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新改扩建工程采购的35千伏所用变压器,投产不久后发生多起氢气、总升高的事故,通过解体油色谱异常的所用变,从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分析运行中的35千伏所用变出现氢气、总升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 标签: 所用变 取油试验 氢气 总烃 绝缘
  • 简介:摘要天然气处理厂面对伴生气量减少、气体质量恶化以及一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问题,就需要优化天然气深冷处理工艺参数,提出相应的回收技术,对于设备实施改造。在技术处理的规模上,可以从企业目前的运行环境出发解决天然气加工厂安全运行的问题,提高原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论文针对天然气处理厂轻回收工艺技术展开研究。

  • 标签: 天然气处理厂 轻烃回收 工艺技术
  • 简介:台北凹陷前侏罗系是目前吐哈盆地获取新增储量最有利的接替区,但因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层位难以识别和追踪而无法确定源岩分布及生规模.通过对鲁克沁构造带稠油的油源分析,证实了台北凹陷深层不仅存在二叠系生油岩,而且生潜力及资源规模巨大,并已发生过多期油气生成、聚集.

  • 标签: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上二叠统 生烃潜力 油源对比 源岩
  • 简介:针对川北地区二、三叠系礁、滩气藏的源条件,通过源对比分析认为,二叠系是该区礁、滩气藏的主要源层。在川北地区二叠系有形成自源油气藏的条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生条件较差,其油气主要来自下伏源层,但在川北的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生能力,对飞仙关组油气藏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 川北地区 二叠系 三叠系 滩气藏 气源对比
  • 简介:目的:从污染环境中分离耐低温石油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得到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降解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天津大港油田污染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该菌株能够在10℃条件下,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归属红球菌属。菌株DSY171在低温条件下(10~15℃)12d的石油降解率显著优于常温条件(20~30℃),原油降解率为60%左右;菌株DSY171的pH适应范围较广,初始pH值为6~9时均能代谢生长,但在偏碱性环境下(pH7~9)的代谢生长好于偏酸性环境(pH6~7)。除了降解石油外,菌株DSY171对柴油、食用油等不同碳源也均能够降解代谢,具有一定的碳源利用广谱性。结论: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为生物学方法解决低温环境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高效菌种,在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生物降解 低温 石油烃 红球菌
  • 简介:摘要:介绍了醇化精制新工艺替代甲烷化工艺在合成氨厂的应用情况。事实证明,利用闲置的高压设备进行醇化技术改造,不仅投资省,而且操作弹性大、设备维护工作量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 标签: 合成氨生产 应用
  • 简介:采用单一进样口六通阀进样,PorapakQ柱和空柱两根填充柱及一个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无组织大气中甲醇、甲烷、总和非甲烷总,测定结果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标准要求。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甲烷0.04mg/m^3,总0.04mg/m^3,非甲烷总0.06mg/m^3,甲醇2mg/m^3,且能保持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满足检测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且分离度好,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可靠的准确度。

  • 标签: 六通阀 气相色谱 甲醇 非甲烷总烃 无组织监测
  • 简介:罐顶气轻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录井方法可以用于油气层评价,然而由于其分析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阐述罐顶气轻色谱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钻井岩屑和岩心为分析对象,结合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分析样品、密闭液、地层压力、样品的代表性、源岩地层和后效气对该项技术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该项技术分析参数、剔除假异常、实现油气显示的准确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罐顶气 轻烃色谱 分析样品 影响因素 分析 油气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类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大量的石油碳氢化合物在石油产品的开采、运输、加工和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泄露至环境中,全球每年约有800万t石油污染物进入生态环境,我国每年也约有60万t石油污染物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持久且难以修复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此同时,石油中含有的长链烷烃和多环芳香等因其结构稳定难以被降解,给修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其中,物理修复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石油污染物质移除或转化为低毒或者无毒形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有土壤置换、气相抽取、萃取洗脱、电动修复、热脱附等技术。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壤中石油(C10~C40)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土壤 石油烃(C10~C40) 前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石油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石油在开采、冶炼、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事故,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石油及相关产品中7%(质量分数)以上会泄漏进入土壤,由于石油具有疏水性和难生物降解等特征,进入土壤后很难被快速清除,将长期存在于土壤与地下水中,对微生物、动物、植物构成危害,并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类健康,进而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开展石油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十分重要。

  • 标签: 热脱附技术 石油烃污染 修复
  • 简介:摘要:芳香腈氰基具备较高的化学活性,是精细化工产品之一,由加氢、水解及缩聚等作用而形成,在医疗、树脂、香料及农药等行业中体现了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并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各行业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同时,在催化剂及氨的条件下,芳香腈氰基经氧化后会有芳香形成,纯度高、低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产率高,与现代环保生产理念相符合,是一种重要的原料来源。所以,在制作合成精细化工产品中,有必要深入研究芳香氨氧化技术,进一步发掘此项技术的价值。

  • 标签: 芳香烃氨氧化 精细化工合成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1 (甲烷气体)、C2 )、C3 (丙烷气)、C4 )乙烷)、C5 )戊烷)等。 当天然气尤其是共生燃气中C2成分超出10%时,天然气具有很高的轻回收率。 轻回收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进行深度脱干和氮化合物脱干,与此同时具有净化处理天然气的功效。 在实际生产制造操作中,超低温区被原料气和残渣阻塞,漏点不过关,设备生产量下降。 与此同时,超低温区后侧工作压力减少也会引起膨胀机澎涨倍率不够、膨胀机出入口致冷温度上升、致冷深层未达标等链式反应,造成天然气成分转变。 天然气处理能力下降,轻回收率下降。

  • 标签: 轻烃回收 深冷装置 处理量 回收率 措施
  • 简介: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轻回收系统是主要的环节之一,现在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侧重于轻回收装置安全运行,同时也希望能够使得整套轻回收系统运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针对轻回收系统设计已经有了更严格的标准,考虑到现在石油化工生产具体发展现状,为了能够使得轻回收系统装备提供稳定的轻,针对其装备要定期保养,避免出现运行故障,使得整套装备的使用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才能够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益。

  • 标签: 轻烃回收系统 经济效益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热脱附技术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汞等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好、工程周期短和工艺灵活等特点。热脱附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历史,我国当前在热脱附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尚处于借鉴模仿阶段。  国内热脱附的主要修复对象为高浓度的农药和石油焦化行业,但由于石油的沸点随着组分不同从100多摄氏度至几百摄氏度不等,采用热脱附费用较高,且热脱附过程中会伴随一定的热裂和其他反应,降低传热效应,因此石油作为石油焦化行业常见的污染物,实际工程中石油污染大多为采用异位热脱附、异位化学淋洗、化学氧化等技术处理。热脱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污染物经热脱附后只是从土壤转移到高温尾气中,因此还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热脱附技术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热脱附技术 修复石油烃 污染土壤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气相色谱是电厂变压器油的重要监督项目,色谱异常能及时反映变压器中的潜伏性故障,色谱异常分析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一起变压器油色谱总异常为例,对色谱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故障类型,之后停机对变压器内部进行排查,对停机前的故障判断进行验证,并提供了一整套故障排查处理的思路,为现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总烃异常  故障诊断  排查处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热脱附技术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热脱附技术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及实际效果,本文强调了该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脱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且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该技术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热脱附技术 石油烃污染 土壤修复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