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槐果碱高剂量组以及槐果碱低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槐果碱,连续12d。于末次灌胃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polyⅠ:C、腹腔注射D-GalN造成免疫性肝损伤,12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活性;采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RNA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槐果碱能明显降低小鼠ALT、AST以及TNF-α、INF-γ的mRNA水平,抑制CHE、ALB以及TP水平的降低。病例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槐果碱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槐果碱 polyⅠ:C/D-GalN 免疫性肝损伤 干预作用
  • 简介:结果琐琐葡萄中多糖含量为8.19%,通过本研究发现琐琐葡萄中多糖含量为8.19%,VVP对BCG+LPS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上清液中AST和ALT活性的影响表1~2结果显示

  • 标签: 体外免疫性 作用研究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大承气汤组。假手术组不给予药物干预,SAP组和大承气汤组于造模前24h、18h、12h、6h分别给予蒸馏水和大承气汤灌胃。SAP大鼠模型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各组动物于造模后6h、12h、24h、36h取腹主动脉血和末端回肠组织,血清生化法测定淀粉酶,RT-PCR法检测末端回肠组织的HMGB1-RNA和COX-2RNA表达。结果SAP组和大承气汤组各时间点死亡比较,大承气汤组的死亡率在24h、36h较低。在造模后6h,3组动物的淀粉酶、HMGB1-RNA表达、COX-2RNA表达均达到最高,但假手术组最低,其次为大承气汤组;在12h、18h、24h时,与SAP组比较,大承气汤组的淀粉酶、HMGB1-RNA表达、COX-2RNA表达能够较快地降低。结论大承气汤能够降低SAP大鼠末端回肠的HMGB1-RNA和COX-2RNA表达,从而保护肠道免疫屏障。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承气汤 肠道屏障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环氧化酶-2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其对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进行免疫检验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完成免疫检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加强质量控制。比较2组各项检验指标变异系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A125指数、CA199 指数、CEA指数、AFP指数、INS指数、甲状腺功能指数、β-HCG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TR)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aspergillosis,IA)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的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的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的保护性抗原。

  • 标签: 烟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免疫保护作用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的原因在于肿瘤不仅能直接侵犯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而降低宿主免疫力,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虽不能直接反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但与肿瘤的发展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据报道,住院患者中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上消化道手术的癌症患者明显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30%[12].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限制了抗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免疫营养基质 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致病的根源,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长正消,机体免疫功能遭受侵害,破坏,中药由于其先天的优势,毒副作用小,在增强或抑制免疫力方面有着西药无可比拟的优点,临床中采用中药对证治疗能扶正祛邪,温阳滋阴,实现阴阳平衡,确保机体健康。

  • 标签: 中药 免疫 调节
  • 简介:目的:观察双环醇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多点皮下注射BSA(9mg/ml).弗氏不完全乳化液,0.5mL/只。注射5次后(前两次注射间隔两周,后三次注射间隔~周),应用双向扩散法检测大鼠血清抗BSA抗体。抗体阳性大鼠尾静脉注射BSA(2mg递增至4mg/只),-周两次,继续8周。尾静脉攻击第4周始,给药组口服双环醇(100,200,300mg/kg/d),连续给药5周。采用生化法测定大鼠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PⅢP),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IL-1,IL-10,MMP-2mRNA的表达。结果:双环醇可明显抑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羟脯氨酸、血清透明质酸以Ⅲ前胶原水平升高,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均明显减轻。双环醇还可抑制肝组织中TGF—β1,IL-1,IL-10,MMP-2mRNA的表达。结论:双环醇对牛血清白蛋白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IL-1,IL-10,MMP-2mRNA的过表达相关。

  • 标签: 肝纤维化大鼠 保护作用 双环醇 免疫性 肝脏羟脯氨酸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树突状细胞相关RIG-1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并促进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DC,并于第5天转染慢病毒载体Lv-RIG-1-RNA干扰(RNAi)(MOI=100),将其分为未成熟DC组,DC-绿色荧光蛋白(DC-GFP)组和DC-RIG-1-RNAi组,检测树突状细胞(DC)转染前后细胞表型[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和功能变化;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术前3 d和1 d受体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1×106个DC-RIG-1-RNAi、DC-绿色荧光蛋白(GFP)和10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各组移植术后胰岛存活时间,于术后第7天收集并比较受体糖耐量、胰岛移植物的病理学改变、脾脏T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v-RIG-1-RNAi组DC中等水平表达CD80、CD86,低水平表达CD40、MHC Ⅱ,脂多糖(LPS) 刺激后白细胞介素(IL)-12分泌水平[(135.4±7.3) ng/L]低于imDC组[(823.0±30.9) ng/L,t=68.483,P<0.05]和DC-GFP组[(896.4±47.7) ng/L,t=49.87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0分泌水平[(556.6±50.4) ng/L]高于imDC组[(279.4±66.2) ng/L,t=10.535,P<0.05]和DC-GFP组[(291.8±65.6) ng/L,t=10.1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抗原提呈功能被有效抑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未成熟属性。DC-RIG-1-RNAi组胰岛生存时间[(38.5±3.8) d]高于对照组[(22.0±3.1) d,t=8.241,P<0.05]和DC-GFP组[(9.5±2.1) d,t=16.3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DC-RIG-1-RNAi组胰岛移植受体葡萄糖耐量较其他两组好,病理学检测结果提示DC-RIG-1-RNAi组胰岛活性更好。DC-RIG-1-RNAi组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比值(0.08±0.02)低于DC-GFP组(0.28±0.02,t=11.670,P<0.01)和对照组(0.48±0.08,t=20.11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RIG-1表达的DC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未成熟表型和功能,保护小鼠胰岛移植物,诱导免疫耐受。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胰岛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痤疮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6—9月选择在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早期痤疮患者20例,后期痤疮患者20例,从在单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名无痤疮病症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CD4^+T细胞、sIL-2R、IgG、IgA、IgM水平。三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同时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T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CD4^+、sIL-2R水平[(41.28±2.69)%、(169.1±43.6)pmol/L,(39.52±3.76)%、(113.4±56.7)pmol/L,(38.44±2.85)%、(78.6±32.5)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5、5.832,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IgG、IgM[(18.62±2.14)、(1.27±0.37)g/L,(15.38±1.47)、(1.48±0.45)g/L,(13.79±2.76)、(1.24±0.31)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4、8.497,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后期痤疮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早期、后期痤疮炎症反应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痤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检验法的诊断效能显示其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87.50%,结论: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用显著,其检查结果较为准确,检验方法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较高。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探讨 蛹虫草 对小鼠免疫作用的 影响 。 方法 将 192 只 SPF 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A 、 B 、 C 、 D 4 组,各组均随机分为 4 个小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2 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经口灌胃分别为 0. 06 、 0. 12 、 0.36 g/(kg·bw) 的 蛹虫草粉 ,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 去离子水 。灌胃容量 0.2ml/ 10 g , 1 次 /d 。连续灌胃 30d 后,分别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 DTH )实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碳廓清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 NK 细胞活性测定。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抗体积数、单核 - 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指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P <0.01) ,而 NK 细胞活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蛹虫草 可以增强老龄小鼠的免疫作用的 影响 。

  • 标签: 蛹虫草 免疫 小鼠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肿瘤疫苗作为其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显现。免疫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类型、调节免疫应答强度,还可降低疫苗的使用剂量、提高疫苗安全性,故免疫佐剂在肿瘤免疫疫苗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研究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归纳了常用免疫佐剂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用于临床的3种传统佐剂(弗氏佐剂、油乳佐剂、铝盐佐剂)和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新型佐剂(脂质体、中药佐剂、小分子多肽佐剂、细胞因子佐剂、纳米佐剂)的特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佐剂,免疫 作用机制 传统佐剂 新型佐剂
  • 简介:摘要皮肤免疫系统由分布于表皮和真皮组织的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构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这些免疫细胞通过改变创面微环境调节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等功能,参与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生成进程,从而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方式并找到调控皮肤免疫细胞相关功能的靶点将为加速创面愈合、改善创面愈合质量提供方向。

  • 标签: 免疫系统 皮肤 免疫,细胞 伤口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