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使用免疫组化检验技术的效果,分析对提高确诊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2例于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接受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应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验技术,观察两种方法制片优良率,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片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7.41%,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同参照组的74.19%相比,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达96.77%,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将免疫组化检验技术应用到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验中,有助于提高制片质量,进而提高确诊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脏穿刺 病理组织检查 免疫组化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手术的精准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评估。在手术过程中,对切除的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最终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率为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8%。相较于传统的石蜡病理检查,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为手术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本研究表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较于传统的石蜡病理检查,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手术的精准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技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的异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胃镜活检检查进行病理诊断,并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比较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在确诊胃癌、胃癌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胃镜活检在确诊的诊断率为82.5%,漏诊率为5.0%。胃镜活检在确诊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方面诊断率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活检在确诊胃癌分化型方面的诊断率与术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在术前确诊胃癌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对胃癌病理类型的诊断方面与术后病理仍存在一定距离。

  • 标签: 胃镜活检 胃癌 术后病理 诊断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质量控制对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病理标本展开分析,根据质控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病理诊断质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失误率为60.00%、观察组失误率为10.00%,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理诊断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100例病理标本中加强病理质量控制,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失误率。

  • 标签: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属于目前在尸检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措施,二者之间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临床病理尸检的尸检率比法医病理尸检率低,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为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的效率,应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科学的方式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率。

  • 标签: 临床病理尸检 法医病理尸检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择1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术后均采取病理检查,观察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并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表明,全面患者都属于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100%,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胃镜检查一致率为44.67%。经过kappa 分析,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对胃癌病理类型判断不一致;两种方法诊断的胃癌分化程度一致率 69.33%,经Kappa 分析,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分化程度不一致。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胃癌患者病情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还存在不足,术后病理诊断仍然不能替代。

  • 标签: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占位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B超检查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妇幼保健所接受诊疗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进行研究。治疗前,对患者行B超检查,随后将病理分析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并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符合率纤维瘤、囊肿、哺乳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100.0%,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5.71。结论总结临床经验,对乳腺占位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可显著提升B超初步诊断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相似性。

  • 标签: 乳腺占位病变 B超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危型HPV宫颈癌患者宫颈活检及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检查应用价值。方法:  2022-1~2022-12高危型HPV宫颈癌疑似患者164例,宫颈活检结果为判定标准,宫颈脱落细胞病理阳性判定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病变。统计高危型HPV-DNA阳性结果。结果:  宫颈活检及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检查在鳞状细胞癌阳性诊断率为86.68%。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病理低度鳞状上皮病变阳性率63.54%与宫颈活检CINⅠ以上阳性率77.36互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  宫颈活检及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检查可提高对高危型HPV宫颈癌疾病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宫颈活检 高危型HPV宫颈癌 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检查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患者的疾病分期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时段限制在2018年5月-2020年4月,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治疗患者,均给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共有50例,检查准确率为73.52%(50/68)。而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以及癌变部位浸润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借助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有效提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癌症分期越高、癌变部位浸润越深的患者,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 标签: 冰冻病理检查 早期子宫内膜癌 全面手术 疾病分期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检查对肺癌诊断和分型的临床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80例,对所有的患者都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检查,同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有效的对比。结果对于选取的本组80例肺癌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诊断鳞癌52例(65.0%),腺癌6例((7.5%),小细胞癌22例(27.5%)。在经过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的检查诊断后有肺癌77例,其中鳞癌51例,诊断符合率98.1%;腺癌5例,诊断符合率83.3%;小细胞癌21例,诊断符合率95.5%。结论采用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进行肺癌的诊断检查有着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其费用低,患者也往往比较容易接受,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

  • 标签: 肺纤维支气管 镜细胞病理学 检查 肺癌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型HPV宫颈癌患者群体中宫颈活检和脱落细胞病理检查结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HPV检测阳性患者的病例记录资料。结果宫颈活检和脱落细胞病理检查具备较高水平的CA阳性检出率(92.00%)。在高危型HPV病毒检查结果阳性的宫颈癌患者群体中,宫颈脱落细胞病理学LSIL指标阳性检出率为65.00%(65/100);活检病理学CINI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为67.00%(67/100)。结论宫颈活检及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检查结果在高危型HPV宫颈癌患者群体中具备极其充分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危性HPV宫颈癌 宫颈组织活检 宫颈脱落细胞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在胃癌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胃癌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A方法)以及外科手术病理诊断(B方法),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方法诊断后有110例确诊(91.6%),4例疑诊(3.3%)。A方法与B方法在病变形态的BorrmannⅣ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从总体病情诊断评估角度考虑,手术病理诊断仍然是首选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 标签: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胃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筛查宫颈病变中,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妇科及体检科进行TCT检查检查者10145例,并回顾和分析TCT异常且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145例检查者中,发现细胞异常的检查者495例,其中ASC-H105例,ASC-US164例,AGC3例,HSIL97例,LSIL126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患者380例,组织学CIN检出率219例,其中CINⅠ级99例,高级别CIN?包括累及腺体的92例,腺癌2例,26例浸润癌。结论TCT可作为高效的初步筛查宫颈病变的手段,但仍需阴道镜下检查和验证是否存在宫颈的病变,并需在其指导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确诊。

  • 标签: TCT 阴道镜 活体组织检查 CIN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癌筛查中阴道镜检查阳性和宫颈病理诊断相关性。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行宫颈癌筛查5000人,经TCT检查异常者(检出ASC-US者)500例采用阴道镜检查,均经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准,分析阴道镜检查阳性和宫颈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500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中,显示图像异常者56.60%;阴道镜检查完全符合85.51%;敏感度为98.73%,特异性89.36%,假阳性率10.64%,假阴性率2.11%,阳性预测值91.42%。阴道镜图像满意呈阳性275例,所占比例为97.17%;阴道镜特征图显示单一醋白上皮比例最高,达到81.82%;宫颈炎与CIN中都可见扁平醋白;二联征与三联征分别占11.64%和3.27%,3.27%CIN3类型可见醋白+非典型血管。结论采用阴道镜辅助诊断宫颈上皮瘤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阴道镜典型异常图像在宫颈上皮瘤变和宫颈癌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阴道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1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估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内镜检查病理检查两种方式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结果相近,一致性好;病理检查对胃镜检查确诊的B型和C型患者的诊断率较A型萎缩性胃炎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容易受到医生主观感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诊断的正确率,建议结合病理活检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 标签: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基于先天性巨结肠肠管切缘神经节细胞结构特点的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级标准与术后预后之间联系,探索这一标准作为指导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切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20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男158例(77.1%),女47例(22.9%);短段型155例(75.6%),长段型30例(14.6%),全结肠型20例(9.8%)。根据冰冻切片中切缘神经节细胞的胞质及胞核组织病理学特征,将切缘分为6级,其中发育可、尚可与稍差为满意切缘,发育较差、差及无神经节细胞为不满意切缘。收集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数据以评估临床预后,并用儿童失禁与便秘评分系统预测术后肠功能情况。结果20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有33例(16.1%)术中首次冰冻病理提示不满意切缘,需向近端继续切除肠管。最终肠管近端切缘病理结果如下:发育良好6例(2.9%),发育尚可102例(49.8%),发育稍差85例(41.5%),发育较差12例(5.8%),无发育差及未见神经节细胞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8个月(3.0~54.4个月)。近端切缘的病理等级与术后便秘及污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1和<0.001)。PICSS量表评估结果表明术后肠功能改善与切缘病理等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该神经节细胞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级标准与术后预后存在关联,此分级标准对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切缘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减少病变肠段切除不够或正常肠段切除过多的问题。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病理诊断 病理组织学 术中冰冻切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AG(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0例CAG患者,分别予以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比较内镜检查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病理学诊断120例患者均为CAG,内镜检查58例,诊断符合率为48.33%。胃窦是CAG的好发部位,胃窦诊断符合率(67.50%)高于胃体(21.67%)、胃角(10.00%)、其他部位(0.8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内镜≧3块活检符合率(75.00%)高于2块活检符合率(35.71%)、1块活检符合率(25.0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诊断CAG的符合率相对较低,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增加活检数,尽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内镜活组织检查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胃上皮内瘤变患者,均经术前内镜活检病理确诊。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内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差异性。结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37%(38/54),差异率为29.63%(16/54)。结论内镜切除病理与内镜活检病理结果存在差异,前者可靠性更佳,是胃上皮内瘤变诊疗理想手段。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内镜活检病理 内镜切除标本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