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丝裂霉素放置术治疗复发性的疗效。方法在表面麻醉,刀片沿肉头部前0.5mm做浅层剖切分离至巩膜面并将组织剪除,彻底清除残留组织,将0.2mg/mlMMC棉片覆在原生长的巩膜面,覆盖结膜组织3分钟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剪除约4×8mm大小结膜组织,移植约4×8mm大小的鼻上方结膜(不带结膜下筋膜组织),干细胞端对角巩膜缘缝合于暴露巩膜面,包扎患眼。术后7天拆除移植片缝线。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术后一年复发者1例,复发率为3.12%,其余31例患眼结膜移植片生长良好,原所在角膜区域角膜上皮化良好平整光滑。结论角巩膜缘干细胞并丝裂霉素C放置术治疗复发性,无并发症,复发率明显降低,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复发率低 效果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纯性35例39只眼,在显微镜下行常规切除术,取同侧上方带有1.0mm透明角膜缘上皮和与缺损区相应面积的球结膜为移植片修补缺损区。术后观察移植片生长及角膜上皮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仅1例复发,其余术眼角膜上皮透明,移植片成活,供区结膜创面自行愈合。结论本术式能修复角膜缘干细胞功能,修补结膜面创伤,有效预防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术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与丝裂霉素在复发性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2只眼)复发性,所有病例均先行显微镜下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8例(21只眼)曲安奈德4mg于术毕及术后1月局部结膜下注射.对照组:17例(21只眼),行术中丝裂霉素局部湿敷.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中1例(4.8%)复发.对照组4例(19.0%)复发(P〈0.05),有显著差异,提示与丝裂霉素相比应用曲安奈德能降低术后的复发率.结论与丝裂霉素相比,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可以作为复发性切除术后减少其再次复发的常规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复发 曲安奈德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颈部进针,向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78眼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38眼和研究组31例40眼,对照组仅进行切除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术前两组的视力水平及散光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视力水平更高,散光程度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散光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散光程度
  • 简介: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在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原发性组织标本,10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PCNA和IGF-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组中PCNA,IGF-Ⅱ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1),IGF-Ⅱ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1(P〈0.01)。结论:为一种具有肿瘤潜能的增生性眼表疾病。IGF-Ⅱ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参与了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翼状胬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增殖细胞核抗 原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BUT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实验组BUT(t=7.8521,P=0.0000)高于对照组、VAS(t=14.5241,P=0.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可提高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角膜绷带镜 眼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探析。方法:设置研究时间区间为2018年11月~2020年3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为例,选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根据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将其归入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5)。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分析在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下患者干眼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的指标评分得到了显著的好转,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对术后干眼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药用价值显著,可使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恢复,使其能够更好参与到日常生活。

  • 标签: 翼状胬肉 普拉洛芬滴眼液 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情况
  • 简介:目的:针对较大,采用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术,或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侵及瞳孔区的较大40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术(羊膜组),另一组行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绷带镜组),每组各20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第l、3d,1、3wk眼部舒适程度和角膜愈合情况与随访复发情况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羊膜组为61.4±5.2min,绷带镜组为34.5±2.7min,绷带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在术后第Id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第3d和术后lwk,绷带镜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明显优于羊膜组(P<0.01),至术后3wk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wk时两组患者的角膜愈合率评分分别为0.85±0.18分和1.15±0.1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羊膜组有1眼复发。结论:在侵及角膜的较大治疗中,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或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均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症状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患者更舒适,治疗更便捷。

  • 标签: 较大翼状胬肉 羊膜覆盖 角膜绷带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抑制素(ES)和血管抑素(AS)在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义乌市中医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组织60例(60眼)和对侧健康人球结膜组织60例(60眼)。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组织和健康球结膜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量组和对照组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健康球结膜组织基质层为结缔组织,上皮层为柱状上皮。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血管周围见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35±0.12)、(0.62±0.17)]均高于对照组[(0.13±0.08)、(0.16±0.09)](t=11.816、18.524,P=0.000、0.000)。复发组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63±0.15)、(0.87±0.21)]均高于初发组[(0.22±0.11)、(0.45±0.16)](t=17.073、12.323,P=0.000、0.000)。组织中ES与AS呈正相关(r=0.571,P=0.000)。结论组织中ES和AS水平升高,ES和AS可能参与的发生、复发过程。

  • 标签: 翼状胬肉 抑制素类 血管抑素类 内皮细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干预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对应时间段内 60例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此外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0.0%,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眼部手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得到良好恢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导赤散加减治疗对切除术后基础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1),对照组行切除术联合球结膜瓣复盖术术后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切除术联合球结膜瓣复盖术术后服用导赤散加减治疗;于术后7天、术后4周,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并记录复发率。结果 术后7天、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均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导赤散加减治疗切除术后患者,可促进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复发状况。

  • 标签: [] 翼状胬肉切除术 导赤散加减 泪液分泌 泪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日间患者术后康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87例日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变化。结果对日间患者给予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后,干预组的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NRS、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日间患者实施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翼状胬肉 康复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8-0可吸收缝线和10-0不可吸收缝线在术后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36例进行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不可吸收缝线,对照组8-0可吸收缝线,对比其结膜组织局部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罹患患者实施切除术后,通过利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预防疾病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9.07~2022.03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内,对60例患者予以样本采集,动态随机化分组,对比治疗方案,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30(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实验组/30(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对比患者(1)术后临床指标(BUT指标、SIT指标);(2)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后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数据有积极改善效果。结论:罹患患者实施切除术后,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干预下,可积极稳定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聚乙烯醇滴眼液 翼状胬肉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伴睑球粘连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63例(72眼)复发性伴睑球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B两组。B组采用切除羊膜移植术,A组则予以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行为期2年随访,比对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其视力恢复情况。结果①随访2年内,A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和0.00%,明显低于B组的17.65%和11.76%(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术后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伴睑球粘连患者予以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确切,复发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复发性 翼状胬肉 睑球粘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单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之后的不同药物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所涉及的患者都接受了与之相关的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前都进行了与眼科相关的一系列检查,并且利用表面联合局部麻醉方法,在显微镜的指引下,进行相关的手术工作。在患者手术之后都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进行涂抹,对于患眼用纱布进行有针对性的包扎工作,在手术之后都要接受维生素C、维生素B1口服等等一系列的术后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改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术中均使用丝裂霉素(0、4mg。ml-1,3)棉片置于创面3min,术后观察组常规典必殊,贝复舒滴眼,加用安达芬(重组人干扰素a2b滴眼液)滴眼液滴眼4次/日预防复发。对照组常规使用典必殊,贝复舒滴眼。两组进行对比,有针对性的证明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比例要比对照组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而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比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VEGF强阳性表达率、TGF-β1强阳性表达率都要比对照组的表达率低很多(P<0.05)。结论患者在科学合理的运用改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之后切实有效的使用丝裂霉素,术后常规典必殊,贝复舒滴眼加用安达芬,安全性比传统意义上的疗法效果高很多,并且的痊愈率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效果十分理想,复发率也比之前相对降低很多,这种用药方法非常符合患者的疾病机制要求,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显著的增强,最大程度上防止疾病的复发情况,各方面的风险和隐患都得到很好的处理,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丝裂霉素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