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随机采用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9具成年尸体,解剖观察胃动脉的分布及其解剖学变异.结果表明:1)胃左、右动脉平均管径分别为4.8,3.3mm,左动脉比右动脉管径大45.45%.胃左、右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63.5,59.9mm,左动脉比右动脉长6.01%.2)胃左动脉起于脾动脉者4例,起于腹腔干者3例,起于肝总动脉者2例.胃右动脉起于肝总动脉者2例,起于肝固有动脉者5例,起于肝左动脉者2例.掌握其变化规律,对临床胃大部切除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胃大部分切除术 胃动脉 术后出血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造成急性脑梗死重要病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也与疾病发生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证实,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其更容易形成微血栓,并发生脱落阻塞脑血管,诱发急性脑梗死【1】。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预后
  • 简介:摘要: 讨论研究超声心动图与CT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回忆并整理最近两年度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经历过主动脉夹层手术的40个病例,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和CTA来做检测。其中有12位确诊DeBakey I型,4位确诊DeBakeyⅡ型,24位确诊DeBakeyⅢ型。基于以上患者来看,超声心动图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是92.5%(37/40),而CTA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97.5%(39/40)。超声心动图漏诊的3例病例中,1例是DeBakeyⅠ型,2例是DeBakeyⅢ型;CTA漏诊的1例病例是DeBakeyⅡ型的。作为两种不同且分立的医学手段,二者均可为主动脉夹层的确立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CT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所接收的60名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 33例 , 女 27 例 ;平均年龄 (57.46±3.12)岁 ;平均病程(3.36±1.81)h,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将CT、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相较于CT检查,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数量及形态,具有无创伤性、无辐射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可为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 MRI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A血管成像技术与CT平扫技术在检查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方面的优缺点。方法:研究目标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本人所在实习医院的70例患者,其中全部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5人。对照组使用CT平扫技术,实验组采用CTA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斑块检出情况。结论:使用CTA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以及相关病变,成像清晰,图像质量优,对临床科室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使用CT平扫技术获得的图像,虽能从中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化病灶,但无法观察到狭窄血管,不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A血管造影技术 CT平扫 冠心病 诊断标准
  • 简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而LDL-C和HDL-C水平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密切相关,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的危险性。

  • 标签: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在某人民医院确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归为试验组,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cTnI、H-FABP和IMA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各单项指标(P<0.05)。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nI  H-FABP  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