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慧玲李春玉聂磊梅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李慧玲李春玉聂磊梅梅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一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基金项目号: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4-223)项目号:佳木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S2012-100)第一作者:李慧玲(1981.06-),女,硕士,主治医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一科.主要研究方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通讯作者:梅梅(1978.10-),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P-17肽对心肺复苏大鼠海马神经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实施心肺复苏术,选择18只实验大鼠,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6只(手术对照组)、B组6只(心肺复苏组)、C组6只(APP-17肽和心肺复苏组),直到大鼠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静脉注射11ugAPP-17肽,待所有大鼠复苏2h之后,选择免疫组化方法,监测海马神经BDNF和N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监测后得知,手术对照组和心肺复苏组对比,大鼠海马神经BDNF和NGF的表达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的BDNF和NGF表达显著性增加,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肺复苏大鼠,待自主恢复2h后,海马神经元BDNF和NGF的表达明显下降,注射APP17肽,可促进BDNF和NGF表达恢复,对缺氧性神经和缺血性神经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关键词APP-17肽;心肺复苏大鼠;BDNF;NGF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91-02

  • 标签:
  • 简介: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胚胎,取其大脑皮质后,对神经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3组,其中灯盏花素组加入10g/L灯盏花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又分为24h、48h亚组。对24孔板中各组细胞各时间点采集图像,之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AmRNA的表达变化。对96孔板中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检测神经生长活力。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均有随时间点延长,3个指标均上调(P0.05),灯盏花素组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和对照组上调(P〈0.05)。提示灯盏花素促进SD大鼠脑源性神经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发挥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灯盏花素 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骶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神经放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颅骶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症状指标、脑血管血流情况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数、头痛持续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频数、头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分别为(1.46±0.94)次/月、(3.24±1.16)min/次、(0.54±0.1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BA、ACA、MCA、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A、BA、ACA、MCA、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85.93±14.76)m/s、(51.03±8.07)m/s、(65.24±13.67)m/s、(86.68±17.11)m/s、(53.02±6.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颅骶疗法不仅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可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脑血管血流变化,减少头痛次数,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骶疗法 偏头痛 神经元放电 睡眠质量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亚低温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结果,研究证实,亚低温不但可以减轻脑梗死后的损害程度,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无严重并发症,对于顽固性高颅压患者在进行亚低温的同时,加用冬眠药物,疗效更佳.现主要就缺血后6h内亚低温的脑缺血保护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低温冬眠 保护作用 冬眠药物
  • 简介:烯醇化酶同工酶均为胞浆聚体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
  • 简介:摘要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其目的是根据数据集的特点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未知类别的样本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通过介绍企业级数据挖掘工具S+Miner下的实验方法,用S语言分别实现分类型决策树及神经网络算法并嵌入系统内,通过数据集实验比较分析了两种算法,为深入研究分类算法做好铺垫。

  • 标签: 分类 S+Miner 分类型决策树 神经元网络 S 语言
  • 简介:针对母船的升沉运动会影响到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安全作业和收放功能,提出了利用液压绞车进行水下机器人自动升沉补偿的方案.设计了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升沉补偿液压系统,控制系统采用了神经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并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升沉补偿运动.

  • 标签: 水下机器人 自动升沉补偿 液压系统 神经元PID控制
  • 简介:【目的】目前医疗患者转运车虽结构各异、使用便捷,但不具备温度调节功能。针对该问题,研究了用于医疗患者转运车的温控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并进行调节,使得与患者接触的床体温度适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考虑到转运车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控制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在控制器算法设计中,将神经网络与传统PID控制器相结合,采用了基于单神经PID的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设计了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实用性,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系统行了软件和硬件设计,实现了升温、降温及恒温等温度控制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患者转运车温度的稳定控制,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标签: 医疗病人转运车 温控控制系统 单神经元 PID
  • 作者: 李子园 管民 史大鹏 贺慧 王梅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省神经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肿瘤(RGN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RGNT患者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对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单发病灶6例,4例位于小脑蚓部及其周围区域(其中2例累及松果体区、顶盖),2例位于第四脑室内;多发病灶1例,病灶分别位于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7例患者病灶均为以囊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位于小脑蚓部及其周围区域者呈多囊性改变,位于脑室内者呈单囊性改变。CT平扫肿瘤囊变区呈低密度影,MRI呈稍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密度/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影像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后发现,肿块密度/信号改变与手术病理标本所见的囊变、出血、钙化相对应,囊性区域的信号改变与肿瘤的黏液基质成分以及陈旧出血改变相一致,肿瘤强化方式与肿瘤实性成分的分布及血供程度密切相关。结论RGNT的影像学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病理改变,结合其特定的发病部位,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肿瘤 神经系统 菊形团形成性胶质神经元肿瘤 病理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对于传统PI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体系存在呼应速度慢、超调量大、抗干扰才能及自适应才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体系的神经PID转速调理器规划办法。该转速调理器选用神经操控器和份额操控相结合进行规划,然后构成了一种具有自学习、自适应才能的神经PID控制器,然后与传统单神经PID规划的转速调理器操控作用进行了比照。结果表明,依据神经PID转速调理器的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体系具有较快的呼应速度、杰出的动态和静态稳定性、较强的自适应才能和抗干扰才能。

  • 标签: 直流电机 神经元PID 调速体系规划 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病(MND)患者(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胸锁乳突肌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促进宫内缺氧缺血(HIBD)大鼠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HIBD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HIBD干预组、HIBD非干预组,以及正常干预组、正常非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早期视、触、听觉刺激和丰富环境的早期干预方法(术后24h至生后28d)。而后,采用脑电图检测大鼠脑功能。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经过干预后,检测大鼠脑电图发现,HIBD干预组背景节律紊乱轻于HIBD非干预组,异常波形出现频率也较HIBD非干预组少见;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IBD干预组海马存活神经数目较HIBD非干预组多,正常干预组存活神经数目较正常非干预组多。结论通过脑电波,以及存活神经数目的比较结果表明,早期干预可能促进宫内HIBD大鼠脑损伤的修复。

  • 标签: SD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早期干预 学习记忆 脑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对皮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皮层神经分别和BMSCs、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及单独培养,测量神经突起生长的长度和数量。采用ELISA测定BMSCs培养上清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的含量。观察BDNF抗体和GDNF抗体能否抑制BMSCs的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结果与BMSCs共培养后,神经突起的长度和数量均较单独培养组和成纤维细胞对照组明显增加。BMSCs培养上清液中,BDNF和GDNF的浓度分别为(125±14)Pg·mL^-1和(70±5)Pg·mL^-1。BMSCs培养上清液中加入BDNF抗体和GDNF抗体后,神经的突起长度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BMSCs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突起生长。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7神经切断后发生的脊髓中枢神经逆行性退变中过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逆行性退变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切断组、切断+药物干预组),其中切断组和干预组的动物施行双侧颈7神经切断造模,干预组予每天腹腔注射1 mmol/kg氯化锂。2周、4周后取大鼠颈7节段脊髓,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来分析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au蛋白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及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2周时切断组的细胞凋亡程度小于4周时的凋亡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周数的增加,总Tau蛋白的量因颈7神经的切断而下降,磷酸化的Tau蛋白的量的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予氯化锂后,凋亡的程度及磷酸化的Tau蛋白的比例均发生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u蛋白的过磷酸化机制存在于颈7神经切断术后发生的脊髓中枢神经逆行性退变的过程中;氯化锂能减轻逆行性退变的程度。

  • 标签: Tau蛋白质类 臂丛 神经元逆行性退变 过磷酸化
  • 简介:目的:探索刺激穴位时的信号传导通路,为揭示针灸治疗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穴位组、风池穴和翳风穴组,每组8只。在麻醉状态下针刺20min2,h后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法显示Fos阳性神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分别计算相关核团的Fos阳性神经的数目。结果:针刺右侧风池穴后,Fos阳性神经特异地分布于Sp5C左外侧、右外侧;针刺右侧翳风穴后,Fos阳性神经密集地分布于Sp5I左外侧、Sp5I左腹侧;在脑干听觉核团、RMg、ROb、DR等中缝核团亦分布有较多的Fos阳性神经。结论:刺激风池穴和翳风穴的信号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有主要的传递位点,并能激活脑干听觉核团和中缝核团的神经。提示针刺风池穴和翳风穴,其传入信号可通过三叉神经系统影响听觉系统和中缝系统神经的活动。

  • 标签: 针刺疗法 风池穴 翳风穴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中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的活性变化与神经的凋亡,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1周组、3周组、8周组,每组各10只,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其APE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海马神经的凋亡程度。结果2-VO1周组APE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后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发现2-VO1周组、3周组凋亡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脑缺血早期DNA修复蛋白APE活性下降,同时其神经凋亡率较高,后期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升,神经的凋亡程度也逐渐下降,表明DNA损伤与修复失衡所致的神经凋亡是慢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的重要机制。

  • 标签: 脑缺血 DNA修复 APE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火力发电燃料系统的优化和改造已成为电力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燃料系统运行方式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排放大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神经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在智能控制、自适应优化等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基于此,本文章对电力工程关于火力发电燃料系统神经改造方向及应用方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电力工程 火力发电燃料系统神经元 改造方向 应用方式
  • 简介:按时空为界限划分,课堂内为一模式,通过建立学科网站,微课资料库、宏测试软件、自动评改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教材内容主,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信息学科体系知识与信息素养为目标;课堂外为模式,通过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开展,以自编教材为主,面向少数优秀学生,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标。笔者试图通过构建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学科应该如何落实与实施核心素养。

  • 标签: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科技竞赛 二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