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合法性”。笔者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鼓励与支持。

  • 标签: 20世纪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陶德麟
  • 简介:平息批评最有效方式是用批判之类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对这一点已有所阐释。经过仔细探究马克思用他方法在对市场和技术社会合理性”批判时作出预言,发现在对工作目的讨论中.马克思通过运用与“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非常相似的方法成功说明了“社会合理性”沉默效应。在马克思著作中也有技术批判踪迹。19世纪60、70年代,在对待发达社会技术合理性问题上.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要求根本性变革。首先在环境运动影响下,有关技术论战迅速蔓延。不充分确定概念最终在对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得到系统阐释,但这种阐释不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然而.对技术纯理论理解作出修正。它对弱化技术专家为制定公共政策提出那种理由带有积极意义。技术政治新时代已经开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技术 合理性
  • 简介:周靖:正如我们看到那样,自古典实用主义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拒斥大写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但在对《表达主义、实用主义和表征主义》(Expressivism,PragmatismandRepresentationalism)一书简介中,你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在哲学传统中一直是表征主义敌人,但他们是自然主义友人,这里自然主义指的是休谟和尼采意义上自然主义。”我第一个问题是,当你在说休谟意义上自然主义时,你指的是哪种自然主义?此外,在著名文章《无表征主义自然主义》^①中,你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即“哲学自然主义”(philosophicalnaturalism)。这两种自然主义什么不同?

  • 标签: 实用主义者 表征 自然主义 哲学传统 意义 休谟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中国化”过程。时至今日.这一过程仍在延续之中。反思历史经验。实践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必由之路。开拓创新,沿着成功之路继续前进,构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是我国哲学工作者光荣使命。

  • 标签: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越是遥不可及终极问题就似乎更吸引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假如人生千岁,生活许多问题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教育、工作和时间观念会有所变化;假如人生万岁,所有问题就恐怕会有实质变化,人们道德、

  • 标签: 终极问题 时间观念 人生 生活
  • 简介:国内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实证主义”。

  • 标签: 分析法学 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 哲学品格
  • 简介:传统科学哲学有关科学理论公认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宣告失败以后,有些科学哲学家经过几十年努力发展出一种结构主义科学理论结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逻辑经验主义缺点又排除了历史学派极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这个学派基本观点,强调科学理论分析在科学哲学中重要性并批评了新经验主义否定系统理论和普遍规律片面性。

  • 标签: 集合论 模型 理论元素 理论网络 理论金字塔
  • 简介:20世纪50年代,随着认知主义假说提出,关于认知科学讨论聚讼纷纭。由于认知主义假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今,认知科学正经历着一场改造运动。在这场改造运动中,认知实用主义是重要竞选者。认知科学需要一个认知实用主义转向。这个转向可以通过"行动核心性假说"来刻画,这一假说既是认知实用主义理论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需要考察对该假说可能反驳:一种反驳质疑这一假说充分性(代表是皮埃尔·施泰纳),另一种反驳诘问该假说必要性(代表是杰瑞·福多)。关于认知实用主义讨论刚刚起步,在行动理论、实践知识理论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开拓。

  • 标签: 认知科学 实用主义 行动 实践知识
  • 简介:一、难得短暂历史机遇期内召开哲学盛会1957年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在社会科学领域贯彻"百家争鸣"方针,"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这次会议是在1956年春"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到1957年夏反"右派"斗争之间难得、短暂历史机遇期内召开,它是中国当代哲学史上一次罕见哲学争鸣会议,其锋芒直指独断主义、"左"倾教条主义。会议主题聚焦在:如何看待唯物、唯心两条路线之间关系?是对苏式教条主义理论亦步亦趋,还是应当深入地探讨中国哲学传统与特色中国哲学遗产应该如何继承?冯友兰先生提出"抽象继承法"、贺麟先生强调"唯心主义哲学中有好东西"等观

  • 标签: 唯心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座谈会 真问题 抽象继承法 求解
  • 简介:建构主义源远流长,其促进自我发展学术策略在于制造分歧:在元哲学层面上,新康德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之争;在方法论层面,激进主义与温和主义之争;在政治取向上,历史主义与改良主义之争,等等。正是这些内部思想冲突,形成了社会建构主义不断自我超越不竭动力。这值得我国学界关注。

  • 标签: 社会建构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 简介:新一届上海伦理学会开始创办学术前沿系列讲座,这是一件有意义事情。陆晓禾会长邀我做个发言,为了支持会长工作,只好勉为其难。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在前沿上走动,已经无能为力。我老父亲晚年自嘲说只能卖旧货了。现在我也到了这样年纪。卖旧货两种办法,一种是把旧作整理出来编成册子;另一种是把经历过往事翻出来,旧事新说,这后一种办法也许还可以有点长进。我父亲晚年撰写了几十万字回忆录,做就是这样事情。我没有他那么丰富阅历,也没有与那么多名人交往,所以也不会去写什么回忆录,但是也经历了学界一些大事。去年和老同学一起编了《守道1957--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录与反思》②,想不到引起很大反响。看来把一些学术界大事重新翻出来加以审视和反思还是一件有意义事情。

  • 标签: 思维模式 功利主义 决策 中国哲学史 学术前沿 回忆录
  • 简介:意识研究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发展,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巴尔斯“全局工作空间假设”和埃德尔曼—托诺尼“动态核假设”是意识方法论外在主义代表,它们之间具有相容性和共同核心,为进一步探讨意识秘密提供了好方法论。

  • 标签: 意识 外在主义 动态核 全局工作空间
  • 简介:摘要:代表整体主义迪昂-蒯因论题通常被混同为非充分决定论题,或被当作非充分决定论题理论依据。然而,存在两种不同非充分决定论题:(1)“局部理论”非充分决定论题;(2)“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整体主义与“局部理论”非充分决定论题之间存在某种张力,仅仅与“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逻辑相容。但整体主义不能保障“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成立。此外,“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本身是一个充满歧义、语义模糊论题;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意义上理解,它都使得我们在认识论上所知甚少。

  • 标签: 迪昂-蒯因论题 经验等价 全体科学 非充分决定
  • 简介: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实践时代”,“无用之学“哲学一时陷入了危机。哲学要走出困境,除了需要相应社会、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哲学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试”和创造,以适应时代,为形成中华民族“核心理念”,迎接“理论时代”到来而做好自身准备。

  • 标签: 社会转型时期 哲学 经济 时代感 个性化 创造性
  • 简介:转化人类主义主张通过运用基因修饰技术或生物机械工程等手段,使得人类能够超越生物性限制以实现个体增强——包括身体、智能和心理等能力增强,其思想前提包括个体身份非连续性、身体和心灵工具化和财产化、对完美身体追求等。通过阐明一种人格论的人本主义观点,即人是具身存在、是道德共同体中成员、是具有尊严存在,转化人类主义对人理解被证明是自相矛盾、非整体性、物理主义和脱离社会关系。关于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身体之于人格人关系上,存在着客观、规范性认识,转化人类主义观点与这种认识是相悖

  • 标签: 转化人类主义 人格论的人本主义 人格人
  • 简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善恶彼岸》以及同时期并未出版笔记展示了尼采如何克服那种要么选择自然主义、要么选择自由论单一可能性。(1)查拉图斯特拉关于超人讲话并非教条或者一种命令,而是劝导和邀请——劝导和邀请人们去尝试更高的人性发展。(2)尼采利用他对同时期生理科学解读,发展出将人看作动态身体—组织构想。在这个构想中,他将自然主义动机与一种超越实践联系起来。(3)人类物种自然—文化—历史发展,创造了意识进一步发展可能性。个性通过审美可以得到验证。这种设计既不是由天性决定,也不是出于道德需要,而是由一种"可能事物规范性力量"引起,而这个可能事物可以通过文化演练而实现。尼采是自由政治人类学倡导者。

  • 标签: 尼采 超人 自然主义 自由 文化超越
  • 简介:一些政治哲学家支持国内平等主义,但反对全球平等主义。他们强调国家特殊性以及全球领域与国内领域不相似,主张将平等主义分配正义限制在国内。然而,这两种理由都不能否定全球平等主义。两个领域存在很多相似性,支持国内平等主义理由也是支持全球平等主义理由。国家一些特征不是平等主义必要条件,因而,全球平等主义不依赖全球领域是否与国内领域存在相似的特征。全球平等主义体现了作为道德、政治和社会理想平等。

  • 标签: 国家 强制 国内平等主义 全球平等主义 平等
  • 简介: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和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方法,始于苏格拉底,也是柏拉图“相”论来源。苏格拉底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 标签: 正义 定义 价值相对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苏格拉底
  • 简介:功利主义是在自由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功利主义认识.也就是对自由主义认识,更是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再认识,、功利主义理论以功利原则为基点.从边沁创立到密尔发展和完善。边沁主张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为道德最高标准;密尔则以更加人性化和减少计算方式来使功利主义趋于完善..桑德尔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功利主义并未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及重视个人价值尺度差异性,甚至将人类生命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是一种倒退现象.由此,桑德尔提出自己对权利与善何者优先性观点。这个争论结果对当前中国道德生活建设也具有启发性。

  • 标签: 功利主义 桑德尔 权利与善
  • 简介:近些年来,在科学哲学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虚构主义热潮。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汉斯·费英格就在《"仿佛"哲学》一书中强调了人类知识中虚构价值。由于亚瑟·法因发掘与宣扬,费英格"仿佛"哲学对当代科学建模讨论中虚构主义立场影响尤深。科学建模作为对世界想象描述通常是故意为假,因而在科学虚构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似乎存在一种紧张关系。然而,无论我们选择对于虚构真值条件学说,还是功能学说,科学虚构主义并不与科学实在论相抵触。尽管法因解读有失偏颇,但阐明费英格哲学实际影响有助于明确科学虚构主义思想渊源、基本内涵与根本特点。

  • 标签: 科学建模 科学虚构主义 虚构 汉斯·费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