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科介绍的方法对护生实习的影响,使护生更快适应实习科室,进入实习状态。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4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奇数月份)和实验组(偶数月份)两个组,对照组采用带教组长口头科介绍,实验组采用带教组长口头介绍,然后将科介绍内容书面化,护生之间传阅。科介绍主要从四方面讲解工作态度和组织纪律及工作环境,实践操作,管理能力,习惯养成。科介绍后分给指定的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带教,由带教老师以护生工作态度端正率,工作目标明确率,熟悉工作环境的时间,熟悉工作流程的时间,参与护理协作熟练率,评价护生是否已适应本科室。结果实验组护生比对照组更快适应科室,进入实习角色。实验组大专和本科护生分别比对照组适应更快。结论采用后者护生更加容易适应,顺利进入实习状态,更有利于实习。

  • 标签: 入科介绍 护生 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患者出入院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方法对30例肝包虫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教育方法需求进行了调查,分别在入院后1—3天和出院前1—2天发放调查表。结果肝包虫病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仍局限于他助,而未扩展到自我护理。结论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使患者的行为有利于向康复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包虫病 入出院健康教育 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88例高血压致脑出血破脑室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治疗后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及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减少颅内感染,促进疾病的转归,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侧脑室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路斜坡脊索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鼻路斜坡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各种检查的护理、实施充分的术前准备等,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饮食护理与基础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恢复良好。结论经鼻路斜坡脊索瘤,经采取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经鼻入路 斜坡脊索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1例肱骨滑车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肘前路Herbert钉治疗肱骨滑车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住的11例肱骨滑车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得18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1个月,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在术后6~8周骨折端获得临床愈合,除了1例患者在术后8-12周肘关节屈伸活动受到限制,其他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所有患者的前臂旋转活动恢复良好。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肘关节脱位及强直等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1%。结论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滑车骨折时可以提供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获得稳定活动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 标签:
  • 简介: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广泛开展,微创手术已成为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其中经眶上锁孔路将微创技术和颅底外科技术很好地结合用于鞍区肿瘤的手术中,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低至最低限度,同时显露较充分,操作路径也相应缩短,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与常规手术路相比末增加术中肿瘤残留机会。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月共开展此类手术25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经眶上锁孔入路 手术配合 鞍区肿瘤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颅底外科技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蝶窦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高热4例;并发颅内感染l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监测尿比重、电解质,重视视力视野改变等,并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 标签: 经蝶窦入路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7年防城港市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市监管场所中新所的羁押人员进行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2016—2017年共调查5262名羁押人员,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53%,不同年龄、行为人群及监管场所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城港市监管场所羁押人群艾滋病疫情不容乐观。建议加强监管场所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以防止HIV在监管场所内的传播。

  • 标签: 羁押人员 监管场所 HIV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胸乳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2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腔镜组行经胸乳路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标的比较中,腔镜组要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腔镜组要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经胸乳入路 腔镜甲状腺手术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背景:下颈椎骨折手术路选择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的手术路选择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59例下颈椎骨折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28~76岁,平均45.3岁.AO分型为A3型骨折9例,B2型骨折29例,B3型骨折6例,C型骨折15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5例,B级11例,C级20例,D级14例,E级9例.对于A3型和B3型骨折选择前路手术,B2型多选择后路手术,C型骨折选择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5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3个月.24例选择前路手术,22例选择后路手术,13例选择前后路手术.57例患者均获得骨折/脱位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愈合,植骨融合良好,2例C型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内固定失效,二次手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提高1~2级.结论:下颈椎骨折手术路的选择应遵循在神经减压基础上,重建张力带与小关节稳定性的原则.对于A3型(单纯椎体骨折)和B3型(前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采用前路手术,对于B2型(后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首选后路手术,对于C型骨折应采用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骨折 手术入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岗助产士3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2016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产科对新岗助产士实施3年规范化培训,包括1年基础培训和2年强化培训,涉及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理论与操作及应急演练;内容有情感培训、理论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基础培训、强化培训。以2014年新岗助产士为对照组。对助产士在操作及理论考核、母婴保健资格考合格率、产房质量控制和优质护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助产士理论及操作考成绩均提高,产房护理质量控制改善,母婴保健资格合格率和优质护理服务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岗助产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升助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新岗助产士能尽快融入临床,全面提升产科质量,保障了母婴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助产士 规范化培训 母婴保健 效果评价
  • 简介:路疝修补又称为腹膜前修补,其开放式途径是不打开腹股沟管、不游离精索进入腹膜前间隙,后路方法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的手术方式相似。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应用后路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共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 后入路 腹膜前修补 腹股沟管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实习护生科环节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共9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科培训。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共106名,为研究组,常规科培训基础上增加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内容,集中培训和临床实践指导相结合方式。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出科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及有关医院感染知识问答成绩有差异,2014年比2013年护理部季度检查科室医院感染扣分明显减少。结论口腔实习护生科环节增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仅能够加强实习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术的熟练,同时促进带教老师严格执行控制医院感染条例的自觉性。

  • 标签: 护生入科培训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路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A组(外侧路)和B组(后外侧路),每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股骨外侧路内固定治疗方式,B组采取股骨后外侧路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实际出血量等。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出血量、骨折的愈合时间,包括治疗费用进行对比能够得知,与A组相比较来讲,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的实际愈合时间比较短,住院费用与总费用均比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股骨后外侧路内固定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股骨干骨折治疗过程当中,采取股骨后外侧路内固定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手术过程当中的实际出血量,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并且临床治疗费用比较低。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