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其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80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者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房早、室早二三律、房早二三律、短阵室速、短阵房速、窦性停搏、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结果准确、可靠,检查方便灵活,临床实践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24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发生情况,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和阳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数据,根据发生原因将其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江市2011年开展预防接种的疫苗有33种,其中有26种发生AEFI;接种疫苗1097497剂次,报告AEFI病例198例,报告发生率为18.04/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03/10万、4.65/10万、1.37/10万,无发生死亡病例。AEFI病例主要发生在0~7岁儿童,其中0~2岁儿童占80.81%;男性125例,女性73例,男、女性别比为1.71∶1。33种疫苗中,七价肺炎、全细胞百白破、23价肺炎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分别为961.54/10万、904.16/10万和175.80/10万。结论阳江市2011年使用的疫苗安全性相对较高,应进一步规范AEFI报告管理和尽早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管理和补偿运行机制,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从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 标签: 异常反应 免疫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天祝县鼠疫疫源地内动物疫情流行态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啮齿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数量、生态变化,检测宿主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动物和昆虫材料鼠疫菌培养,获得数据、资料,通过阳性结果判定动物鼠疫疫情。结果旱獭平均密度0.64只/公顷,染蚤率59.78%,平均总蚤指数1.70匹/只。检测旱獭血清鼠疫F1抗体520份均为阴性,犬血清118份阳性1份,滴度1128,阳性率0.85%。649份旱獭材料、584组1103匹蚤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1份犬血清阳性,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仍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 标签: 鼠疫 监测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2017年国家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点,了解石柱县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提供数据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指导手册》和《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方案》,对石柱县15~69岁的常住人口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873人。结果石柱县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8%,加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5.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6.30%、18.60%、12.30%。结论石柱县居民健康素养虽达到目标水平,但总体处于较底水准。特别是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与当前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现状不一致,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重点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 标签: 健康素养 监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血糖波动患者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波动患者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效果理想,根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加替沙星注射液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加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加替沙星注射液在临床上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广,但要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加替沙星注射液 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商河县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分析2011年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结果2011年商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波及24368人,发病968人,死亡2人,传染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地区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事件发生以3~5月、11~12月最多,人群分布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针对商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加强对学校和农村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完善应急体系和预警机制,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监测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共430名,其中男240名,女190名。其中6个月~1岁共250名,1~2岁共180名。对选择的上述婴幼儿进行系统管理,对上述儿童进行监控体检和血液检查。结果6个月~1岁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女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女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显著低于不及时添加辅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时期特别是6个月~1岁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儿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丽江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脊灰转换后的AFP病例监测工作。方法用丽江市2012—201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据库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1)2012-2016年共报告57例AFP病例,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4/10万以上,均为脊灰排除病例;(2)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儿童,占57.89%;(3)男女生比例为2.171;(4)未完成基础免疫的病例占15.79%;(5)全市除2014年14天内双粪便采集未达标外,其余年份均完成相关指标;(6)实验室结果疫苗株病例1例(占3.51%),其他肠道病毒(NPEV)40例(占7.02%)。结论丽江市继续保持着无脊灰病例状态,报告发病率及监测指标均达到世卫组织要求,需进一步巩固基础免疫,认真落实强化免疫。

  • 标签: AFP 监测系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好转组(n=33例)和恶化组(n=23例),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氧来反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度,观察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恶化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病程的前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疾病的中期和后期,恶化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血氧饱和度水平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血氧饱和度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可以将血氧饱和度水平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标签: COPD并呼吸衰竭 血氧饱和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安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艾滋病的来源途径,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广安区6所中学4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0.2%-100%。初中生、高中生和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率分别为62.5%、83.6%、71.6%。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应从初中起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 标签: 中学生 艾滋病 知晓率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监测血清中的PROG(孕酮)、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2(雌二醇)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8例先兆流产患者和35例及正常妊娠,先兆流产患者在保胎治疗期间动态监测血清中的PROG、HCG、E2水平,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先兆流产患者在治疗前PROG、HCG、E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组与难免流产组比较在治疗期间检验结果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PROG、HCG、E2对于先兆流产患者诊断疗效以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ROG HCG E2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西乡塘区食品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方法对2011-2013年西乡塘区疾控中心参加省、市两级食品风险监测的22种共212件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卫生部《全国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评价各类食品的合格率。结果面点、水发食品、大米、根茎类蔬菜的合格率比较低,分别为60.42%,70%,72.41%,81.81%。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铝、甲醛、甜蜜素、砷、镉、亚硝酸盐、铅、苯甲酸、人工合成着色剂等超标,超标率依次为43.18%,23.07%,8.57%,5.68%,5.68%,3.57%,2.27%,2.13%,1.92%。结论辖区食品存在重金属超标、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等现象,提示食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需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

  • 标签: 食品 风险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动态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术前进行评估及用药指导,对于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减少手术风险为目的。方法67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增高的血压监控。结果对67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增高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曲线进行分析。

  • 标签: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围手术期高血压 指导用药及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虹口区养老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做好养老机构内卫生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选择虹口区内养老机构作为监测点,采集室内空气、环境物表、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结果2016—2018年虹口区养老机构总体合格率为93.55%,2017年合格率最高。养老机构室内空气的总体合格率最高,为100.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最低,为86.92%。细菌学检测结果,菌落总数合格率(94.28%)低于大肠菌群合格率(98.87%)。结论虹口区养老机构卫生消毒质量还有待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成为消毒的薄弱环节。

  • 标签: 养老机构 消毒质量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颅内压监测,分析术后采用颅内压监测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3例患者进行第二次开颅手术;60例患者当中正常15例,颅内压轻度升高18例,中度升高11例;重度升高16例;患者半年后治疗效果情况分析,结果表示颅内压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给予颅内压监测能够有效、快速的知道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并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颅脑外伤术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进几年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勐腊县2011年~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及新生儿死亡评审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勐腊县2011与2015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9.77%(χ2=5.32P<0.05)。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9.8%(χ2=4.05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6.54%(χ2=2.05P>0.05)。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重症肺炎、先心病、先天异常是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因。结论勐腊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降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患儿死亡,降低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关键.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禄丰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螺情、疫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汇总整理监测数据,分析2004-2011年的监测情况。结果2004-2011年禄丰县查出的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22327㎡下降为2011年的0㎡,捕获钉螺由2245个下降为0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1年人群及大牲畜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粪便孵化检查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讨论2004-2011年全县有螺面积在逐年下降,至2009年后降为0,但特殊的地理环境,不能确保没有钉螺面积,仍要每年开展监测工作,巩固血防成果,防止疫情回升。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