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一般处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指数下降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及偏瘫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

  • 标签: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实验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及ADL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对提高康复效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我院被确诊为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33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有起病隐匿表现特征,78.9%(26/33)患者起病时表情呆滞;93.9%(31/33)发病时肌张力呈增高表现;63.6%(21/33)有假性球麻痹表现;90.9%(30/33)存在锥体束征表现;3.0%(1/33)出现静止性震颤。结论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临床诊治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与相关医学影像资料进行科学准确诊断,及时为患者进行抗凝与微循环改善综合治疗是救治脑梗死并发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关键举措。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内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依达拉奉和银杏内酯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实验组NIHS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分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内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银杏内酯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活血化瘀治疗)和观察组(依达拉奉),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8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往期收治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实验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及ADL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对提高康复效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对循证护理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只是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之后发现,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要远远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伴发高血压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治疗组开始2d内给予阿加曲班60mg/d,24h持续静脉滴注,第三天改为10mg/次,2次/d静脉注滴,连续5d,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共12d。参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共14d。治疗组及参照组均予以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脱水、脑保护等治疗。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比较大动脉狭窄和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在短期内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狭窄和后循环梗死的患者阿加曲班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阿加曲班可能可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 标签: 阿加曲班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认知功能下降。方法通过正确的评定,采取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心理、家庭、安全、康复训练。结果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延缓。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68例脑梗死患者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2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6例脑梗死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进行大剂量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76.47%)低于试验组60(88.23%),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早期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hs-CRP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人做为对照组,对其进行hs-CRP动态检测,比较两组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患者(P<0.01),并且持续时间长,预后差。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hs-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判定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检测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用BECKMAN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7例脑梗死患者和7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糖(GLU)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4项血脂指标的检测,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7例脑梗死患者中,TC、TG和LDL-C含量变化与73例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HDL-C、TC/HDL-C与73例健康体检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GLU和TC的水平升高以及HDL-C的水平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患者的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积极防治。

  • 标签: 脑梗死 血糖 血脂 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8例腔隙性脑梗死,CT、核磁共振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28例患者核磁共振扫描发现病灶118个,CT扫描发现病灶34个。结论核磁共振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5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比较两组中医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医护理效果(3.54±0.27)分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3.71±0.1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脑梗死恢复期)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风 中医护理方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治疗中循证手术室护理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一般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行心理、生理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循证手术室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与对照组(69.44%)比较组间差异显著,研究组有2例尿道感染,1例表皮损伤,2例呼吸道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89%)显著高于对照组(38.8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循证手术室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属于脑梗死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 脑梗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天麻钩藤饮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s-CRP和Hcy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hs-CRP和Hcy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及Hcy的水平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天麻钩藤饮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同型半胱氨酸(Hcy)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胶囊,200mg/次,3次/d,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d、14d、21d的NIHS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5,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NIHS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9,1.2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21天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5,10.261,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能够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疗效显著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及丹参对照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断疗效。结果血栓通在改善脑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栓通脑梗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对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均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有11例痊愈,有2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进步,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