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脑电地形图(BrainAtlas,BA)是80年代问世的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医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学相结合的新兴科学.是继CT和MRI(磁共振成像)技术之后,又一成像技术的重大发展,是基于电子计算机分析脑生物电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它既可进行功能诊断,又可协助进行病理诊断,可补充CT和MRI的不足.其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现就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做一简介,供参考.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临床应用 诊断 脑电活动地形图 脑电图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方法:对78例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78例神经症患者脑电图轻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4例。结论:各型神经症以及男、女性患者脑电图表现无显著差异,脑电图改变说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同时存在兴奋与抑制的失调。

  • 标签: 神经症 脑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临床与脑电图的特征。方法:对135例抽动障碍患儿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儿抽动症状以面部及头颈部抽动为主,短暂性抽动症、慢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分别为25.3%、44.1%、50.0%,短暂性抽动症异常脑电图出现率低于慢性抽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异常与病程的长短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脑电图可做为评估病变严重程度的客观依据之一。

  • 标签: 抽动障碍 脑电图 临床
  • 简介: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定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2例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结果:左颞有癫痫样波者42例,右颞有癫痫样波者29例,双颞有癫痫样波者21例,临床表现与癫痫样波发放部位有关,癫痫波的传导主要有容积传导和神经传导方式。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癫痫样波起始部位分析有助于致痫灶的定位。

  • 标签: 颞叶癫痫 临床特点 脑电图 临床表现 诊断
  • 简介:全国临床心脏电生理研讨会已于95年6月5—8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收到涉及心脏电生理各个领域的论文达百篇,赴会代表60名。会议第一天组织了专题讲座,由黄元铸、蔡毓英,吴振国及李品君诸教授分别介绍了心室晚电位、体表窦房结电图、高频心电图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这将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与发展。会议交流认真紧张,在心脏Holter应用方面,辽宁代表提出ECG监测中所见之缺血性S—T段改变,68%为无症状性的,出现最

  • 标签: 心脏电生理 体表窦房结电图 研讨会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高频心电图 神经原性
  • 简介:抗癫癎联盟在1985年及1989年发表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的分类"中列入了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2001年Engel医师提出的"癫癎发作和癫癎分类的建议"中,考虑到本病整个病程延伸到成年,所以使用了Dravet综合征这个名称。Dravet综合征(DS)亦称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是Dravet首先在1978年法国内科杂志报告的一种罕见的癫癎性脑病,1982年意大利Bernardine发表了42例DS的研究,

  • 标签: 癫癎综合征 脑病 心电图 临床 肌阵挛性 Engel
  • 简介:α波是指8~13Hz范围内的电活动,又称基本波;α节律是指重复而有节律性地出现的8~13Hz的波活动,又称基本节律。α波和节律波幅的范围为50~100μV。α波以枕区为主,亦可见于顶、颞后区,其数量因人而异,其指数可多达90%以上,或少至10%以下。

  • 标签: 临床意义 Α节律 节律性 脑震荡 血管性头痛 脑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怀肾炎患者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对39例78眼慢性肾炎患者的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网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慢必肾炎患者视觉电生理有异常改变,慢性肾炎无眼底改变者出现VEPN75的峰时值,ERGb波的峰时值的显著改变。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作为一客观定量的视觉功能检查地肾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慢性肾炎 诱发电位 视觉电生理学 视网膜电网
  • 简介:为获得药物在生物机体的反应,推断人类用药是否安全有效,实验对象是实验动物,药物非临床研究工作者已认识到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重要.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人仍没建立关注实验福利的理念,树立这种理念对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及人类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 标签: 实验动物福利 药物非临床研究 实验动物 非临床研究 动物福利 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乙胺丁醇引起视觉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到2014年在济源市疾控中心结防所就诊的49例服用乙胺丁醇后引起视觉损害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及转归。结果:49例患者停用乙胺丁醇后,经对症处理,47例在10~45天视觉症状消失,1例住院治疗4个月后恢复,另外1例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视觉轻度损伤患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相应治疗,部分患者有可能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应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

  • 标签: 乙胺丁醇 中毒 视神经损伤
  • 简介:四、诱发电位地形图的临床应用(一)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就是将视觉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电位变化通过地形图仪用图像的形式反映出视觉诱发电位不同时相的空间电位分布图。它的刺激方式和条件与视觉诱发电位相同,刺激方式多采用单眼,双眼和半视野等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做完单眼视诱发电位后即行双眼视诱发地形图。在特殊视觉功能下可加做半视野检查。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相电位 空间电位 临床应用 电位变化 正中神经
  • 简介:目的:研究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就诊的1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为惊厥组,同期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变化。并将惊厥组分为四个亚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febrileseizures,SFS),抽搐时间〈5min的59例为甲组,5-15min的44例为乙组;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febrileseizures,CFS)患儿选取24小时抽搐〉2次以上,每次抽搐时间均〈5min的37例为丙组,至少有1次抽搐时间〉5min的32例为丁组。比较抽搐时间及抽搐次数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yocardiumbrain,CK-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actatedehydrogenaseisozyme,LDH1)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搐时间长、次数多的患儿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5)。结论:FS可有心肌损伤。患儿抽搐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治疗FS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

  • 标签: 热性惊厥 心肌酶谱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 标签: 癫癎 睡眠诱发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患者脑电图(EEG)与临床及CT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临床确诊的62例病脑患者进行EEG与CT检查,对其EEG异常的阳性率、异常程度与病程、临床表现、CT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病10天以内EEG中、重度异常39例(78.0%),与10天以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EG可表现三种形式:以弥漫性异常为主(51.5%);弥漫性异常伴局灶慢波(32.3%);局灶性异常(16.2%)。EEG与C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EG检查对病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动态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CT不能取代EEG。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EEG CT
  • 简介:生理实验医学生接触动物实验的入门课堂,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课程,通过生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和初步的临床思维,提高时医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专业功底。

  • 标签: 生理实验 临床技能 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