,"类型并非由材料内在固有的性质、而是由学者的先验所决定.任何器物组合潜在能够用无穷的类型方式来排列."我想对此做两点评论.

  • 标签: 类型学局限性 考古类型学
  • 简介:不断发展的西方史学思想,丰富和刷新着人们认识和表述历史的方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志为史裁,借鉴、引进中外史学思想对于拓宽方志理论思维,创新方志编纂方法,促进方志学科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历史时间、历史意图、历史话语权、叙述的原点、叙事的本相、配景模式、荒野说等西方历史编纂思想,进行了"史为志用"的引申和联想,通过向历史领域的"引智",为方志理论增添了源头活水。

  • 标签: 史学 西方 借鉴 地方志
  • 简介:中国考古的反思与前瞻曹兵武(中国历史博物馆)21世纪的钟声指日可待。这是结束一个时代并同时开始一个新时代的时候。此时,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憧憬相交织,人类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巅峰,而审视历史并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则往往是这个时候的主题之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家 考古学文化 考古遗存 地层学
  • 简介:伯希和一生之事业,是不需要赞扬的。溢美之词对于接近于平庸的人或常人来说是必需的;而对于具有像伯希和那样素质的人来说,却根本没有必要。这位学者的活动本身就是木羽木羽如生的。我只需对此作一番总结就足矣,无需滥用注释。伯希和的学术活动覆盖了整个中华世界,几乎包括整个阿尔泰社会(蒙古和突厥)、西藏,有时又一直扩大到印度和伊朗。从地理分布的观点来看,我们都知道,伯希和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我们应取“中国”于本世纪初的意义,也就是说不仅包括中国中原,也包括其边疆地区,诸如蒙古、新疆和西藏。大家已经看到,我没有提到满洲,伯希和没有重点研究通古斯—满族的历史文明。因为他与其他人一样坚信,阿尔泰语系的3个分支之

  • 标签: 伯希和 阿尔泰学 斯坦因 突厥语 西域探险 国家图书馆
  • 简介:<正>当来自南京的E-mail中出现王华宝编审《古文献问丛稿》的时候,我顿时想起了马克·吐温的一段话:"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连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揣想华宝一定也会认同马克·吐温的说法。就我所知,华宝多年献身于古籍出版事业,他不但在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多所奉献,而且在业余的学术研究中也精进不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谓予不信,这部《丛稿》就是一个见证。

  • 标签: 丛稿 问学 出版事业 马克·吐温 校点本 《宋书》
  • 简介:为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博物馆对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经有关部门批准,由甘肃省博物馆牵头,南开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在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02年考古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已结业。该班面向全省招生,有35位来自博物馆的学员参加了学习。

  • 标签: 甘肃 博物馆 考古学 馆员素质
  • 简介:《皇家委员会调查土著人死于监狱的国家报告》的第二本中,伊利亚特·约翰逊(ElliotJohnson)找了很多原因,认为监狱中土著人人数偏多的现象是历史的产物,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这个报告的相当篇幅介绍了土著社会在英国人到来以前的情景。因为这份报告是皇家委员会的最后一份,所以文中作了许多重要的论断:

  • 标签: 史前考古 土著人 考古学 篇幅 英国人 人数
  • 简介:由于受到学术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清初朱子在批判王思想的负面作用的同时,也在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因素,以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李光地作为清初朱子融摄王的突出代表,在理学心性论方面对朱、王两家的心性观作了调和,并提出“理即性”的重要命题,试图以性本体改造传统朱子的理本体,使得作为本体的性与人的情感、意识等经验内容和感性因素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再被理解为外在、异己的纯客观原则,进而主张“人欲非恶”,以此缓解天理与人欲、道心与人心之间的紧张和冲突。通过对李光地心性思想的具体分析,可以使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清初朱子融摄王的原因、思路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 标签: 李光地 清初 朱子学 王学 心性论
  • 简介:<正>日本与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做过许多研究。我们了解和借鉴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对加速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中国考古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近年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学术信息和动态?是不少人希望知道的。为此笔者写过一篇访问记《日本文博考古工作印象》(《社会科学报》1988年10月6日),最近又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自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勤先生。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理事。曾多次出访欧美澳各国,也多次访问日本。这次应日本

  • 标签: 李学勤 中国考古学 中国古代文化 日本学者 著名学者 博物馆
  • 简介:蒙古国东方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蒙古论著目录(1968年—1993年)按:该目录系根据蒙古国科学院东方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论著索引(1968年—1993年)》中历史文化部分译出。编译中删去了中苏论战时期形成的带有浓厚意识形态偏见的少数内容,请读者见谅...

  • 标签: 东方学 乌兰巴托 国际问题研究 蒙古学研究 蒙古国 蒙古人民革命
  • 简介:国外动物考古研究的新进展1994年度《动物考古研究动态》简介安家瑗袁靖(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动物考古研究动态》是由美国动物考古协会主办,以刊登动物考古研究的文章目录和摘要为主的杂志,旨在介绍动物考古研究的一些最新动...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研究动态 动物骨骼 新进展 小型哺乳动物 公共艺术
  • 简介:敦煌从产生到繁荣发展的百年历史兴衰,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本文从现代学术、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中国文化复兴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关系.

  • 标签: 敦煌学 中国 现代学术 文化思潮 THOUGHT Cultural
  • 简介:一、前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

  • 标签: 陶寺遗址 居民 人类学类型 中国 比较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对东胡遗存的探索一直是东北亚考古中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对井沟子类型的分析,认为是研究东胡遗存的重要线索,并通过对井沟子西区墓地殉牲习俗、畜群构成、随葬工具组合以及居民食谱的分析,认为该型的经济形态是由来自更北地区的牧民携带而来的一种季节性游牧的生产方式。这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与发展机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夏家店上层文化 子类型 井沟 经济形态 考古学文化 形成与发展
  • 简介:<正>早稻田大学是日本的名牌大学,创立于1882年,当时叫"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称早稻田大学。早大有9个学部(系),第一文学部成立于1890年。现设有哲学科、文学科和史学科。史学科设有东洋史学专修,其中有中国史、中央亚细亚史、蒙古史等课程。这个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早大大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51年,专门培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

  • 标签: 早稻田大学 文学研究 蒙古学 内蒙古 大学院 亚细亚
  • 简介:《大纲》首次呈现了清代《孟子》学文献资料的全貌,对《孟子》、四书学史均具有重要的目录价值;《大纲》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宏观研究上贯彻科学归纳法,得出一系列科学结论,并首倡简单性原则和反孤证原则以处理微观争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大纲》区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考察《孟子》中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不将眼光局限于学术大家,又注意学者的学术主张和实践的一致与否,从而在写作范式上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大纲》对清代《孟子》核心话题的效度进行科学论定,尤其是对戴震、焦循等在理、道、性、良知等概念上反宋儒的训诂工作加以考量,平议清人诠释技术和方法的效度和历史地位,探讨了朱熹《四书集注》仍然占据清代孟研究主导地位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清代 学术史 《孟子》学 科学归纳法 写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