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力衰竭关系进行临床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分为,I~II级组、III级组、IV级组共三组,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功能IV级组及心功能III级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41.47±98.53)umol/L及(385.21±85.72)umol/L,均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组患者(250.07±58.94)umol/L(P<0.05),且IV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也明显高于III级组患者(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随着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血清尿酸水平 心力衰竭 关系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绵阳市过敏原的分布,筛查常见过敏原,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325例受试者血清中20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季节间过敏原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4325例受检者血清总IgE阳性率为60.37%;吸入性过敏原前三位依次为户尘螨组合30.08%、蟑螂(9.94%)和屋尘(8.42%)。食入性过敏原前三位依次为牛奶(18.82%)、禽卵蛋白(15.83%)和大豆(14.08%)。各季节中尘螨组合阳性率均为最高,且秋季尘螨组合阳性率比其它三季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绵阳市过敏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蟑螂和屋尘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禽卵蛋白和大豆为主,低年龄段人群更易发病,秋季发病率更高。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有利于本地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不同肝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探讨不同肝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所选病例均为2015年3月-2015年8月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的同类型肝病患者及此期间前来查体健康者,分为肝炎组(32例),肝硬化组(20例),肝癌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门诊查体健康者40例。本次观察67例各种肝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然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肝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数据处理可以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来说,甲状腺激素在肝病基础上可出现低T3、T4、FT3综合征。结论T3、T4对于肝病患者,不失为反映肝损害程度及判别预后较灵敏的辅助指标。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肝病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同时检测过CRP和血常规的患儿146例,观察不同患儿CRP指标与血常规中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146例患儿中,血常规结果,WBC>10×109/L的患儿有81例;CRP>50mg/L的患儿有43例,CRP>8.2mg/L的患儿有67例。WBC和CRP同时增高的有52例。根据病程以及血培养等结果显示,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为49例。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中CRP均>8.2mg/L,其中40例>50mg/L。结论CRP联合WBC检测在早期即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CRP 血常规 白细胞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人员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同时给予观察组研究对象心脏动脉造影,计算患者的Gensini积分,对比各个病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指标。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减少而升高,尿酸水平则随着其减少而降低。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准确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筛查苍白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新模式及对梅毒进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需做梅毒筛查试验的标本1360份,对这个1360份标本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CLIA)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其中任一方法阳性标本再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滴度检测。结果CLIA阳性48份标本,阳性率为3.6%,TPPA阳性为47份标本,阳性率为3.5%,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率达99.9%(Kappa=0.995),48份阳性标本中,TRUST检出阳性为29份,阳性检出率为60.4%,低于CLIA的100.0%及TPPA的9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做确证试验,阳性再做TRUST及滴度检测的新模式是可行的,提高了敏感性,降低了假阳性,优于目前使用的传统梅毒筛查模式。

  • 标签: 梅毒血清学 化学发光 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脓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脓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脓毒症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危重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系统损害的情况。方法对76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脑脊液、影像学和眼部、耳鼻喉部位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76例入选患者RPR阳性滴度为11~116。根据滴度高低分为高滴度组(滴度≥18)及低滴度组(滴度<18),分别为33例(43.4%)及43例(56.6%)。其中血清复发者5例(6.6%),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异常的患者12例(15.8%)脑脊液中TPPA阳性20例(26.3%),;脑脊液中RPR阳性的有5例(6.6%)。高滴度组患者中有8例(24.3%)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4例四肢长骨X线检查发现异常,其他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提高警惕,注意是否血清复发及系统损害。

  • 标签: 梅毒 血清固定 系统损害
  • 简介:摘要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并且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一种蛋白质产物,通过作用于瘦素受体而发挥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瘦素与冠心病、高血压、肾脏等疾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交感神经活性、调节血管张力、调节血管紧张素水平等多种机制有关。本文对瘦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瘦素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42例重症ITP患者(ITP组)及34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重症ITP患者血清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ITP患者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会升高。TNF-α作为炎性因子应该持续参与了ITP的疾病进程。

  • 标签: ITP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妊娠糖尿病(GDM)的妊娠早期(妊娠10—14周)、妊娠中期(24—28周)两组体重指数(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其差异性、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寻找一种更准确的、能早期预测妊娠糖尿病的方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改善预后的目的。方法选择我院及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进行产检的孕妇,根据孕中期糖耐量结果,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5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糖耐量正常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症,本着自愿的原则,分别在妊娠早期(妊娠10—14周)、妊娠中期(24—28周),测定两组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通过对两组的差异性、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体重指数、C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妊娠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妊娠早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有助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达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体重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检测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纳入A组,3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纳入B组,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结果对照组血浆蛋白C活性最高,其次为A组,B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A组血浆蛋白S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浆蛋白S活性低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最低,其次为A组,B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的克罗恩病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差异,可考虑分级别应用抗凝药物。

  • 标签: 克罗恩病 活动期 缓解期 蛋白C 蛋白S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9例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全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结果符合率高,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5年01月入住我院的45~75岁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及随机选取的正常人群2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糖、HbA1c、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腰椎和股骨颈BMD及相关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将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7%分为Ⅰ组,其中AER<300mg/24h为ⅠA组,AER>300mg/24h为ⅠB组;HbA1c>7%分为Ⅱ组,其中AER<300mg/24h为ⅡA组,AER>300mg/24h为ⅡB组。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ⅡB组股骨颈BMD明显低于ⅠA组、ⅠB组和ⅡA组(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BMD显著降低,且血糖控制不达标并AER升高患者的BMD下降最为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白蛋白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与非感染组98例,分别在入院时,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或入院后48h(非感染组),出院时检测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结果时刻一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测量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心肌酶谱相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刻三心肌酶谱测量值较时刻二下降,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感染时可进一步升高,因此在临床上应当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感染 肌钙蛋白 CK-MB 肌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精神分裂症糖代谢异常中的诊疗意义。方法选取4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3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亲和层析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HbA1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HbA1c与CRP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482,p<0.01)。结论HbA1c和CRP联合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减少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糖化血红蛋白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2-甲氧基雌二是研究人体内源性雌激素代谢过程中发现的体内的产物,期初发现其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其有多种抗肿瘤的活性,本文就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 标签: 2-甲氧基雌二醇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在无痛人流术中的特殊应用。方法根据我院10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分A组50例术前肛塞米索前列。B组50例作为对照组(不用药)。结果术前肛塞米索前列的局部麻醉效果更好。术中出血少,宫口松驰好。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肛塞米索前列宫口松驰好,术中出血少,操作安全、方便,更适合基层医院。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无痛人流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因妊高症产后出血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催产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米索前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4h的出血状况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米索前列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妊高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PICC导管的置入,极大的保护了肿瘤患者的血管,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管路阻塞使PICC不能正常使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正确的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是预防PICC堵塞的根本保证,从而最大限度达到PICC留置时限。

  • 标签: PICC导管堵塞 溶管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