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100例口腔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案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 9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72%,证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并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外科患者在通过个性化口腔干预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这表明,个性化护理对提高口腔外科患者的治疗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个性化口腔护理 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患者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口腔外科手术后颞关节功能恢复的辅助措施及效果评。研究发现,采用多种辅助措施,如物理治疗、口腔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手术后颞关节功能的恢复。其中,物理治疗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口腔康复训练有助于咀嚼和言语功能的恢复,药物治疗可减轻疼痛和炎症。综合运用这些辅助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颞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颞颌关节 功能恢复 辅助措施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93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7.90%)相比较低,患者满意度(96.00%)相较于对照组(81.39%)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加强口腔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外科 手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选取 201 9 年 3月~ 2020 年 3月我院收治的行口腔手术的患者 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实施口腔冲洗,持续一周。之后观察所有患者口腔内部清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 320例患者冲洗后的情况,结果显示 92%的患者口腔内部清洁度有明显的改善, 自感舒适度良好,无其他残余物或异味,并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创口愈合度表现良好。但是其中也有由于护士操作不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 1.9%的患者出现口角牵拉伤口, 1%的患者出现创口裂开, 5.2%的患者出现误吞或误吸的现象。结论 采用口腔冲洗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口腔内血迹、异味以及残余物等,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2011年4月—2014年5月到我院救治的88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这88例就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口腔冲洗改良法进行冲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冲洗法进行冲洗,并对两组患者口腔冲洗操作时间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冲洗操作时间均为(18.01±1.3),对照组冲洗时间为(30.1±1.9),两组间在冲洗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感觉舒适的患者共43例,占97.7%;对照组患者感觉舒适患者共34例,占77.3%,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发病率为6.8%,对照组发病率为29.5%,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使用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以及口腔感染率,口腔冲洗改良法能够更好地对手术患者进行口腔清洁,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可以帮助患者伤口尽早愈合,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颌面手术 口腔冲洗改良 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导致外科术后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系统性规范收集我科2015年1月—2015年8月行口腔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术后感染因素进行总结整理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发病年龄是引起术后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外科发生术后感染率较高,感染因素多。临床必须制定严格的护理措施,来减少口腔外科术后感染几率。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术后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个体化口腔护理在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外科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20名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实施新型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周期、患者满意度及治愈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周期、患者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相比传统口腔护理优势显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使得术后口腔护理更安全、更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个体化口腔护理 颌面外科术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颌间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以患者治疗时间长短、咬合紊乱发生率、术后口臭发生率为评价指标,评价坚固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咬合关系紊乱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口臭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外科应用效果良好,能缩短病人恢复时间,疗效显著,不易发生咬合关系紊乱、口臭等并发症,是治疗骨骨折的极佳选择。

  • 标签: 坚固内固定技术 颌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章主要针对外科治疗过程中如何将坚固内固定技术融入到口腔治疗中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外科口腔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目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时给予观察组患者采取坚固内固定技术,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颜面恢复情况及咬合正常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不管是治疗效果、颜面恢复情况还是咬合正常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外科在针对口腔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坚固内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帮助患者颜面的良好恢复,且操作便捷、对患者的伤害很想,在临床上值得广泛的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坚固内固定技术 口腔颌面 外科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损伤患者的急救与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口腔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究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40例口腔损伤的患者在进行综合性抢救治疗后,均全部顺利出院。结论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并且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口腔面部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口腔损伤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口腔颌面损伤 颌面损伤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口腔-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口腔-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在完成游离皮瓣修复术之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均组织瓣生长良好,未出现功能障碍,回访3个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口腔-头颈肿瘤术后缺损可以选择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此手术方法移植的成功率高、变异少、皮瓣供血好,达到了皮肤的高效再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效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信程度,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游离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效果研究
  • 简介:【摘 要】口腔外科手术是临床医疗机构中较为常见的手术现象,患者患有相关口腔疾病时,采用口腔外科手术后,一般都会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化的口腔手术中,通常会采用一种超声骨刀治疗方式,这种超声骨刀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提手术效率,也能够提高治疗质量。本文对超声骨刀在口腔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希望能够为一些临床口腔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骨刀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口腔外科手术困难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3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发生困难气管插管情况,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插管成功率为??%,与对照组的??%比较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与对照组的??%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口腔外科手术困难气管插管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可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困难气管插管 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个性化护理在口腔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归纳实验中患者:70名;归纳时间: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对患者按入院时间建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划入人数(n=35);研究组: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服务,划入人数(n=35),而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比对。比对数据包含: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方案不同,患者相同,所得效果差异显著,研究组采纳方案更具优势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不同干预策略实施于两组患者中发现,个性化护理服务的优势性、可实施性更强,一方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率,另一方可极大增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崇与引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79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手术过后进行口腔冲洗操作,进一步对口腔冲洗效果及其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分析探讨。结果79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对其手术过后进行口腔冲洗操作,其中有70例患者清洗过后感觉口腔舒适度明显增加,同时口腔清洁后口内没有血迹、异味等。所有患者经过口腔冲洗后没有出现术后口腔内创口位置感染情况。结论口腔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规范的口腔冲洗方式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血迹和异味,对于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降低口腔感染发生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口腔冲洗方法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口腔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实践性较高的专业,故为学生行外科学教学期间有效的改革,让学生更早的接触到临床实践,适当的对临床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外科基本操作训练,积极为学生提供岗前临床技能操作,做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成果得到提升。

  • 标签: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颌面外科学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目的检测口腔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了解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41305例患者进行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1305例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指标阳性有2061例,阳性检出率4.9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3.36%,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阳性率0.95%,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Anti-TP)阳性率0.6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阳性率0.02%。不同性别HBsAg(χ^2=25.04,P〈0.05);Anti-HIV(χ^2=5.95,P〈0.05)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术前HBsAg(χ^2=15.36,P〈0.05);AntiHCV(χ^2=39.20,P〈0.05);Anti-TP(χ^2=91.86,P〈0.05)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均存在一定阳性率,为了降低医源性感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应广泛开展术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工作。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患者 血清 感染性指标 阳性率 医源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式口腔冲洗护理对外科手术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12间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输液式口腔冲洗护理)。对比两组的口腔清洁程度和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口腔清洁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式口腔冲洗护理对外科手术愈合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液式口腔冲洗护理 颌面外科手术 清洁程度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延伸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外科住院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跟聊的口腔面部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延伸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数学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口腔外科住院患儿实施延伸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延伸式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