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4,RBP4)被发现在胰岛素抵抗的人和大鼠的血清水平升高,被并证实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文从RBP4概述及其于T2DM大血管病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相关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RBP4 T2D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NAB-P)治疗复发难治实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6月肿瘤内科收治的35例复发难治实体瘤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均给予NAB-P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130mg/m2,第1d、8d给药,21d/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肿瘤缓解效果、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治疗结果为CR0例,PR8例,SD15例,PD12例,有效缓解率RR为22.86%,病情有效稳定率为65.71%;无死亡和严重感染病例,仅表现为轻度的恶心呕吐、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症状,但血液学毒性症状发生率54.29%较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28.57%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NAB-P治疗复发难治实体瘤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临床治疗时应预防和及时处理血液学毒性症状。

  • 标签: NAB-P 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方案和传统紫杉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实体瘤改善客观有效率为68%显著高于对照组36%,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52%(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含量下降、血小板下降、贫血、转氨酶含量升高、皮疹、腹泻、疲劳、恶心等的发生率分别为12%、12%、12%、16%、20%、20%、32%、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0%、36%、36%、60%、72%、48%、72%、60%(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呼吸科 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1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毒性,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可评价治疗效果,化疗过程中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6.52%,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83%,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均为4.3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以考虑作为晚期乳腺癌的解救化疗方案。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乳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葡萄糖(GLU)正常而糖化血清蛋白(FRU)增高的原因分析。方法对64例血清GLU正常而FRU增高的患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FRU检测,对照组为35例GLU与FRU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结果64例GLU正常而FRU增高的患者血清中TBIL、DBIL、TG、TC、FRU与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Alc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高脂血症是导致血清GLU正常而FRU增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高胆红素血症 高脂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ST2、FABP以及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健康和心衰两组人群,通过检测血清sST2、FABP以及BNP变化;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健康和心衰两组血清sST2、FABP、BNP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sST2、FABP、BNP三者呈正相关。结论sST2可以作为一个新型心血管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SST2 FABP 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8例肝癌、30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AA、α1酸性糖蛋白(α1-AG)表达,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肝癌组血清SAA较肝硬化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α1-AG较肝硬化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组血清SA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α1-A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AA对诊断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肝癌诊断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淀粉样蛋白A 甲胎蛋白 &alpha 1酸性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蛋白含量在开放检测系统中的性能验证和实验方法。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1,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实验方案2。对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的开放检测系统中测定血清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等进行性能验证3。结果自配总蛋白试剂在检测低、高浓度质控血清的变异系数均符合原配试剂的相关标准;准确度试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试验中实测值与理论值呈高度相关;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结论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中利用开放检测系统使用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蛋白含量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对降低检测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配总蛋白试剂 开放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7月—2017年12月时段进入本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中分别选取90例分为A组,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妊娠的孕妇90例作为B组,2组患者均接受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水平检测。结果A组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诊断真阳性率96.67%,血清βHCG与孕酮真阳性率为94.44%。结论临床上为宫外孕患者检测血清βHCG、孕酮及雌二水平可快速了解患者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beta HCG 孕酮 雌二醇 宫外孕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索前列在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对比性研究。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人,对照组的产妇在分娩后用以20U缩宫素静脉注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舌下含服400μg米索前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论对照组的50例产妇中出现产后出血的有10例,占20%,治疗组发生产后出血的有5例,占10%,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后4小时内的平均出血量为(304.9±5.6)ml,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4小时内的平均出血量为(135.1±3.0)ml,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米索前列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有显著的效果,相较于其他药物,米索前列能够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几率,且耐受性强,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 预防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91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三级,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贝克曼库尔特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标本中Alb、TB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肝硬化A级、B级和C级组患者血清TBA浓度依次增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A级、B级和C级组患者血清Alb、HDL-C、LDL-C水平依次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TBA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清Alb、LDL-C和HDL-C水平均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Alb、TBA、LDL-C和HDL-C对于肝硬化的诊治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白蛋白 总胆汁酸 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比值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32例,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死亡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及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比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ALB、CRP/ALB与死亡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临床结局。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比值 重症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100例,其中慢性重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一组,慢性轻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实验一组患者、实验二组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越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临床诊断肝衰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轻中度患者50例,重型患者50例。另选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评价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未好转组与好转组的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患者的IgM、IgA、IgG分别为(2.77±0.72)g/L、(2.68±0.62)g/L、(17.83±3.47)g/L,高于轻中度患者分别为(2.15±0.34)g/L、(2.25±0.67)g/L、(14.25±2.75)g/L,P<0.05;好转组的PTA、TBIL、IgM、IgA和IgG的水平低于未好转组,PTA水平高于未好转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或治疗效果较差。可以和TBIL、PTA相结合,综合判断患者病情。

  • 标签: 乙型肝炎 预后效果 重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