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渗出液与漏出液中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三种指标的检测比较,来探讨其在胸腔积液性质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检测结核性(41例)、化脓性(34例)、癌性(30例)胸腔积液组以及漏出液组(33例)中的CRP、LDH和ADA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渗出液各组CRP与漏出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胸腔积液组CRP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渗出液各组LDH与漏出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时检测胸腔积液CRP、LDH、ADA进行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更大的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酶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脑炎病患70例,将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35)。对A组实行动态24h脑电图监测,而B组则应用脑电图进行常规监测。分析两组的监测结果,并对各组的异常率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异常率为91.43%,比B组的65.7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中监测结果提示正常的3例患者,无1例发生后遗症和死亡,并且,患者脑电图异常的情况和预后基本一致。B组12例正常病患中4例发生后遗症。结论利用动态24h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病患进行监测,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监测结果,能够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预后 脑电图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炎为第一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为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结果痊愈率76.9%;好转率15.4%;无效率7.7%;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上采用促进体内药物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有何影响进行试验研究。方法进行取样研究,我们在按饮酒时间后,按照时间段来分,在0-12小时、12-24小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进行比较。A组(0-12H)100组数据,B组200组,还有没有饮酒的患者300人,结果采用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有很大的影响。结论饮酒时间离近,皮试的结果阳性率比饮酒时间越长相比就高。

  • 标签: 饮酒时间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体肱骨标本的标准侧位、外旋及内旋侧位X线片比较,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近端旋转的判断方向。方法将正常人体肱骨标本分别固定于标准侧位、外旋15°30°及内旋15°30°侧位行x-ray成像,对比发现三组侧位片各自特征,根据此特征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的旋转方向,通过旋转骨折远端方向手法整复GartlandⅡ、Ⅲ型伴明显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29例。结果根据侧位X线片各自特征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的旋转方向的结果得到临床验证。临床上整复Ⅱ、Ⅲ型伴明显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一次复位成功23例,占79.3%,余6例旋转移位得到明显改善,且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通过X线侧位片可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旋转方向,并对指导骨折的复位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近端 旋转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采用汞柱式血压计行不同测量的方法,及血压测量值受不同判断标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内科患者92例,采用不同的血压测量和判断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左、右上肢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不同状态听诊胸件的位置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选用右上肢行血压测量,舒张压应以消失音为准,袖带位置需准备,其它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压值 测量方法 判断标准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我院收治的MPP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轻重分为Ⅰ组(85例,轻症MPP)、Ⅱ组(11例,重症或难治性MPP),比较二组儿童的LDH、CRP水平。结果Ⅱ组LDH、CRP水平显著增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CRP可作为早期预测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 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HT)甲状腺功能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HT患者划分为甲功正常组、甲亢组、亚临床甲减组以及甲减组,并选取同期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Vmax,RI)。结果HT甲亢组STA内径大于其它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中STA的Vmax结果甲亢组>甲减组>甲功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T患者各组STA的R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用以通过STA血流动力学量化指标,判断HT甲状腺功能状态。

  • 标签: 桥本氏甲状腺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小儿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价值。方法2016年至2018年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后0、6、12、24h的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死亡组0、6h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儿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均<0.05),存活组乳酸0h分别与6、12、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II评分与6h乳酸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小儿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监测了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期患儿63例,II期患儿46例,III期患儿28例。分析不同病期患儿白细胞、血糖监测结果与病情的关系。结果III期病例在入院初期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I期和II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和II期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在判断手足口病病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白细胞和血糖升高明显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 标签: 白细胞 血糖 手足口病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断气囊导尿管的气囊是否完全进入未充盈膀胱的方法,避免损伤尿道。方法采用人工掰开引流袋产生负压引流出尿液,从而确定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已完全进入未充盈膀胱。结论采用人工掰开引流袋产生负压引流出尿液的方法比用其他方法产生负压引流出尿液更加快捷、简便。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未充盈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分针工具对急诊分诊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性纳入2012年7月-11月共3890例患者进行非同期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1959例,试验组1921例采用新分诊工具进行分诊,比较分诊护士判断两组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结果不同年资分诊护士使用新分诊工具后其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分诊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诊分诊 分级分诊
  • 简介:摘要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TK1)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筛查、疗效监控、预后与复发评估中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K在人类细胞中以两种同工酶形式存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和线粒体胸苷激酶(TK2),而只有TK1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其在ATP和Mg2+参与下,催化脱氧胸苷(TdR)为脱氧1-磷酸胸苷酸(dTMP),由于TK1的含量与DNA的合成呈正相关,因此TK1也被称为S期特殊标志激酶。大量临床研究显示,TK1在实体恶性肿瘤早期发生发展中都有升高,检测组织和血清中TK1活性及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水平的监控指标,故就目前TK1在各实体瘤中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TK1 实体肿瘤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为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成本核算的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医院成本审计主要包括成本审计种类、成本审计程序、成本审计方法和成本审计内容。通过成本审计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 标签: 医院 成本审计 内容 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作为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有大量临床调查显示高水平(大于50%)的TIL浸润与无复发生存期(RFS)和乳腺癌特异性存活率相关(BCSS),与低水平(<10%)的TIL相比RFS和BCSS分别提高了43%和44%,对临床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篇综述着重探讨TIL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逃逸机制;TIL作为预后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存在的意义,以及靶向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 简介:摘要目的结直肠癌(CRC)仍然是全球性癌症和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类型之一。临床上正在致力于寻找能早期诊断CRC的非侵入性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以帮助CRC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和提高其生存率。微小RNA(miRNAs)最近被确定为重要的肿瘤调节因子,可能代表新型的癌症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miR-29a在CR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和存在肝转移的患者48例,同时募集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类似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队列组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9a水平。分析miR-29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判断血清miR-29a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29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miR-29a相对定量值(临界值为0.135)进行结直肠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1.35%,特异度为83.96%,该生物标志物可产生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miR-29a的AUC>0.7,与AUC=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血清miR-29a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的CRC患者(p<0.05)。该生物标志物的AUC为0.855。在临界值为0.151时,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CRC患者的敏感性为79.38%,特异性为85.26%。结论血清miR-29a可能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指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血清中的miR-29a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该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血清 微小RNA 生物学标记 诊断
  • 简介:摘要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卫生系统实现转机改制,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医院经营的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必须充分运用审计工作,使资金能合理使用,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 标签: 经济责任 医院审计 运行机制 治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探讨分析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大体积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小体积梗死患者(P<0.05)。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查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对两组受检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价血常规检验在炎性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UC组患者HGB、HCT、MCV、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PLT水平与UC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HGB、HCT、N、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N、PLT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RDW、WBC、N、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N、WBC水平与UC组活动期患者有显著差异,UC组缓解期患者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能为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可推广采纳。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炎症性肠病活动性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