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就诊治疗的脑外伤导致脑梗死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02月份至2012年04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由于外伤导致脑梗死患者,共计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治疗组共计患者16例,治疗时间为48小时内,且根据患者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共计患者16例,治疗时间在48小时以上,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诊治,治疗组16例患者中,治愈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性死亡1例,术中死亡1例;治愈率56.25%;对照组16例患者中,治愈4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性死亡2例,术中死亡2例,治愈率25%。结论在对脑外伤后脑梗死治疗中,尽早治疗,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愈率,且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外伤 脑梗死 CT 扫描 MRI 治疗时间 手术治疗 治愈率 致残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神经康复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50人,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治疗后,观察两组的FMA评分与Barthd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d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死偏瘫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21例分水岭梗塞(CWS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例经头颅CT证实的分水岭脑梗塞(CW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21例经治疗后,出院时11例基本痊愈,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2例无效,结论CWS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动脉粥样硬化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分水岭脑梗死 病因与发病机制 分型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评估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74例经头颅MRI确诊且资料完整的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残障量表(mRS)、Barthel指数(BI)以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74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无残障或轻度残障(mRS0~3分)占87.6%,严重残障(mRS4—5分)占9.9%,死亡占2.6%。mRS评估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P〈0.05)与预后相关。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病死率低。发病至就诊时间长、入院时NIHSS评分高、既往有卒中史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预后不良。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患者易引起继发性的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的紊乱及心电活动的改变。目前虽然对脑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其心电图改变差异极大,且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方面的差异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心电图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内科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由于超急性期影像学改变不明显,常发生误诊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旨在通过对误诊病例的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选择、发病时间窗、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48小时,15天,30天分别进行ESS、NIHSS,BI评分。结果溶栓后ESS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2小时,15天、30天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在30天最为明显。结论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动脉内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型脑梗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为常见的危险因素;按TAOST分型,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结论青年型脑梗死绝大多数有病因可循,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应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防治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型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上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通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另加用针灸干预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应用Barther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FAM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在各类指标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上的应用,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可观的,有助于协助提升生活质量,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了解HT相关危险因素,在溶栓及抗栓治疗前发现出血转化高危人群,对于减少HT的发生及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非症状性出血性转化对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的功能是否有影响及与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后非症状性出血转化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OR=5.86,p<0.001)。asHT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有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初始高NIHSS评分。后循环脑梗死为非症状性出血转化发生率低的预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HT发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本组资料自1999年6月~2002年8月用纳络酮(苏诺)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病人48例,并设对照组48例,对比观察病人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探讨纳络酮(苏诺)治疗ACI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纳络酮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治疗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为12.6±5.4,明显的优于治疗与护理前的23.5±8.7,而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评分分别为69.1±9.6与72.5±28.3,明显的高于治疗与护理前的34.2±8.2与25.3±7.4。结论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来说,应该密切的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加强临床护理,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得到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病例 患者黄某,男, 66 岁,因“左侧肢体无力 4 月余”于 2018-05-15 入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分水岭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3例,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CT及MRI使分水岭脑梗死与其它类型脑梗死更易识别,分水岭脑梗死是不可忽视的脑梗死类型,一般预后较好,及时发现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分水岭脑梗死 诊断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