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代谢疾病。为了更好的做好疾病的诊疗,就需要先对疾病进行临床,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好血糖,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对糖尿病的临床进行研究,然后探究当前常见的治疗药物,以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分型 治疗药物
  • 简介:摘要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症状包括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疾病表现多样复杂,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迥异。本文拟针对临床和影像诊断中的要点和困惑,分别对子宫腺肌病影像学诊断、结合带的价值以及疾病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归纳与探讨。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诊断 影像 分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关注。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腹痛,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影像学分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Sakamoto和Yun是两种经典的方式。随着对该病了解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不断出现,各有千秋。保守治疗曾被认为是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血管腔内治疗的迅速发展和新器械的不断出现,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中长期效果满意,有望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腔内治疗的远期效果仍需大样本随访资料支持,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分型 血管成形术 并发症 薄壁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的和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发育性不对称乳房成年女性患者203例,年龄18~46(31±8)岁。按照临床表现不同分为3,分别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03例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畸形患者中Ⅰ86例,占42.36%;Ⅱ63例,占31.03%;Ⅲ54例,占26.60%。术后随访161例,占79.3%;平均随访9个月。发生背阔肌肌瓣腋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血清肿2例,BakerⅠ级包膜挛缩5例,BakerⅡ级包膜挛缩2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后局部小结节形成1例。患者手术效果评价满意129例,占80.1%;良好24例,占14.9%;一般满意6例,占3.7%;不满意2例,占1.2%。结论发育性不对称乳房畸形的临床表现多样,3分类法可较好地指导手术治疗。个性化的美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乳房 美学 发育性不对称乳房 分类 手术
  • 简介:摘要成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仍然是目前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一项艰难挑战,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术前身体状况等,其中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临床上经典的成年人股骨颈骨折方法主要有Garden、AO/OTA及Pauwels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从而出现了新的方法,但各自都存在不足,有待于完善。本文就成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成年人 骨折分型 Garden分型 AO分型 Pauwels分型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马松瘤病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4~62岁,病史1~24个月,均为皮下触及肿物就诊。本组病例中,9例为单纯,1例为混合,1例为血管外型。超声影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马松瘤的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 马松瘤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验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血清学和多位点测序(MLST)方法对大肠埃希菌的效果。方法使用CRISPRsFinder分析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序列的CRISPRs间隔序列,使用在线软件SeroTypeFinder和 MLST获得血清和序列(ST);采用PCR扩增并分析349株大肠埃希菌CRISPRs,使用CRISPRs间隔序列预测血清和ST,并比较血清学和MLST结果。结果将I-ECRISPR/Cas、I-FCRISPR/Cas和CRISPR3-4别命名CT-Ⅰ、CT-Ⅱ和CT-Ⅲ。根据CRISPRs间隔序列构成和排列进一步进行,203株大肠埃希菌被分为79个CT型别,76个血清和66个ST。CRISPRs的区分能力最强,辛普森指数为0.936。CRISPRs和血清学的关联程度最高,调整兰德指数为0.908。CRISPRs能进一步区分相同血清或ST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O157∶H7(ST11)、O104∶H4(ST678)和O26∶H11(ST21)]菌株。扩增实验室菌株的CRISPR1、CRISPR2、CRISPR3、CRISPR4和CRISPR3-4,检出率分别为81.1%、94.5%、1.4%、1.4%和4.6%;根据CRISPRs间隔序列预测O157∶H7(ST11)和ST131准确率分别为95.0%和100.0%。结论基于CRISPRs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方法呈现较好的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预期可以成为大肠埃希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血清型 多位点测序分型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早年子宫内膜癌以临床为主,此后纳入了病理,这两种方式应用广泛但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仍有不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和免疫的提出,这为患者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分子的现状和免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稳定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新以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37例,男22,女15例;平均年龄为49.1岁(范围22~78岁)。天津市天津医院上肢二病区提供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7.6岁(范围19~76岁)。通过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CT测量喙锁间隙和锁骨下表面骨折块至锁骨远端的距离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以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锁骨下表面CT三维重建像测量为基础,根据骨折与喙锁韧带止点关系、喙锁韧带损伤、肩锁关节是否受累及骨折稳定性等要素建立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对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手术治疗。3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和3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67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新建立的公济确定骨折类型,间隔4周后随机进行再次;最后随机选取15例资料由2名经简单培训的低年资骨科医生进行(内部验证);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共5,1:孤立的锥状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喙突内侧;2:完整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骨折线延伸至锁骨中段,肩锁关节完整;3:锁骨下表面骨折块分别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4: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5:锥状韧带完整,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67例中例118例,24例,38例,432例,55例。公济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良好(骨科医生ICC为0.782,放射科医生ICC为0.750;骨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第1次ICC为0.764,第2次ICC为0.778;内部检验ICC为0.793)。1和2骨折行锁骨外侧端解剖钢板固定联合喙突锚钉固定,3和4骨折行锁骨钩钢板联合喙突锚钉固定,5骨折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肩关节不稳和疼痛,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和固定物断裂。结论建立的公济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具有中等可靠性,锁骨远端骨折公济对锁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判断及治疗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 标签: 锁骨 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人副流感病毒(HPIVs)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根据其血清学及基因组特征,可分为HPIV1~HPIV4四种血清型别。不同血清HPIVs导致的临床疾病谱、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都有所不同。基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HPIVs可进一步划分为具有不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因和基因亚型。标准的分子方法有助于阐明HPIVs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的基因进化和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国内外至今未建立统一且标准化的分子方法,阻碍了对HPIVs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就HPIVs的病毒特征、基因组结构、现有的基因方法及进化加以综述,并筛选出分子参考株,以完善对HPIVs基因特征以及分子的认识,为我国开展HPIVs分子流行病监测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分子分型 基因型 进化 人副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投射神经元作为皮层的主要神经元,广泛参与机体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的调节和支配。大脑皮层投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投射神经元和抑制性投射神经元两大类,其中又以兴奋性投射神经元为主。皮层兴奋性投射神经元种类较多,但多数具有各自特有的发育规律和表面分子标记物。研究大脑皮层投射神经元的起源和发育过程及规律,有助于理解皮层投射神经元异常相关疾病的机制。该文主要综述了皮层投射神经元的起源、及功能。

  • 标签: 皮层发育 投射神经元 起源 分型 功能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损伤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尔麻痹分期治疗的中医证特征。方法分别选取急性期(发病时间小于20d)、恢复期(发病在20d-40d之间)、后遗症期(发病时间大于40d)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判定为何种证。结果贝尔麻痹急性期以脉络空虚,寒湿凝滞证为多,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阳气亏虚,痰瘀阻络证为多。结论对贝尔面瘫进行分期,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运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癫痫病及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18例癫痫病,把癫痫病按照中医脏腑辨证为风痰内动,痰火扰神,血瘀脑络,脾虚痰盛证,心肾亏虚证5个证进行治疗。结论中医中药辩证治疗癫痫病,减少癫痫发作,疗效显著。癫痫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神智异常疾病,婴幼儿发病常常影响智力发育,成年人发病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发展成癫痫性精神障碍,造成终生残疾。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正常人CT薄层影像数据基础上建立跟骨骨折Sanders的数字化仿真模型。方法对1名既往无先天性足部病史及外伤史,常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足部异常病变,并同意参加研究项目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行足跟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断层影像(Dicom文件数据)分割处理,重建完整跟骨3D模型;基于Sanders原则,采用Mimics10.01软件的“Simulation”模块对跟骨模型进行骨折造模并输出STL文件保存,将输出的模型通过Cult3DDesigner软件的Web插件植入网页进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跟骨骨折的Sanders数字化仿真模型具有直观、立体和逼真的展示效果,而植入网页后的模型可进行任意方位和不同角度的观察。结论数字化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外科医生对跟骨骨折Sanders的准确理解,而基于Web的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术前方案演练和远程会诊、教学。

  • 标签: 跟骨 骨折 分型 数字模型 虚拟现实
  • 简介:目的应用红细胞血型基因技术辅助鉴定1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抗体。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ABO和Rh血型、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采用基因方法鉴定Kidd血型。结果该患者血清中抗体为抗Jkb抗体,效价为4,Kidd血型为Jk(a+b-)。结论通过红细胞血型基因检测,该患者交叉配血不相合是由抗Jkb抗体引起。

  • 标签: 红细胞血型 抗Jkb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不同分X线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1年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X片。结果40例骨肉瘤,单发38例,常规骨肉瘤32例(80.0%)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肿瘤骨及软组织肿块;毛细血管扩张骨肉瘤2例(5.0%)主要为膨胀性溶骨破坏,较少有瘤骨及软组织肿块;小细胞骨肉瘤1例(2.5%)主要为溶骨性骨破坏。皮质旁骨肉瘤3例(7.5%)肿瘤骨明显,骨破坏轻微;多发2例(5%)原发多源性骨肉瘤多有成骨表现,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少见。结论绝大多数骨肉瘤依据X线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旨在总结原发性骨肉瘤X线表现,加深对骨肉瘤及特征性表现的认识。

  • 标签: 病理 骨肉瘤分型 X线征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0例妇女体检中HPV感染状况及基因状况。方法2016年2月—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自愿接受健康体检的妇女2000例,都进行HPV筛查与基因分析,同时进行病理分析。结果2000例妇女经过病理确诊为宫颈疾病130例,宫颈疾病发生率为6.5%,其中CINⅠ级50例,CINⅡ级30例,CINⅢ级16例,宫颈癌14例。HPV筛查阳性84例,其中基因HPV1640例,HPV1810例,HPV516例,HPV584例,HPV593例,HPV661例。其中随着宫颈病变的恶化,HPV阳性率逐渐增加,分别为66.7%、83.3%、93.8%、100.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女体检中HPV感染状况比较常见,多为基因HPV16和HPV18,随着病情的增加,HPV感染率也在增加,为此HPV感染筛查的效果比较好。

  • 标签: 妇女体检 HPV感染状况 基因分型 病理状况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以超声检查的方式对脂肪肝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到某医院就诊的60例脂肪肝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予以所有研究对象超声检查,研究超声检查应用于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超声诊断在60例患者中有轻度脂肪肝16例(占26.67%);中度脂肪肝患者26例(占43.33%);重度脂肪肝患者18例(占30%);局限浸润患者15例(占24%)。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脂肪肝诊断具备其特殊的优势,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脂肪肝分型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