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进行剖宫手术后发生瘢痕妊娠的患者,明确如何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以及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两年来本院收治的47例瘢痕妊娠的患者,对其诊断以及治疗的相关措施进行统计以及分析,确定更为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结果:阴道彩超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验的技术用于诊断瘢痕妊娠时均能够达到较为有效的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普遍使用的药物、清宫、病灶切除以及灌注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并预防该种情况再次出现。结论:针对剖宫生产后出现瘢痕妊娠的患者,能够根据更为适合其需求的形式为其进行诊断以及治疗。

  • 标签: 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术前教育与心理干预,以及术后早期活动的指导与监督,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妇科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改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妇科患者术后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妇科手术   早期活动   护理干预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产妇138例,产妇均行剖宫产术,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A、观察组B,各组患者46例;对照组产妇术后24小时拔除尿管,观察组A产妇于术后6小时拔除尿管,观察组B产妇于术后8小时拔除尿管;详细比较各组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及其尿道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术后自然排尿率及其舒适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行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于6-8小时内,有助于产妇术后恢复,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阑尾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早期护理。对比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护理 腹腔镜 阑尾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腹腔镜阑尾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早期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的腹腔镜阑尾术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4例并实施常规护理,以及研究组34例并实施术后早期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腹腔镜阑尾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早期护理有着极为理想的作用,能够防止其出现并发症,促进其术后恢复。

  • 标签: 腹腔镜阑尾术 术后早期护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术后引进早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2022.3-2022.8月之中接受诊治腹腔镜阑尾术的80例患者加以入组观察,划分两组,有早期组与基本组,实施早期护理、基本护理方案,统计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早期组肛门第一次排气的平均时间指数(6.36±2.66)h、自主活动平均时间指数(0.96±0.10)d、住院平均时间指数(3.46±1.05)d,均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腹腔镜阑尾术 早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84例腹腔镜阑尾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综合术后早期护理),各4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高,BCS(舒适度)评分较低,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BCS评分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较低,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术后早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更加理想,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改善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阑尾术 早期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联合痰热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布地奈德混悬液,试验组患者在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13?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升高,白细胞三烯B4、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8.57%比11.43%,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痰热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

  • 标签: 异丙托溴铵 痰热清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给予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对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 (MDROs)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方法 在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筛选出 106例重症患者,均分为 2组。参照组 (53例 )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实验组 (53例 )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比 2种营养支持效果。 结果 和参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更高,且院内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等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给予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 院内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IBI)是指围生期各种感染因素直接引起,或由炎症介质间接导致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该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IBI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介导的脑损伤及未成熟少突质细胞易损性等有关。头颅超声、CT、MRI等头颅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神经诱发电位等神经脑电生理学评价,是目前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IBI的重要手段,可对新生儿脑功能进行整体评估。aEEG可克服全导联视频脑电图限制,实现对新生儿脑功能的监测,具有简便、可床旁连续监测、对检测结果容易分析等优点,而使其成为新生儿IBI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本研究界定的新生儿IBI早期诊断,是指感染发生后1周内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笔者拟就新生儿IBI早期诊断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对新生儿IBI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感染 血传病原体 超声检查 颅神经损伤 放射摄影术 诊断,计算机辅助 脑电描记术 影像学诊断,神经脑电生理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易出现并发症,死亡风险高。因此,重视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度的早期识别,并对并发症采取适宜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本期专栏6篇文章介绍了急性胆管炎病情严重度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及其常见并发症肝脓肿、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并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阐述治疗效果。

  • 标签: 胆管炎 肝脓肿 脓毒症 心肌损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易出现并发症,死亡风险高。因此,重视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度的早期识别,并对并发症采取适宜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本期专栏6篇文章介绍了急性胆管炎病情严重度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及其常见并发症肝脓肿、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并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阐述治疗效果。

  • 标签: 胆管炎 肝脓肿 脓毒症 心肌损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中毒早期诊断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法对医院诊治的83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同时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体温常规监测进行比较。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天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检测在急性中毒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可快速对细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对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切口感染患者治疗中早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腹部切口感染患者70例,按照随机划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扩张切口引流换药方法,观察组行早期扩创缝合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换药频次。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换药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再次感染情况。结论腹部切口感染患者治疗中,早期清创缝合治疗方法应用下,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且术后换药频次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切口感染 早期清创缝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早期预测血流感染模型,为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留取血培养1 9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与血流感染相关特异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结果预测早期血流感染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高密度脂蛋白(HD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血小板计数(PLT)。该模型在预测集和测试集中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6 6、0.874 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879 9~0.913 2、0.846 9~0.902 4。结论基于机器学习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细菌或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为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流感染 血培养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早期护理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对17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口腔真菌感染得到控制,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真菌感染早期临床表现隐匿,对重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感染迹象的观察。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正确执行各种侵袭操作,对减少真菌感染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型肝炎 真菌感染 观察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