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时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描记、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段,病变手术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6例,随访3个月~4年,29例患者术前症状明显缓解,4例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多数呈相对良性,尤其是单纯位于颞叶者。癫痫部分性发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结合神经导航等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上尽可能全切;对癫痫患者应同时处理癫痫灶;对术后有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疗和化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手术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皮质发育不良 神经导航 术中唤醒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方法对2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16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烟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发病,以脑出血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及一侧肢体瘫痪.CT和MRI显示:脑出血12例(60%),脑梗死3例(15%).DSA造影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1支,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5支,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9支,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支.在20例患者、40个(侧)大脑半球中,共有39侧大脑半球受损,根据DSA结果将烟雾病分为6期分别为:第Ⅰ期到第Ⅵ期分别为3(7.7%)、9(23.1%)、16(41.0%)、7(18.0%)、3(7.7%)、1(2.5%)侧大脑半球.颅内血管代偿:软脑膜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及胼胝体背动脉代偿增粗25根,眼动脉代偿增粗7根,脑膜中动脉代偿增粗11根.烟雾病合并动脉瘤2例.结论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在40岁,以脑出血多见,双侧病变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处于第Ⅱ~Ⅳ期(烟雾状血管旺盛期),大多数患者存在丰富的颅内外血管代偿.

  • 标签: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分期 代偿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b指数)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8.57±2.25vs15.32±2.16,P=0.003;对照组:g.23±0.g6vs14.76±1.95,P=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2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d时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下降(治疗组:83.05±2.11vs47.75±1.52,P=0.004;对照组:72.15±2.22vs50.25±0.23,P=0.02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尤瑞克林 脑梗死 治疗结果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组(电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于疗前及疗后2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时电针组治疗抑郁性障碍显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1);电针组HAMD量表总分、HAMA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HAMD量表各因子分、HAMA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绝望感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更显著(P<0.001);电针组TESS量表的行为毒性、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抑郁性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智能电针仪 抑郁性障碍 药物治疗 抗焦虑剂 抗抑郁剂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8例。结果8例血管内开通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灌注明显改善,近期随访未再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血管内开通是治疗颈总动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血管内开通 颈总动脉闭塞 介入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3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2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开颅术治疗22例中,21例(95.5%)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9例(86.4%)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分流术治疗17例中,12例(70.6%)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3例(76.5%)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开颅术治疗22中,2例(9%)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流术治疗17例中,9例(52.9%)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还是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 囊肿-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索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的量化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正确性、合理性;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制定量化评分表,对2~4年级1572例小学生进行两种诊断方法对照研究;结果技能评分法较学习成绩评分法分类更细,评定标准更严,结论技能评分法是一种较科学、合理的评定方法。

  • 标签: 技能发育障碍 量化诊断 诊断标准 技能评分法 学习成绩评分法 小学生
  • 简介:目的应用盲针技术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为单盲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4例急性期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0天和第20天行NIHSS、Fugl-Meyer和g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0天行SPECT-rCBF脑显像检查,记绿各脑区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刺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刺与现代神经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其可能机制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 标签: 盲针法 电针治疗 中风 功能康复 脑功能
  • 简介: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87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调查,依据不同病理类型和治疗剂量随访其影像学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影像学随访获完整记录395例。肿瘤体积控制占91.1%;临床症状随访461例,症状改善占77.7%。对284例功能性腺瘤和112例无功能性腺瘤临床疗效和处方剂量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剂量增加,无论影像学或临床症状随访有效率均上升;但功能性腺瘤随着剂量增加有效率上升更明显。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无论是控制肿瘤生长还是改善临床症状均取得较好效果,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保护重要结构并掌握剂量。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立体定位技术 垂体肿瘤 治疗结果 时间
  • 简介:目的比较黛力新与多塞平治疗老年期焦虑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治疗的老年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用黛力新和多塞平治疗,疗程6个月。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3周末及治疗第6个月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黛力新组有效率为90.3%,显效率为74.2%;多塞平组有效率为86.7%,显效率为56.6%,两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在治疗第1、2周末黛力新组HAMA总分较多塞平组显著减少(P〈0.01)。多塞平组抗胆碱能副反应较突出,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黛力新治疗焦虑症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更适合老年期焦虑症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

  • 标签: 焦虑症 老年人 黛力新 多塞平
  • 简介:嗅沟脑膜瘤不多见,约占脑膜瘤的5%,为颅底脑膜瘤较为常见的部位之一。我们于1992年10月至1997年5月共收治6例双侧嗅沟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嗅沟脑膜瘤 临床特点 治疗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失眠症患者影响睡眠与觉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对以失眠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经确诊为失眠症,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项目作临床调查问卷项目填写,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失眠症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占63.98%;中壮年失眠症患者比例最高;失眠症患者记忆力减退者占80.71%、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和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均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失眠症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失眠 睡眠与觉醒 临床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a) TOAST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对829例急性脑梗死中并发的337例MOFE病例的预后进行研究,以寻找治疗对策。方法337例脑梗死并MOFE的分布特点和梗死面积相关因素.探讨MOFE治疗效果。结果MOFE器官衰竭3个个次者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MOFE个次少和无器官衰竭组(P<0.01),脑损伤面积在5~10cmMOFE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在5cm以下的各组(P<0.01);痊愈率和死亡率也显着低于和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MOFE个次越多.预后越差,脑损伤面积越大,MOFE得分越高,且死亡率越高。提示:MOFE器官衰竭是影响脑梗死直接原因.在脑梗死早期有效的防治MOFE.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多器官衰竭 脑损伤面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检查示,10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改变,其中3例患者为大结节小囊、7例患者为小结节大囊;病变位于左颞叶7例、左颞枕交界区1例、右颞叶1例及左侧额中央区1例;增强扫描示,7例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患者软脑膜强化,2例患者无强化。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满意,术后9例癫痫患者均无发作,1例患者的头痛缓解。随访时间为1~5年不等,术后复查均无复发征像。结论多形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多以癫痫发作起病;影像学检查常见囊结节改变,病变多位于幕上,占位及水肿效应轻。最终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特点 癫痫 影像学特点
  • 简介:目的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具典型特征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2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及血清病毒学、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2例中38例(26.76%)为非急性起病,受损部位除常见的额、颞叶外,还可侵及脑干.50例(35.2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非淋巴细胞占优势.69例行脑脊液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者12例(17.39%),余57例(82.61%)均呈阴性.17例行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其中恢复期标本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水平增高4倍以上者5例,无明显变化者9例,恢复期抗体水平降低4倍者3例.68例中65例(95.59%)脑电图未见典型的局灶性尖、棘波.52例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MRI检查10例,CT检查42例),其中28例未见典型影像学改变,分别占受检者的30.00%(3/10)和59.52%(25/42).结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呈不典型表现,明确诊断有赖于对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患者,建议检测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以对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连续和动态观察.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非典型临床表现 1型单纯疱疹病毒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中性粒细胞升高 IgM抗体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2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被采用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且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置管后1~2d脑脊液漏减少,3~12d停止;随访6~12月无再漏.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可靠有效方法.

  • 标签: 引流治疗 腰大池 临床观察 外伤性脑脊液漏 持续外引流 腰椎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MRI及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脑电图、肌肉活检及病理检查,其中2例行脑活检。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以抽搐为主要特征的癫痫样发作、运动不耐受及发作性头痛和呕吐、视听障碍等。脑电图为广泛中、重度异常。血乳酸水平升高。肌肉活检可见不整红边纤维。脑活检可见大量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减少和脱失。MRI检查示广泛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长T1、长T2异常信号,呈灶状、囊状改变伴有脑萎缩,或者灰质核团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病变均未见强化。结论根据M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可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

  • 标签: 线粒体脑肌病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不整红边纤维
  • 简介: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视神经脊髓炎多以急性脊髓炎(13例)或视神经炎(7例)为首发症状,复发病程(18例)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视力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复视(7例),以及病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例)。部分患者眼底呈急性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3例),球后视神经炎(5例)或视神经萎缩(4例)变化;视觉诱发电位呈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和波形分化不良(7例)。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4%(8/18)和50.00%(6/12),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27.78%(5/18)。8例患者头部MRI检查显示存在颅内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中脑、第四脑室周围。结论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第四脑室周围和脑桥等病灶分布具有特征性,与脑内水通道蛋白4高表达区域相一致。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免疫球蛋白G 水孔蛋白质类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