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在开始讨论艺术之前,我们应当知晓什么是艺术。但是我们知道吗?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Gombrich)在其名著《艺术的故事》里首先就开宗明义地讲:"实际上并没有艺术这种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而已"。他接下来在文中用来研讨的"艺术"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 标签: 艺术史 《艺术的故事》 沉思 贡布里希 艺术家
  • 简介:本系列文章包括《祁剧起源说》、《祁剧弋阳诸腔来源考》、《祁剧南路声腔来源考》、《祁剧表演艺术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四篇。本篇在排除关于祁剧起源的诸种说法以后,从祁剧的现实情况入手,论证祁剧起源于目连戏班。

  • 标签: 祁剧 起源 目连戏 目连戏班
  • 简介:回到清朝需要准备几件衣服?——清朝皇室女装潮流与搭配。在看完延续了电影人CrystalMoselle过往的拍摄风格,《我的着装方式》系类短片之后,你还是要坚持穿着松松垮垮的运动裤东奔西走闯天下?老佛爷不是已经告诉过你那是缺乏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的表现吗?一个人的着装打扮,早就已经不是"冷了记得加衣服哦"那么"纯元皇后"了,那是如何把自己呈现给世界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交换如此之快的时代,服装是一种快速表达的语言。更有设计师说"我看到听到感知到的一切生活中的事物在我眼里都是一件件衣服。

  • 标签: 元皇后 运动裤 信息交换 你那 吉服 清代皇帝
  • 简介:美术作品的"主题"以审美的方式展现了画家的立场、态度、观点和价值判断,是画家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美术作品中的反映。当某一绘画主题形成了一种传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追随者时,便反映出了一种整体趋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绘画作品"主题传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作品以外的社会诸因素对作品的产生和流变的影响,是将作品放到历史、社会、文化中分析,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展现出来。

  • 标签: 主题 题材 传统 价值观念 图像研究
  • 简介:马蒂斯22件,毕加索29件,高更12件,塞尚8件,莫奈8件……这是近期反复出现在巴黎艺术新闻的一组数字。这都同属一个人的收藏——楚金个人收藏;现在都同时在同一地点被展出——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然而楚金的收藏,几乎不曾以他之名、如此完整地在俄罗斯境外现于公众视野:谢尔盖·楚金,这位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商业巨头,以其数量质量皆可观的现代艺术收藏,及作为毕加索与马蒂斯的重要赞助人而在现代艺术收藏里留下一个传奇。

  • 标签: 马蒂斯 谢尔盖 个人收藏 艺术经典 塞尚 莫奈
  • 简介:2000年的西方美术界举办了不少回顾性的画展,其中先后在巴黎、伦敦和纽约以1900年为主题举办的画展尤为引人注目.三地的展览对于二十世纪西方美术开端的传统理解提出了也许是最为大胆的、最为彻底的挑战.组织者都是通过展示在1900年前后创作的大量的美术藏品来实现目标.

  • 标签: 画展 西方美术史 创作 展览 传统 藏品
  • 简介:在过去,对艺术的历史的学习属于美术院校艺术史论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过去的观点是,似乎通过对艺术理论的学习,或者对艺术一般知识的学习就可以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艺术,可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艺术就是文献记录下来的历史,那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文献的了解,就很容易让我们一开始就对“艺术”有更宏观、更灵活、

  • 标签: 西方艺术 艺术史 历史 方法论 史学史 文献记录
  • 简介:回族是在中国本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中国社会的进程对回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社会转型和国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无疑对回族的撰写有深远的影响。从回族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来看,大致经历了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范式以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实现史学大传统和回族小传统的良性互动,推进和完善回族学建设,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凝聚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回族史学史 大传统 小传统 多元化 互动
  • 简介:本文重新探讨了传统造物个体创造与地域性的关系,认为某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造物式样与造物风格的形成,并在家族与地缘关系中扩展为一种地域性的造物形式,产生出某种符号特征,进而升浮为流行的显例影响广泛。传统造物的历史就是在此基础上渐渐生成的。

  • 标签: 造物史 生成含义 个体特色 地域色调 造物式样 造物风格
  • 简介:本文尝试对赵树理文学的评价做一种理论性反思。论文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赵树理文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范畴,即19401960年代的“社会主义”与“现代主义”、1980年代的“现代”与“个体”、1990年代以来的“民间”与“地域文化”;进而具体分析这些评价方式在何种意义上受限于特定的现代一i~-话语框架,由是造就了赵树理文学形象的暧昧性。论文的基本观点认为,在评价赵树理这样的与现代文学体制保持着一种张力关系的作家时,需要意识到现代性评价视野的限度,并探寻一种将现代、传统及当代话语置于同一平台加以讨论的可能性。

  • 标签: 赵树理文学 现代性 文学体制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个体
  • 简介: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固原,已发掘出多座姓粟特人墓葬。墓葬中出土的壁画是目前国内隋唐墓葬壁画之精品,是研究隋唐时期人物服饰、绘画技艺的重要资料,也是入华粟特人中土化的重要形象资料。

  • 标签: 隋唐 粟特人 丝绸之路 墓葬壁画
  • 简介:鲁迅图像是毛泽东时代文化理想与大众认知相匹配的产物,也是艺术家进行身份构建的道具,其实质为文化偶像的视觉呈现。鲁迅形象在不断地被毛泽东概念化的同时,这种概念化本身成了一个再想象的基础,从而衍生出诸多新的“鲁迅形象”。这些“鲁迅形象”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真实鲁迅的仿像,由此导致的形象错觉阻隔了观者探求原形鲁迅的视线。鲁迅图像以视觉的方式见证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化心态。

  • 标签: 鲁迅图像 视觉文化 再现 匹配 仿像
  • 简介:本文在介绍了中西方美术的发展的基础上,对以美术为基础的中西方色彩应用差异进行了分析,从绘画色彩以及建筑色彩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指出了一部分共同点。最后根据两者的差异,为中国对色彩应用水平的上升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美术史 中国 西方 色彩应用 差异
  • 简介:《乌兰牧骑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于2014年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7年5月,《乌兰牧骑发展》获得国家艺规办结项证书2017年8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26万字,彩图100幅。乌兰牧骑是享誉全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建队60年来,坚持深入农牧区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本项目研究旨在一是为乌兰牧骑提供一部比较权

  • 标签: 乌兰牧骑发展史 发展史正式 正式结
  • 简介:就所有关于现今互联网时代媒体饱和与影像泛溢的话题而言,只有出奇少的艺术家直面应对讨论这样的问题;与之相应的,老老实实且不去空谈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日常破坏性伤害的文毒也惊人地缺乏——但柏林艺术家兼作家黑特·德耶尔俨然对两者均有涉猎:她的录像作品近年来常在国际知名的展览空间和双年展展出(如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2012年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 标签: 影像 史德 威尼斯双年展 文本 互联网时代 艺术学院
  • 简介:这个展览的缘起,与策展人管郁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长期观察和立场有关。他希望做到的是,某种片断式的艺术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叙述,而不是编年式的事件记录。它首先是作者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微观写作的批评性陈述,这些“絮语”(Whisper)式的陈述涉及到叙事方式、

  • 标签: 生活史 艺术家 主义 中国当代 生活方式 艺术思想
  • 简介: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成就大众文化转向参与性文化,媒体的融合有利于理解文化走向"去中心化"。在文化转型的背景下美术教学的最大转变也许可以归结为开放式的互动性。一方面,新媒体的多样形态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既定限阈,师生关系彻底打破单一性,从传统的知识传递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互动的对话关系。另一方面,由新媒体组成的网络空间扩展了教学新时空,参与式教学使美术的教育过程实现真正的对话。由此,美术的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格局。

  • 标签: 新媒体 参与式 去中心化 互动性 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