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在《奇思妙想》中,约翰·巴思对当代文学的主题关注至少包括三层含义:首先,他将当代文学主题植入文化史语境中来考察,通过指涉多个文学人物来表达对现代主义鼎盛期的看法,并演示了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当代文学的状况.其次,他在虚构关于奖项的镜像模仿中表达了他对文学奖项所持的悲观态度.再次,他用戏仿和自我戏仿来评价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评论界对小说的各种评论以及巴思本人的文学理论,进一步论证小说是一部当代文学状况的批评,巴思的当代文学观在文本中清晰可见.

  • 标签: 《奇思妙想》 约翰·巴思 当代文学观 文学奖项
  • 简介:我刊2014年度编委会于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京沪两地的编委委员共十四人与会。考虑到转徙不便等因素,此次未通知境外委员参会,嗣后将以书面形式报告咨询。编委会由杂志主编金莉教授主持并致辞,她向与会委员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并宣布会议议程。

  • 标签: 编委会 《外国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简报 书面形式 会议议程
  • 简介:近日收到《古典文学知识》200期特刊约稿信后,颇感惭愧,多年未曾给刊物写稿,赶紧推开正在涂鸦的文稿,先行写此文寄奉请正,既表示对刊物的祝贺,也略表一己的歉疚。

  • 标签: 古典文学知识 特刊 刊物 约稿 写稿 文稿
  • 简介:游记文学在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的英国文化中曾享有唯我独尊的特权地位,其流行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形式的文体,并且与当时的民族文学和民族身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基于表达事实和虚构的位置感的需要,多数浪漫主义游记文学都包含获得历史可靠性的强烈愿望。在坚持游记文学真实性的同时,浪漫主义作家从不掩饰对其他游记作品和史料的借鉴、吸收和引用。本文以浪漫主义核心游记文学史观为切入点,以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三章被控剽窃的事实为依据,着重讨论浪漫主义关于“文学式借用”与“有罪式剽窃”观念的形成,以及拜伦剽窃案的文学影响和对后世创作的意义。

  • 标签: 浪漫主义游记文学 拜伦 剽窃 影响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如《堂.吉诃德》、《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作品的重新读解,考察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的欲望叙事模式。本文采用精神分析学派拉康的欲望理论,认为欲望包含两层涵义,即"欲求"与"匮乏"。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阐述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的欲望叙事从否定性的,突出自我的不足或罪性的欲望叙事,转向生产性的他者欲望叙事的过程,同时认为这一过程伴随着主体的建立及拆解。欲望叙事从"欲求"走向"匮乏"的历程,也是自我建立、质疑并最终摆脱主体身份,走向他者的过程。

  • 标签: 欲望 匮乏 欲求 自我 他者
  • 简介: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10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将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与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两家杂志共同主办。现将会议的相关议题提供如下:1、生态批评理论建构;2、文学与环保意识;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经典文学;4、中国文学与生态环境;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态环境 华中师范大学 跨学科研究 批评理论
  • 简介:继2008北京奥运后,中国又将迎来另一举世瞩目的盛会——2010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组委会成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盛情邀请下,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将组织一支商业代表团,在张松声会长的带领下于5月30日至6月5日到上海以及江苏省(张家港、金坛及南京)进行实地考察。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中华总商会 江苏省 代表团 新加坡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 简介:东欧文学是我国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盲点。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东欧各国处于苏联卫星国的地位,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压抑和控制,难以有所作为,因此自然也不被人们重视;二是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一些研究者认为东欧文学研究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事业。事实上,当代东欧文学不仅内容丰富、成绩骄人,而且极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是一件大有可为的工作。

  • 标签: 东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纳粹 反思
  • 简介:水仙花是评论界公认的美国华裔文学先驱。她采取女作家常用的“大题小作”策略,以恋爱、婚姻、家庭和儿童生活为创作题材,在描写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同时,着意表现破坏这些感情的种族,性别、阶级关系和霸权势力,尤其是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和东方主义话语。在当时猖狂排华的政治气候下,作为欧亚裔混血儿的水仙花敢于彰显自己的中国血统,献身于用笔墨为华人抗争的事业,她的反抗精神、正义感和社会批判意识激励着后来涌现的一波又一波的美国华裔作家。

  • 标签: 水仙花 种族主义话语 东方主义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 女作家
  • 简介:<正>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开幕式于6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隆重举行。大会倡议与组织者、北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妇女文学 中国女作家 女性形象 托妮·莫里森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从当初译介型的研究开始逐渐向纵深发展.不过,不足之处是"断代史研究相对滞后"(虞建华25),亦即选定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某一历史时段,相对集中和相对深入地对该时期的文学进行综合研究和评析的文学断代史尚不多见.虞建华等撰写的在断代史研究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尝试.

  • 标签: 虞建华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美国 文学断代史 书评
  • 简介:<正>《新匈牙利季刊》1979年第75期刊登了匈牙利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M·绍博尔奇的一篇题为《匈牙利七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及现实》的综合报告,文章对匈牙利七十年代的文学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概括的总结。作者认为,在过去十年中。匈牙利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已经威信扫地。这种现象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例如,作家之间的妒忌等。但主要的客观原因似乎在于,社会现实以及文学所创造和反映的现实出现了复杂的现象,有待于批评界去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而批评家们对于社会主义文学出现的变化的特点和方向,却感到困惑不解。此外,还有一些内在因素,例如“信息爆炸”。那种通晓全部文学史,熟谙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并能够对它们的发展作出全面评价的批评家,几乎寥寥无几。匈牙利七十年代文学的主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

  • 标签: 匈牙利 七十年 文学史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主义批评
  • 简介: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文学和哲学对美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作者认为,一个民族文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该民族哲学的成熟程度。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现当代诗坛引起的反应,并重点介绍对中美诗歌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 意象派 当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词
  • 简介:以史与论结合并切实适应本国广大读者和学界需要为特色的《法国文学史》(三卷)修订本,2007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堪称优秀的多卷本文学史专著汇集了国内法国文学研究领域一代精英(多人执笔)的劳绩,主编是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 标签: 法国文学研究 出版发行 文学史 修订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斯卡利的《由书而梦》探讨了现实中的想象和文学中的想象的区别,认为想象出来的东西单薄而没有坚硬性,但作家往往让这样的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移动,以显示出后者的坚硬性,并产生触摸的感觉,使图像变得清晰;她还认为想象出来的物体缺乏持续性,不容易移动,但作家可以巧妙地利用明亮的光照、稀薄性、添加和删减、伸展和褶曲等特性,促使图像运动起来;她还发现,花的特点最符合想象的要求,显得美丽而且适合于运动,特别受到作家的青睐,甚至可以作为形象地描写别的物体及其运动的良好媒介。

  • 标签: 伊莱恩·斯卡利 《由书而梦》 认知批评 想象
  • 简介:在这里所写下的片段乃是我作为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研究者的个人对于外国文学的一点片断的回忆和理解,它们当然显得琐碎和零散。但这些回忆和理解恰好显示了在中国当代历史中外国文学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的意义。它们恰恰凸现了外国文学具有的某种“中国性”,

  • 标签: 外国文学 中国性 当代文学 回忆 凸现 意义
  • 简介: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典礼上,瓦斯特伯格宣读的颁奖词蕴含着一些很值得中国学术界重视的内容和信息。他赞扬莫言是一位告别了程式化宣传海报的诗人,是一位描写自然的能手,认为莫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其文笔辛辣,想像丰富,人物充满了活力,叙述具有神秘色彩。不过,颁奖词也存在对莫言作品内涵阐释上的失误和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颁奖词 偏见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针对道德沦丧和世风日下的社会语境,借鉴吸收伦理学思想,融合以往的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文学批评方法。自2004年聂珍钊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来,国内的外国文学批评现在已是方兴未艾。本文主要从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学界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与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特点与方法,以及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总体情况做出评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理论建构与发展 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