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当前书法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史料学是史学的本体和核心,因而史料的真伪考据、时空定位和书家个案研究是书法史学研究的中心。本体史观学派的学者反对这种史学观点,认为史学的中心价值在于追寻“为什么”,即价值判断,而不是“是什么”。书法作为人文主义学科,它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客观的历史真实,而是对历史的有效理解,它所追求的也不是史料考据的中心价值,而是历史经验的价值重建,它所追求的更不是一般意义的学术规范,而是历史规范。“为什么对过去有兴趣,答案就是我们对现实有兴趣”。

  • 标签: 史学观 史料学 考据 历史真实 史观 反对
  • 简介:我们常常观赏体育运动表演,从运动员的精湛表演中得到美好的享受。然而一般观众仿佛觉得体育和美是必然联系到一起的,一场精湛的球赛,艺术体操的表演,游泳运动员优雅的姿态等……都会给观众带来无比愉快的快感和美的满足。那么体育美的本质是什么呢?它有哪些特征?

  • 标签: 体育美学 原始体育 形式美 体育运动 艺术因素 审美规律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19世纪美国艺术(二)《世界美术》编辑部编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改变了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战后的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又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迎来了美国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同时,欧洲艺术对美国的影响日益增强,大批美国青年远渡重...

  • 标签: 美术史 19世纪 印象主义 印象派 油画 光的效果
  • 简介:  5、东汉碑刻书  东汉碑刻隶书,风格众多,有骏爽者,有疏宕者,有丰茂者,也有华艳者、虚和者、凝重者和秀逸者等.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典型碑刻及其书法特色.  ……

  • 标签: 两汉书法 中国书法史 书法史两汉
  • 简介: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伟大国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一起,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为中国美术谱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从辽阔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到丝绸古道上的戈壁瀚海;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东海的美丽宝岛台湾,祖国的锦绣山河,无处不留下少数民族同胞多姿多采的艺术佳作,闪耀着他们智慧的灿烂光辉。如果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按历史发展顺序加以排列,能展现从原始公社制到社会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动画面;那么,直接诉诸于视觉感受的各民族美术,就给这生动的画面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透过这层色彩,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我国民族美术

  • 标签: 少数民族同胞 民族美术 宝岛台湾 “世界屋脊” 原始公社制 中国美术史
  • 简介:从殖民时期到19世纪后期,美国艺术一直属于欧洲艺术的派生类型。当时,陈腐的学院派统治着美国艺坛,只有少数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学习过的艺术家,才了解诸如印象派及后印象派这类艺术新潮流。1900年前后,学院精神已经成了青年画家的诅咒对象。为了反抗学院派的评审制度,1908年2月,有八位艺术家参加了纽约麦克贝思美术馆举办的一次革命性的独立展览,他们是来自费城的罗伯特·亨利、格拉肯斯、

  • 标签: 1940年 外国美术史 美国 图录 19世纪后期 1900年
  • 简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山水诗一样,产生于东晋到南朝时期。在葛路先生的《中国绘画理论发展》的书中,有一段谈到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说法,而作者对这三种说法统统持否定态度。当然,对于任何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

  • 标签: 山水画 理论发展 山水诗 中国绘画 地主庄园 士族文人
  • 简介:第一部分Ⅰ方案一、往昔重现在论及一件卓越的艺术品时,我们几乎是被迫去谈论一般艺术,因为艺术的总体皆包含其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一座丰碑,尽其所能地发展出与一般艺术有关的一切.

  • 标签: 康德 施奈瑟尔 德国 哲学 艺术史 艺术形式
  • 简介:对近百年书法的研究虽然有部分著述,但是远未臻理想阶段。“二十世纪中国书法”是一个新的书法断代概念。近百年的书法发展是一个由古典形态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形态过渡与转化的过程。“二十世纪书法”同一般“近现代书法”分期有明显不同处,它打破了社会发展概念的限制。书法著分描述型与阐释型两类,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研究方法,各有利弊;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研究才能健康发展。书体例的完善标志着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二十世纪书法”可以借六种体例将学科研究推向深广。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二十世纪 编纂 社会发展史 现代形态 古典形态
  • 简介:勾经探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一峰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史载已有7000年历史,实物流传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篆刻最早的名称为玺,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天子独称玺”,臣下用印或章。汉以后基本沿习此制。伴随早期中国社...

  • 标签: 篆刻学 篆刻艺术 秦统一中国 商周时期 玺印 春秋战国时代
  • 简介:黄明兰、朱亮同志的新著《洛阳名碑集释》即将付梓了,要我作序,我于碑刻虽有爱好但并无研究,岂能作序。但我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可以谈谈我的读后感,所以就把我匆促读完此书的初感,随笔写下来,说它是随感也好,说它是笔记也好,总之是不拘一格的信笔所至。

  • 标签: 《洛阳名碑集释》 黄明兰 朱亮 碑刻 体例 艺术价值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法国印象主义(2)图21《路维希安的公路》(或《塞夫勒大道风景》),西斯莱,1873年,油画,54x73厘米,巴黎奥塞美术馆藏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fredSisley,1839-1899)是英籍画家,生于巴黎,受...

  • 标签: 印象主义 印象派画家 美术馆 美术史 编辑部 德加
  • 简介:朱天曙一九七四年生。一九九六年毕业于杨州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二○○○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导师黄惇教授。并先后得到祝竹、卞孝萱等先生指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览,二○○三年在南艺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兼治书法篆刻史论,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国际书法史学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著有《宋克书法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丛书——金石书画》、《篆书十讲》等。

  • 标签: 书法 篆刻 朱天 史学 一九九六年
  • 简介:一代英主李世民(599—649),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开贞观之盛世,也是溢风流领风骚的书法家,他以精湛的书艺、精辟的书论和对书的巨大贡献,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书艺:倜傥英迈,一代风流《宣和书谱》说唐太宗“方天下混一,四方无虞,乃留心翰墨,粉饰治具”,其实,唐太宗对书艺不但早已“时或留心”(《论书》),而且家学渊源。高祖李渊少时即好临池,“书师王褒,得妙,故有梁朝风格”(《书

  • 标签: 唐太宗 书论 书艺 家学渊源 书史 书法实践
  • 简介:鲜于枢(一二四六——一三○二)《张彦享行状稿卷》(以下称《行状》)现藏台湾。行书,作于一二九五年,全卷一千一二百余字,笔墨酣畅洒脱,文辞严谨洗炼,更能补充元代史实之缺憾,不失为一件兼历史和艺术双重价值的珍品。

  • 标签:
  • 简介:“方法论”的问题在今天似乎已因过时而并不讨好,然而在艺术史学的视野之下显然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价值。事实上,中国艺术史学在当前还难以充分建立起来,因为中国艺术本身还是一个远不成熟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至今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传统,建立不起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这一点上我们(理所当然)远远地落在西方同行的后面。西方世界从瓦萨里、温克尔曼等人以来,已历经数代艺术史家,建立了诸如形式分析、图像学、心理学以至所谓的“新艺术”等等研究体系,建立了独立而成熟的艺术史学科。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史家更是不断高呼“艺术终结了”之类耸人听闻的口号。’但这恰恰说明了西方艺术史学科的成熟——他们已经可建立自己的艺术史学,并且已可对艺术史学科本身作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在这一点上或许正如“反人文主义”的美国艺术史家大卫·卡里尔所言,“这种艺术和艺术史学之间的平行是意味深长的。两种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一种自觉的意识,即它们都是再现的系统”。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方法论” 《金石萃编》 西方世界 艺术史家 20世纪中叶
  • 简介:从“近世之画衰败极矣”【1】,“清代无画论”【2】,到19世纪中国画创造力耗尽”说【3】,诸多先入为主的结论,曾阻碍了对中国近代绘画史的研究,致使这段最近的历史,变成一座似乎难以辨识的雾中远山。虽然,近30年来,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成果,也带动...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20世纪初 康有为 近代中国 市民阶层 审美观念
  • 简介:真正的艺术作品超越并且抗拒我们的智性.它能被感知、体会……却从不能被了解,更难以让人用言词表达其实质与价值.歌德艺术建立于知识之上,其学术的一面构成了它的历史.弗雷德里希·冯·施莱格尔请允许我停留在这卑微的层面上,即让我感觉和感受历史,而不是根据它的首要法则去理解历史.雅各布·布克哈特我们只选择与事先预构的理论相关的事实,尽管一般而言,这样做没错,但是如果我们只选择这样的事实来证实、重复我们的理论,那就不对了;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去找出那些或许能证伪这一理论的事实.卡尔·波普尔爵士

  • 标签: 之间哈斯克尔 历史艺术史 哈斯克尔艺术史
  • 简介:一、温克尔曼的影响黑格尔是艺术之父,至少是我一贯理解的艺术之父.儿子造老子的反,我们对此已习以为常.依据心理学家的说法,他们造反的原因是希望而且感到有必要摆脱父权绝对专制.我一直认为,艺术也应该摆脱黑格尔的权威.不过,我坚信,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他的强大影响,才能做到这一点.

  • 标签: 黑格尔 应该 绝对 老子 心理学家 美学
  • 简介:1978年,高居翰先生所著的《江岸送行——中国明代初、中期绘画史》出版了。这是继高先生一系列中国绘画史论著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250多页篇幅、130张黑白图版、14张彩图,详细地探讨了1368—1580(即明洪武元年至万历八年)间,以浙派、院体派、吴门派为主体的明代中前期的画家、画作、画风以及相关的社会状况。在美国,被誉为是自喜龙仁(O.Siren)多卷本《中国绘画史》以来,该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未来长时期内研究明代绘画的标准和方向。”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明代绘画 罗浩 美术理论 院体 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