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卷越来越普及,而在网络阅卷这一大趋势之下,教师就需要尝试着对学生的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而进行教学干预,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关注整体数据、分析个人数据以及分析成绩走向等三个角度入手,对高中物理依托网络阅卷对学生诊断教学干预的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 标签: 高中物理 网络阅卷 策略 探究
  • 简介:摘要:以大数据技术驱动教育转型是大势所趋。与传统教育数据相比较,大数据的采集优势明显。依托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支持,它可以及时、客观、准确、全面、连续地提供情数据,使教师更精准地对情进行研判,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标签: 大数据 学情诊断 课堂教学优化
  • 简介:我院病理科自1991年起将印片细胞快速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7年间共处理各类肿瘤标本共1436例,印片2872张。所有标本均与普通石蜡切片做对照,我们发现印片细胞快速诊断在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独特的优越性。在所有1436例标本经石蜡切片诊断为恶性的491例中,印片细胞诊断为恶性有449例,诊断准确率达91.6%,石蜡切片对照无一例误诊,其中21例为术中诊断。在未能诊断的42例中,误诊为良性的34例,因印片太厚或细胞成分极少无法诊断的分别为3例及5例,全部经石蜡切片补救确诊。本文就我科的印片制作方法及诊断体会作一分析。

  • 标签: 印片 快速诊断 临床应用 石蜡切片 恶性 细胞学
  • 简介:摘要恶性胸腔积液好发于肺癌晚期患者又称肿瘤性胸腔积液,其次是乳腺癌和淋巴癌患者是一种癌症并发症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使患者消瘦、胸闷、呼吸困难、气短等,当积液量过多时会使得肺部受压明显,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多为癌症中晚期,出现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生存期仅为3至12个月。故临床早期通过有效的检查措施可以确诊治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目前我国主要以X线、B超与CT的检查方式对患者做初步检查确诊。本文从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诊断进展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诊断方法 影像学技术 进展 胸腔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发病年龄,可将高度近视分为发生在学龄后的迟发性高度近视(loHM)和发生在学龄前的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大量的遗传研究表明eoHM不同于loHM。eoHM发病年龄在学龄前(<7岁),受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影响最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因此,eoHM是研究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及寻找高度近视相关基因的独特资源。eoHM可分为仅表现为高度近视的单纯型(非综合征型)以及合并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其他系统异常的综合征型。eoHM与一些遗传性眼病密切相关,常常是一些遗传性眼病最早期特征,是儿童最早就诊的主要原因及临床医生发现潜在眼部疾病的重要线索。因此,对eoHM除了应进行详细的眼部结构和功能检查外,应高度重视遗传筛查,明确致病基因,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干预和长期随访评估。

  • 标签: 早发性高度近视 基因 遗传 诊断
  • 简介:[摘 要]滑膜软骨瘤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文章阐释了国内外关于滑膜软骨瘤的影像诊断的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滑膜软骨瘤 影像学诊断 综述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老年继发性肺结核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老年继发性肺结核在临床发病特点、病变形态特征等方面的认识,提高明确诊断率。

  • 标签: 继发性肺结核 影像学检查 病变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致的畸形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0.4%~0.6%;国内文献报道发病率约0.1%。我国每年新出生先心病患儿约20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影像学诊断进展 血管发育异常 胎儿时期 身心健康 国外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超声诊断来进行乳腺肿瘤评价的临床实用性,探讨该类方法对于乳腺肿块的准确性评价效果,对乳腺肿块大小的确定性,以及分期的价值。方法2010年至2012年我院一共有26例乳腺肿块患者接受治疗,对其使用超声影像诊断,和CT扫描,对比两者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准确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比CT扫描对鉴定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有较高的优势,统计学分析P<0.05研究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效果比较好,比起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对乳腺癌肿块评价比较优秀。

  • 标签: 乳腺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 肿瘤直径
  • 简介:目的:建立全国范围的远程细胞诊断网络,初步探讨远程细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8个城市13所医院或医学院建立远程细胞诊断网络,60份细胞标本的数码图像资料通过专门的网页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参加单位.参加者根据屏幕图像作出远程诊断.结果:共收到456份远程诊断报告,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相比,符合率达86%~97%,平均94%.远程诊断自信度达96%,图像满意度达98%.结论:利用互联网传送细胞图像,其诊断的准确度与光学显微镜相似,这种模式还可应用到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和形态诊断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远程细胞学 互联网 数码图像 诊断准确性
  • 简介: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陈国镇在《康健杂志》中分析:西医运用开箱法,将身体一层层打开,由解剖到组织、细胞、染色体、基因,由大而小,因此西医符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中医则运用黑箱法,将各种不同刺激所得到的种种反应加以综合推理,得到系统化的概念,类似物理学研究复杂的电路,是系统的方式。

  • 标签: ASSUNTA 物理学研究 医疗 诊断 世界 自然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检查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术前治疗、手术策略和随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直肠癌骶前复发影像诊断的关键问题在于:骶骨及骶前区域肿瘤复发与术后及治疗后非肿瘤性病的鉴别。对于直肠癌复发患者,指南推荐CT作为密切随访影像检查方法。与之相比,MRI是诊断直肠癌复发包括骶前复发时更为准确的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T检查。当CT或MRI存在诊断疑问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可协助明确诊断且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但需要重视假阴性和假阳性。随访中通过影像动态观察骶前病变的变化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方法。除了影像随访,还必须结合直肠癌原发灶治疗前肿瘤和淋巴结分期、高复发风险因素、治疗方法、手术术式、手术标本质量及术后病理分期等因素,才能更准确地诊断直肠癌骶前复发。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对24例经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CT及静脉尿路造影(L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尿路刺激症状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22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11例,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黏膜粗糙3例。18例行B超检查,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IVU检查15例,其中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证实。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境域。结论腺性膀胱炎易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CT及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