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史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史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的主要成就,划分了史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史而贬低补阙式史,鄙弃自。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史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史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自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化观点,使自与正文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 标签: 张穆 《蒙古游牧记》 自注
  • 简介:东汉郑玄(127—200),对《礼记》的注释能在诸家注释中脱颖而出,最终保留至今,与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有关。他杂采诸家,巧妙地利用群书来诠释、补充、校正《礼记》,看似随意点染,实为大家手笔,使得《礼记》摇曳多姿,成绩斐然。本文试对郑玄利用群书作加以分析,不当之处希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广泛 《礼记》 博学 东汉 诠释 郑玄
  • 简介:古今训诂家常常利用注解之文与被注解之文的对应关系来进行校勘,这种方法掌握得好,是可以得到可信的结论的。比如《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理也。'杨倞:'井井,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卢文弨:'正文‘有理’,各本作‘有条理’。案,则正文‘条’字衍,今删。'《仲尼篇》:'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杨倞:'善而不及,而,如也,言已之善寡,如不合当此财利也。'谢本从卢校'善'上有'言'字。王念孙说:'据杨

  • 标签: 各本作 杨注 杨倞 例释 仲尼 王念
  • 简介:南齐永明年间设礼局、置学士,开撰《五礼仪》,以定一代之礼。历十余年而其书未成。梁武开国之初沿用齐礼局之制,更访礼学名家为五礼学士,仍修《五礼仪》,天监十一年(512)书成献上,又以十余年缮写校定,普通五年(524)方始告成。

  • 标签: 礼仪 齐梁 永明年间 学士 南齐 天监
  • 简介:元代《通鉴》学和《通鉴》胡瞿林东一元代《通鉴》学的发展南宋时期开始形成的《通鉴》学,在元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卷2编年类所考,关于《通鉴》方面的撰述有:郝经《通鉴书法》;金履祥《通鉴前编》18卷;何中《通鉴纲目测海》3卷;胡三省...

  • 标签: 《通鉴》学 胡三省 《资治通鉴》 通鉴纲目 黄龙府 历史文献学
  • 简介:此前,已就先秦散文注解之失误专文作过剖析。这里再针对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部分散文之误予以考释。其顺序基本依据《古代散文选》之编次子并参考《古代汉语》(北京版)等有关教材与选本。(1)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古代汉语》(北京):'不择细流:指对大小水流不加区别一概容纳。择,区别。'按:以上串讲句意不错,但不切合词义。原句明言是'细流',而不是'大小水流',就无所谓'区别'而'一概容纳'。而且'择'亦无'区别'之义。'择'字义为'选择、挑选',引申

  • 标签: 文选误 注札记 误注
  • 简介:郦道元在为《水经》作过程中,地合南北,遍寻古迹,每至一处,有闻必录,广辑碑文,于中就行旅所知共记载了秦汉以来至北魏各时期的碑碣、石刻、石室画像和摩崖题刻等各种石刻文献三百八十六处,诸多汉魏石刻赖此得以传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所徵引石刻文献之价值、内容、形式、分类等方面分而论之,以充实郦学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 标签: 郦道元 《水经注》石刻文献 徵引
  • 简介:一根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的著录~①,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查到了戴震亲手批校的《水经》。手校底本为项絪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刻本,另有何焯、无名氏、沈大成的手校。可惜的是,此四家合校本已佚第一、二及三十一至三十六卷。考古所识语曰:'一九五五年三月十四日,由钟凤年先生把他自己的一套拆开补配',以成全帙。钟先生的《水经》也是项氏刻本,且有'雅雨堂珍藏印'。'雅雨堂'是卢见曾的室名。卢为清代康乾间著名的刻书家和藏书家。钟先生所收藏的这部《水经》亦为当然的善本。关于八卷之佚,钟先生说:'抗战时经某书估送一日人处求

  • 标签: 水经注 钟先生 东原 雅雨堂 何焯 济水
  • 简介:杨伯峻先生在广泛征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左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解读,这使《春秋左传》在《左传》的注释上达到了较高水平,为后人研究、阅读《左传》提供了便利。但全文仍偶有可商、可补之处。学者对于《春秋左传》的商榷多关注于疑难字词,却忽略了《春秋左传》在某些常见词的释义上存在的问题。借助于语法知识、古书行文、古人注释等,我们对其中的部分词进行了重新解读。希望有助于《左传》的研究。

  • 标签: 《春秋左传注》 语法 行文方式
  • 简介:《史記》今存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三家舊釋,原皆各自單行,南宋建安黄善夫刻《史記》,始合三家爲一書。三者之中,唯《集解》一書自北宋有刻本以來皆附《史記》正文而行,考諸始末,可知其撰作之初即是夾之體。邵晉涵所撰《史記集解提要》云:"《集解》原本八十卷,今毛本(毛晉汲古閣本)作百三十卷,只以篇數分卷,其原書之分合次第已不可考見。"(《南江文抄》卷十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略同)所謂"原本"指裴駰原稿.

  • 标签: 白居易 司馬遷 裴松之 温州市
  • 简介:武英殿本《礼记》二十卷翻刻自岳本,岳本据廖本校刻,廖本与余仁仲本有关。殿本每卷後附有“考证”,记录异文,校正讹误。岳本(廖本)《玉藻》等四篇後附有“兴国于氏改正本”经文,揭示了已经失传的于氏本《礼记》特徵。岳本(廖本)对释文进行大量删改,增加文公注音,为研究宋代以来语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将殿本《杂记》篇与抚州本、余仁仲本、绍熙本、八行本、元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殿本注疏、阮刻本等版本比勘,结果是八行本、殿本质量最好,余仁仲本、阮刻本次之,绍熙本、元十行本最差,也说明岳本(廖本)、殿本是校勘精良的善本。

  • 标签: 礼记注 殿本 岳本 廖本 子氏本
  • 简介:丙辰元旦,晴。起盥洗讫,与韫公贺岁。自去岁送家眷回国,即寓韫公家,至是已八阅月。去冬十二月,同乡邹景叔太令移书谓,英人哈同君之夫人耀氏拟创学问杂志,属余往任其事。

  • 标签: 王国维 丙辰年 日记 注释
  • 简介:《文史通义》叶正误一则彭忠德章学诚之《文史通义》是我国古代史理论的代表作,其文字虽非古奥,但因系专门学问,章氏又喜援哲学名词入史,故亦非易读。1985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叶瑛先生以二十年之力完成的《文史通义校注》。因系名家之史,名家之,此书一出...

  • 标签: 《文史通义》 章学诚 《老子》 《中华大字典》 上官仪 史学普及
  • 简介:北魏郦道元先生治学严谨,史学渊博,资料丰富,记事详赡。其所著《水经》40卷,对后世影响巨大,学者多所尊崇。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全国河流纵横、水源交叉,不可能皆亲诣踏勘。其资料,或得于前人著述,或得于时人口碑,其间不无讹误,致使后之研究者混淆不清。今本“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之精神,愿就郦氏对汉水上游今汉中市境内几处记载讹误,作以考辨,以利后学。

  • 标签: 《水经注》 史迹 治学严谨 资料丰富 郦道元 研究者
  • 简介:胡曾,生卒无考,籍贯邵阳,或谓长沙,唐懿宗咸通中屡皋进士不第,历游方镇幕府以终,盖晚唐时人。胡曾有(安定集)十卷,已佚;(咏史诗)三卷,今存。(咏史诗)共收七言绝句一百五十首,以地名为题,皆咏“古君臣争战、废兴尘迹”。胡曾咏史绝句对古代的历史小说及蒙学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如被宋元讲史话本、

  • 标签: 《咏史诗》 胡曾 注本 七言绝句 历史小说 咏史绝句
  • 简介:整理并披露一段尘封于70多年前成都僧众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义举史实,除了有对成都抗战历史文化中一些几乎淹没沉寂的点滴史实聚沙成塔补白的意思外,对于后人了解这座底蕴厚重的现代城市颇有益处。

  • 标签: 抗战期间 史实 成都 历史文化 现代城市
  • 简介:<正>新旧《唐志》都把古代的史籍分为十三类,《起居》是其中之一。“起居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不言而喻,研究统治集团内部的问题,《起居》是不可缺少的。最早,“汉武帝有《禁中起居》,后汉明德马后撰《明帝起居》,然则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职。然皆零落,不可复知。今之存者,有汉献帝及晋代已来《起居》,皆近侍之臣所录。”据《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记载,汉献帝以后到唐朝的各种《起居》,就有三十七种。可惜,现在这些《起居》大都已散失了。对现存的温大雅所撰的《大唐创业起居》(以下简称《创业》)进行研究,无疑有助于对这类史书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起居注 太原起兵 李建成 李世民 新唐书 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