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开展和女性主义的崛起,女性主义人类(FeminismAnthropology)作为人类的一个分支悄然诞生。它是一门女性主义与人类交叉、结合的新学科。女性主义的发展,需要借鉴人类的理论和方法,人类也需要借助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视角,反思以往人类研究中女性“不在场”和“失声”现象,批判西方种族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立场.

  • 标签: 女性主义人类学 西方女权运动 男性中心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 20世纪 70年代
  • 简介:本文从"粥"入手,探讨其在中国人的饮食发展演变中与饥饿的联系,并通过回溯历代文献记录揭示中国在历史上各种灾害频发、长期处于饥荒,食粥是无奈之方。从饮食人类视角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历史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粥这一饮食习惯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产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伴随着饥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饥饿文化的代表,在其之上产生了许多与饥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礼文化、养生文化等。

  • 标签: 饮食人类学 饥饿
  • 简介:英先生经多年苦心搜集,潜心思考,写成了《泾源回族史略》这部书,这是一部有心人的著述。书中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公正的分析;有作者诚挚的感情和学术尊严。他第一次向世人诉说了泾源回族人民的悲壮历史和艰苦的生活道路。对西北回族历史和宁夏地方史的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回族历史 历史资料 史略 客观公正 学术尊严 生活道路
  • 简介:明末清初的《印人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印人的著作,其中所体现的重要的印思想,包括"性情"、"本色"、"己意"和对文彭、何震等印章流派的批评,印章风格论,其中很多来源于周亮工的诗文观和当时公安派文学观的影响。周亮工关于"合"、"分"、"古意"、"时风"以及明代诗风变迁等观念,在《印人传》中得到体现。

  • 标签: 周亮工 《印人传》 印学观
  • 简介:最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学科经历了机构的急剧增长和前所未有的知识拓展。然而,与地理学、社会、历史学和比较文学这些邻近的学科不同,它仍然没有生成能够影响整个人文科学的“大思想”。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形?对此有何应对之策?本文分三个方面予以阐释:首先,回溯了国际关系作为政治学分支的持久性界定问题;其次,指出应依据自身学科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即(社会)多样性的重要性来重新确定国际关系的基础;最后表明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基础如何开启了它的跨学科潜力。具体而言,“不平衡与综合发展”提供了国际关系的“大思想”可以传播到其他学科的一个范例,因为通过把多样性的意义付诸实践,它揭示了“国际”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世界的因果意义和构成意义。

  • 标签: 历史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 国际理论 政治学 不平衡与综合发展
  • 简介: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地区的地方,同样具有学术研究的普遍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特征。无论是广西桂研究文献和地域文化资源,还是广西沿边沿海的区位,都暗藏着深刻的跨文化、跨地域比较的元素和特征。跨文化的比较文化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现和掌握桂的文化发展规律,彰显其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丰富性;有利于凸显桂研究的特色。

  • 标签: 桂学 跨文化 比较文化学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简介:本文在简要回顾经济人类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人类在中国的传播和针对中国情境的经济人类研究进展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经济人类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国外经济人类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应用,剖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差异,并从研究视域拓展、研究层面融合、研究范式转变和研究学科整合等四个方面展望今后中国经济人类研究有待努力的方向。

  • 标签: 经济人类学 中国 展望
  • 简介:壮语是分类词强势型语言的代表,壮语分类词也因而备受关注,几十年来在汉语量词理论的观照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多年来的研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研究成果也很难被语言类型学家所引用,这和壮语作为分类词强势型语言代表的身份极不相称。有鉴于此,壮语分类词研究亟需吸收当代语言类型的研究成果,把壮语分类词放在整个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参照类型的描写框架,借助分类词类型的研究成果,把相关参项的表现形式与其它分类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壮语分类词的共性与殊相。

  • 标签: 壮语 量词研究 分类词 类型学
  • 简介:一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正值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重召开之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由中国回族学会、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宁夏人民出版社、西安三宝双喜集团公司协办的"第十四次全国回族研讨会"于2003年9月9日至12日在回族风情浓郁的塞上古城、水旱码头及鱼米之乡--吴忠隆重召开.经过与会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

  • 标签: 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 综述 回族学研究 三个代表 元代 回族史
  • 简介:魏晋玄学“自化”论强调:在彼我关系中,只有让相对于己我的他物、他人自化(自由),己我才能自化(自由),经创造性阐发和转化,这可以成为维护自然和文化生态的价值原则.与传统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协调不同文明关系基本的文化战略理念:物物自化,人人自化,国国自化,文文自化,则天下大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不让他国文化自生、自化、自成的国家,其本身文化也很难自生、自化、自成。深入系统研究玄学“自化”论,对于探索支撑中国道路的价值原则、筹划国家文化战略、重新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反思西方文化价值逻辑等,均有重要助益。

  • 标签: 自化 彼我 玄学 文明 文化战略
  •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得以传播知识和思想、进行社会教育的载体,是博物馆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当今随着新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博物馆由对“物”的重视逐渐转向对“人”的重视,这就要求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强调知识性与学术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亲和力,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主动融入公众之中。人类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主张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无论从其理论、方法抑或其学科发展历程看,都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本文拟从人类的视角对博物馆陈列展览予以解读,借以展现陈列展览的不同维度,从而更好地达到其传播知识与社会教育的目的。

  • 标签: 人类学 陈列展览 文化
  • 简介:<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在我国不仅要研究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少数民族正在发生着的各种变化,亦即少数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着的现代化过程。所以,民族研究存在着如何为民族地区现代化服务的问题。一、民族为民族地区现代化服务的必要性。1.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与汉族等其他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过程。首先,中国少数民族大都分布于边疆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内地和沿海地区;再次,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过程,面临着多层次的开放:向内地发

  • 标签: 民族学研究 民族地区现代化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 小议 现代化过程
  • 简介:黄明信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藏学界的一大憾事,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因专业调剂,我有缘初入藏学研究之门,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即已久闻黄先生大名,也曾认真拜读过黄先生大作,但直至2015年春节前夕,才因陪同领导前去慰问之机,有缘得见黄先生本人。

  • 标签: 黄明信 藏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 古籍整理 中国藏学 中国少数民族
  • 简介:蒙古语言史研究要籍介绍白玛俄色(Badma—odser)蒙古语言史,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蒙古语言发展(包括观点、学说、方法)的历史的学问。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蒙古语言文学系(所)均从70年代开始开设这门课程。授课者主要有巴·达瓦达格巴、乌...

  • 标签: 蒙古语言文学 蒙古语文 语言学史 蒙古人民 研究概况 理论与方法体系
  • 简介:本文以Talmy(1985,1991,2000)29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lexicalizationtypologyofmotionevents)为理论基础,以Slobin(1996)30的语言对比研究为参照,探讨汉法运动事件书面语表达的类型特点。本研究选择汉语和法语各5部近现代小说随机抽取语料,主要对其运动事件表达片段在运动动词使用和背景成分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书面语特性,特别针对语料中方式概念成分替换表达方法和运动事件片段汉法互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者前期研究中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31所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两门语言的类型特征。

  • 标签: 运动事件 词汇化模式 汉法对比
  • 简介:解放区的新闻教育事业,最早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教育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华北联合大学、山东大学、中原大学、延安大学等陆续开办过一些新闻班(有的称新闻系),还曾出现一些专门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如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华东新闻干部学校、西满新闻干部学校、嫩江新闻专科学校等。

  • 标签: 新华社 新闻系 解放区 华中新闻专科学校 华中大学 新闻学教育
  • 简介:2016年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甘惜分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0岁。甘惜分教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新中国新闻主要奠基人之一与舆论学理论研究和舆情调查的开拓者。

  • 标签: 新闻学院 《自述》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 优秀党员
  • 简介: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因为涉及的学科较为宽泛,诸如对历史、文化、地理、经济、人口、文物考古等资料都须有系统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还须有理论方法上的建树和突破,所以有勇气和实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都是值得敬佩的学者。最近读到毛曦教授新著《先秦巴蜀城市史研究》,

  • 标签: 中国早期 城市史 巴蜀 先秦 简评 篇章
  • 简介:第二轮修志对一些前志设有专门篇目做了比较详细记述,断限内没有变化的史料,在如何处理上的分歧较大,特别是地质地貌、建置沿革、地方土特产资料如何处理的分歧尤为明显。笔者拜读了已经出版的10部续修志书,地质记述较详细的6部,没有记述的4部。地貌记述较详细的5部,简略综述的4部,没有记述的1部。建置沿革超出断限记述的有4部,只记断限内的6部。地方土特产只有1部设为二级篇目记述,其余9部没有设专门篇目,有的甚至连目一级也没有设。在讨论中宁县续志志稿时,对这部分史料的处理有截然不同的意见。

  • 标签: 地质地貌 建置 地方特产 续志 二轮修志 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