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满意度(95.65%)与对照组(88.23%)相比明显较高,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并发症少。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诸多并发症产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8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存在部分差异;三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存在部分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脉病变特点也不相同,临床诊断可根据他们的特点针对性对待。

  • 标签: 不同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介入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将107例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急救过程中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急救过程中则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各项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急救成功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展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MI复发率和再次PCI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明显降低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施行循证护理的办法,观察临床的应用效果,以此为依据优化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中40例划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另外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与观察组两相比较护理的临床效果,依据患者的反馈为护理打分,评测两种护理的优劣。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观察,护理的总结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总体比对照组更佳,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少,临床的显效速度较快。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对应性的护理,在临床上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在SAS评分、SDS评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110例根据护理手段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手段。对两组病人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及对优质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并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病人对优质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84.46%,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应用不仅改善了的病人精神状态还提高了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心律失常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与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满意度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时间、住院就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展急诊护理路径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留观时间均显著短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住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急诊护理路径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8.11%、5.41%和8.11%,均明显低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的24.32%、18.92%和21.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提高患者住院就诊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CRP联合cTnT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健康状况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入的95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30例为健康对照人群,B组32例为发病时间低于4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组33例为发病时间不超过4~8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三组血清CRP、cTnT表达水平并对比B、C两组各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A组相比,B、C组CRP、cTnT表达水平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C组血清CRP、cTn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100%,其中C组血清CRP、cTn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与cTn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建议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型尿钠肽检验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在抽取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7例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B性尿钠肽指标浓度,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治疗后的B性尿钠肽指标情况,记录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型尿钠肽指标水平比参照组患者的B型尿钠肽指标要高(P<0.05)。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B型尿钠肽指标水平优于药物溶栓治疗(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B型尿钠肽指标水平比不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B型尿钠肽指标要高(P<0.05)。结论B型尿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检验和判断有着重要作用,利于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还可为医师提供信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B型尿钠肽 检验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选取1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71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和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和心律失常发生概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拥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给予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分析探究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情况。结果61.29%为有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37.74%(P<0.05)。在本研究84例患者中,无胸痛型29例,典型性心绞痛44例,非典型心绞痛11例。经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得出,76.19%合并心律失常,8.33%短阵性房速,7.14%房性早搏,9.52%房颤,23.81%室性早搏,5.95%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5.48%短阵性室速。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可在短时间内诊断出患者的情况,加之该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体征的掌握,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急性ST段高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改善非常显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急性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6月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辅助疗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辅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干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如肌钙蛋白I峰值、肌酐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3%(P<0.05)。这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辅助疗法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多器官功能衰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后处理给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带来的保护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0例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分别为进行缺血后处理的4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单纯再灌注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其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取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为其心脏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脏保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分组。对照组用利多卡因作为治疗药物,胺碘酮组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胸闷、室性早搏、心悸);干预前后患者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NYHA等级。结果胺碘酮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组症状消失时间(胸闷、室性早搏、心悸)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NYHA等级相近,P>0.05;干预后胺碘酮组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NYHA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恢复正常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功能、心功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后75mg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负荷量150mg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和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理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共撷取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实行分组,将8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为95.12%、78.05%,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8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控制并发症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39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查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相比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行血清CRP、cTnI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为A组,同期普通冠心病者为B组(60例),健康人群为C组(60例),选取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并对比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CRP、cTnI浓度。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检测的血清CRP浓度为(15.22±1.97)mg/L,cTnI浓度为(3.49±0.52)μg/L,均高于B、C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行血清CRP、cTnI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CRP cTnI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检测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