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忽略了颅脑损伤后的性忧虑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故此类病人资料相对非常缺乏。在很多颅脑损伤的文献中均忽略了性功能改变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增进我们对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了解。

  • 标签: 颅脑损伤 性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登记2014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患者293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主动脉弓及变异、成攀技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依据手术操作时间分为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间差异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结果293例患者中,男212例,女81例,平均年龄(63.3±9.8)岁。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Ⅲ型主动脉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Ⅲ型主动脉弓(比值比9.93,95%可信区间6.63~14.86,P〈0.01)是影响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形态是影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因素,Ⅲ型主动脉弓使造影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Simmons造影导管
  • 简介:目的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尝试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血管造影,监测椎基动脉脑血管痉挛(CVS)的新方法.方法兔枕大池一次性注血,同时行逆行颈总动脉插管椎基动脉造影及开骨窗TCD监测.结果逆行性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注血前后血管直径差异明显(P<0.05),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增快,但中、重度痉挛之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一侧颈总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动脉造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采取开骨窗以提高TCD超声频率的方法,可获得兔基底动脉稳定的频谱图并易于重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WD)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DNA序列,分析其结构,发现存在的突变,通过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研究突变对启动子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6个WD家系71名成员(其中48例WD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分析.对发现的突变,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研究.结果(1)在正常对照、患者一级亲属和WD患者的启动子区-190、-78和+260位(转录起始点为+1)均发现存在单个碱基的不同;(2)在48例病人中发现3例存在-183位C→T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另1例为杂合突变,在正常对照、患者一级亲属中未发现此改变;(3)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研究,发现-183位C→T突变不影响ATP7B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结论本研究在ATP7B基因启动子区未发现存在致病突变,提示ATP7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致病突变在中国人群中是不常见的.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 启动子 突变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测定种植系数(PE)和存活分数(SF)等参数并且根据L-Q模型绘制剂量存活曲线,为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方法实验采用体外传代培养的11种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即T98G、SF295、Skmg-1、Skmg-4、MGR-1、MGR-2、MGR-3、UWR-7、SF767、SHG-44和uw28.应用集落形成技术和L-Q模型确定放射敏感性参数及绘制剂量存活曲线.结果11种人脑胶质瘤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PE从1.61%到40.89%;SF2的范围从0.32到0.59,平均为0.44±0.10;SF8从0.00到3.71×10-2,平均为0.42×10-2±1.1×10-2.结论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不同的内在放射敏感性.

  • 标签: 人脑胶质瘤 放射敏感性 实验
  • 简介:作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工具,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护理实践中PDA的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发现PDA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其在护理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护理实践 个人数字助理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 简介: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远程教育环境下护士在职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需要。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护士职业成长规律,借鉴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方法开展远程护理教育改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并进行了网络教学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远程护理教育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优势,探索形成了进阶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远程护理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典型工作任务 远程教育 护理教育改革
  • 简介:目的:修订编制“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质量量表”,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台湾“家庭照护品质量表”为基础修订量表各维度及条目,遴选7名专家测评其内容效度。通过173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调查研究,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并抽取其中的50例检验其评价者间信度。结果:形成具有5个维度,27个条目的评价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135,各维度α系数为0.6461-0.8170;评价者间信度为0.851。结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评价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家庭护理 量表 效度 信度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科学维护男性性健康。方法以日常观察记录的方式,采用个体的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积累。结果封近10年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结论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与有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核实对照,本质上是受生物因素制约的,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很大,有一定的波动性。保持男性,陆健康应以此为依据。

  • 标签: 男性 性生理 心理周期 性健康 性心理
  • 简介:目的探讨咬肌去神经对大鼠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24只28日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n=9)、假手术组(n=9)、对照组(n=6),手术组切断大鼠右侧咬肌神经,假手术组仅解剖暴露出咬肌神经,不切除,对照组仅将大鼠麻醉。大鼠75日龄时行头颅CT平扫+三维重建.测量重建下颌骨相关线距:CT扫描完成后处死大鼠,切取双侧咬肌称其质量。结果手术组大鼠手术侧咬肌质量小于非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下颌骨长度Ⅰ、下颌骨长度Ⅱ、下颌骨长度Ⅲ、下颌骨高度Ⅰ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大鼠的下颌骨高度Ⅱ、下颌间距较低,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的下颌骨高度Ⅲ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肌去神经使下颌骨高度Ⅱ和下颌间距减小,对下颌骨长度发育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下颌骨 神经切除术 生长发育 咬肌
  • 简介:高原脑病主要是急性低压、低氧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原头痛(highaltitudeheadache,HAH)、急性高山病(acutemountainsickness,AMS)和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

  • 标签: 血管源性脑水肿 细胞毒性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 神经保护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治疗近年来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对血肿扩大、脑水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就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机制、血肿扩大原因及其毒性作用以及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改变、炎症反应等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局部脑血流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 简介:目的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8-32岁错he畸形并伴有一定程度不良心理表现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配合心理治疗。结果12例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均有明显改善或消除。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可行的。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心理治疗 临床应用 配合应用 治疗过程 心理表现
  • 简介:莪术提取物-榄香烯(elemene)是我国医药工作者经过近20年研究,自行开发的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抗肿瘤新药.实验药理学研究证实[1]榄香烯对体内外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效应;90年代,侯菊生等[2]首次将榄香烯用于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

  • 标签: 颅内恶性肿瘤 榄香烯 治疗 免疫保护作用 医药工作者 莪术提取物
  • 简介:缺血性卒中(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核心蛋白聚糖(DC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成份,大量研究发现DCN可以起到抗炎、抑制肿瘤生长、抗脏器纤维化等作用,近年来已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从IS的早期和晚期两个方面阐述DCN通过抗MMPs家族、上调内皮细胞p21和p27(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表达及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等机制进而发挥抗炎、稳定粥样硬化斑块、调节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的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核心蛋白聚糖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锁孔入路的概念由Wilson[1]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2]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Taniguchi和Perneczky[3]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中的应用。

  • 标签: 鞍区 锁孔手术 解剖 临床应用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医学研究生的年平均供需比愈发严峻。我院是以神经科学为重点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近年来,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目前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培养形式,相应的培养方向分别为侧重基础研究和临床技能。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后都从事临床相关工作,从事基础研究研究生相对较少。如何拓宽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就业途径,更好地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实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做到高质量就业,是目前我们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神经病学研究生 就业 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及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住院的剖宫产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以哌替啶肌内注射,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产后24h与48h的疼痛程度、睡眠优良率、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时间及产妇对睡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h与48h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产妇对睡眠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镇痛效果较好,对睡眠状态影响相对更好,因此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产妇 产后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