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I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1;(2)Ⅱ、Ⅳ组的股动脉PI;(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液动力学现象 动脉硬化 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3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AVP)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根据主动脉瓣脱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17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T厚度分为IMT1、2、3组,对比三组患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再根据患者血压分级,依次分为I、Ⅱ、Ⅲ级组,对比三组患者IMT情况。结果IMT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大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2组患者LDL明显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即测收缩压、脉压及总胆固醇均显著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LDL均明显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超过半数的高I级患者IMT〈0.9,有超过半数的高血压Ⅱ级患者0.9≤IMT≤1.2,有超过半数的高血压Ⅲ级患者IMT〉1.2。结论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越高,患者IMT厚度越厚;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IMT厚度≥0.9者数目显著性增高;对于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者,也会出现IMT增厚的现象。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IMT有一定影响,积极减少危险因素是治疗高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戒烟依从性[90.32%(56/62)vs.75.00%(45/60),r=5.02,P〈O.05]、服药依从性[91.25%(73/80)vs.77.50%(62/80),x2=5.74,P〈O.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90.00%(72/80)vs76.25%(61/80),r=5.39,P〈O.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电话随访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戒烟 依从性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胸痛2h,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05/73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四肢湿冷,右侧面颊部可见皮肤破损,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慕缥蘩┐螅穆?10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余未见异常体征。

  • 标签: 冠状动脉左主干 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闭塞 抢救 皮肤破损 肺呼吸音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弹性 舒张功能 血压波形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研究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26例患者平均地列入两组:观察组(共13例)与对照组(共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经皮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经皮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接近4000万,患病率上升至3.5%,较20年前增加5倍。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糖尿病患者国家。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异常,每年有7.0%~1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其糖尿病年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倍。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股动脉硬化。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名体检结果正常者(对照组),以上对象均已行双侧股动脉常规高频超声检查排除斑块形成及狭窄,应用血管ET技术检测2组的双侧股动脉,比较2组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糖尿病组的股动脉Ep、β、PWVβ均较对照组升高(均为P〈0.01),AC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血管ET技术能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股动脉弹性改变,为临床提供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回声检查 股动脉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etusarteriosus,PDA)远期随访资料,评价其远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PDA患儿接受国产封堵器治疗302例,病例均随访至2006年12月,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PDA最窄处直径在2.0~16(4.1±1.3)mm,其中直径超过12mm10例(3.3%)。成功植入4/6~22/24mm大小的封堵器298例(98.6%)。完成了随访244例,随访率为81%,随访时间24~82个月。需要再次接受治疗4例(1.3%),其中接受介入治疗3例(0.9%),包括因残余分流而溶血2例;因封堵器移位接受外科治疗1例(0.3%)。1年和5年无事件发生率为98.0%。残余分流率在1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分别为10.4%,3.7%,2.1%,0.8%,0.5%和0。10例巨大PDA应用大型封堵器封堵成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PDA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导管插入术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19例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36例和对照组(〈65岁)383例,全部入选患者行PCI术后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的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水平、LVEF值、无复流、支架的数目是老年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者与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分析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8例血清肌酐≥1.2mg/dl的冠心病患者为轻度肾功能不全组,30例血清肌酐〈1.2mg/dl的冠心病患者为肾功能正常组。在冠脉造影前,分别测量血清肌酐、尿酸、随机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并查尿常规。血压以人院时测量值为准。然后进行冠脉造影,观察评估各主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分析肾功能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轻度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冠脉病变评分为27.93±24.92vs16.1±8.37(P〈0.05)。血清肌酐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42。结论冠心病伴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重于肾功能正常者。

  • 标签: 轻度肾功能不全 冠脉病变 血清肌酐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仅限于发病3h以内的患者,且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时间窗很窄,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指导下的动脉溶栓治疗,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脑组织,使溶栓治疗适应证选择更科学,显著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表明,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所反映的脑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血管再通和血流灌注情况等诸多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全面、客观的血管造影分级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预测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DSA分级标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疗效 脑动脉闭塞 评估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138例采用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心源性休克病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腔大小、心源性休克发生至开始I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因素,以2周内各种原因死亡为研究终点,评估上述因素对IAB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相比,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26.2%、12.9%比86.4%、66.7%,P均〈0.05);与前间隔、广泛前壁和高侧壁梗死患者相比,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0.0%、13.0%、11.1%比78.9%,P〈0.05);此外,心脏越大、机械通气时间越长、IABP应用越晚,死亡率越高(P均〈0.05)。结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延迟及心脏大、机械通气等因素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效果,值得警惕。

  • 标签: 主动脉气囊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29~78岁,平均(60.35±10.04)岁.入选者首次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与非冠心病组(5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资料.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升高,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OR=1.876,95%CI1.452~2.345)、性别(OR=1.755,95%CI:1.430~2.486)、肥胖(OR=1.268,95%CI:1.011~1.567)、高LDL-C(OR=1.928,95%CI:1.478~2.559)、低HDL-C(OR=1.378,95%CI:1.045~1.981)、糖尿病(OR=2.345,95%CI:1.526~3.677)以及吸烟史(OR=2.239,95%CI:1.460~3.329)均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史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GENSINI评分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对20例频发TIA患者进行DSA及CTA对照研究,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频发TIA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椎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 频发TIA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177例,根据年龄分中年组(124例)和老年组(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16.9%vs5.7%)、无体征(39.5%vs17.0%)、气急(41.9%vs66.0%)、颈静脉显露(6.5%vs18.9%)、下肢水肿(25.8%vs64.2%),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44.4%vs64.2%)、心房颤动(12.1%vs35.8%)、超声心动图测左右心房最大容积、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肺主动脉内径及双向分流(11.3%vs30.2%)、二尖瓣反流(19.4%vs49.1%)、心包积液发生率(5.6%vs22.6%)均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较中年组患者突出。介入治疗是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并发PA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成功率高。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