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再对患者进行术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胃镜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显著低于术后病理确诊率(P<0.05)。经胃镜活检显示印戎细胞癌(5.00%)和管状腺癌(8.33%)的诊断率低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P<0.05),而对乳头腺癌(45.00%)和粘液腺癌(41.67%)的诊断率高于术后病理诊断(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胃镜活检作为一种术前诊断方法有着比较理想的准确度,这在胃癌的预防与早期治疗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胃癌患者 术前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诊断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确诊的89例大肠息肉,总结分析病人临床表现、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89例大肠息肉中,以左半结肠为多;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且息肉越大,恶变率也越高,非腺瘤性息肉均未见癌变。结论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高度相关,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均应及时切除与活检,可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标签: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肝脏肿瘤病理资料。结果肝脏肿瘤病变中,绝大多数为恶性,良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居多,恶性则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主。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其内镜下的特点、部位及组织病理类型。结果早期胃癌胃镜下分型I型3例(9.4%)、II型19例(59.4%)、Ⅲ型10例(31.2%);浸润深度仅限于粘膜内20例,侵入粘膜下层12例;病理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14例、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4例。结论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方法是确诊早期胃癌的可靠及首选的方法,医务人员应增强胃镜下对早期胃癌的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和准确性。

  • 标签: 早期胃癌 病理分型 内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取病理活检的系统化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胃镜下取病理活检的患者共计40例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化的护理后,受检者的焦虑评分均值为(52.3±4.1)分,平均检查时程为(19.2±4.4)分钟,而对照组受检者焦虑评分均值为(60.3±3.5)分,平均检查时程为(28.7±6.5)分钟,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对于缓解受检者焦虑情绪、缩短检查时间和顺利完成活检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胃镜 病理活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141例经病理科证实为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和形态学特征与病例组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不同肺部病理组织的CT影响,提高临床上肺部结节的诊断率。方法所及入院患者中141例经病理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运用病灶薄层、增强扫描、后技术处理等CT扫描技术,关注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等,研究肺部结节的CT表现与病例类型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不同病理组织的CT。结果在病灶部位上,结核球的部位较集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的发生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上,周围型肺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发病部位来说,结核球击中在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居多。从形态特征上讲,分页征、毛刺征、空泡征等以周围性肺癌居多。

  • 标签: 肺部结节 肺癌 CT扫描技术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123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3例GIST中,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岁。肿瘤发生于胃78例、小肠32例、食管3例、食管胃交界处4例、肠系膜6例。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危险GIST分别为2例、8例、46例、57例。免疫组化106例CD117(+),82例CD34(+),26例SMA灶(+),2例desmin(+),6例S-100(+),71例DOG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DOG1、CD117和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病理检查分析穿刺活检组织。结果在本研究44例患者中,有29例伴有前列腺增生症,有15例伴有前列腺癌症,其中,镜下高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7例。经免疫组化得出,在前列腺癌15例患者中,P504S表达呈阳性,p63和CK34βE12表达呈阴性;前列腺增生症29例患者中,P504S表达呈阴性,p63和CK34βE12表达呈阳性,所有病例PSA均呈阳性。结论在疾病诊断鉴别中,前列腺穿刺组织免疫组化与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能够评估前列腺癌分化程度。

  • 标签: 病理诊断 前列腺癌 穿刺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6例,导管内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癌1例,小管癌1例。结论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较高,是乳腺癌的重要筛查和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癌细胞学 诊断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5—2017年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初次行甲状腺手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51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临床上多无症状,无症状者占95.3%,有症状者占4.7%;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为40.15±11.95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1.31±12.68岁,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51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乳头状癌495例(96.7%),滤泡状癌7例(1.4%),髓样9例(1.7%),未分化癌1例(0.2%);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495例中,颈部淋巴结状态与性别、肿瘤直径及肿瘤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BRAFV600E基因检测的3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状态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及颈部淋巴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高于男性,男女发病年龄高峰均为30~59岁,临床上多无症状;颈部淋巴结状态与性别、肿瘤直径、肿瘤病灶存在相关性;BRAFV600E突变状态与年龄、肿瘤分期及淋巴结状态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甲状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BRAF V600E突变
  • 简介:摘要病理学在现代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先导和推动作用。从16世纪就出现了为弄清疾病而进行尸体解剖的记载,18世纪病理解剖学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出现。通过大量的病理解剖,一个疾病一个疾病地揭示了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器官病变上的反映。到了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专著出版,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到来,奠定了病理学的基础。直到今天,临床各科对疾病的诊治仍是以人体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为理论基础的。

  • 标签: 病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6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14例,结肠癌12例,腺癌19例,乳头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绒毛状腺癌1例。结论目前不是首选检查方法,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其主要临床意义为预测预后,指导手术及协助确诊。病理以腺癌为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大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方法对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因素等,分别占到46.90%、31.78%及7.36%。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因素。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病因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指在足够的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日益深入。目前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有神经体液机制、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等,详细地了解这些发病机制,可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心力衰竭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复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构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节细胞胶质瘤较少见,易于多种肿瘤混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乳腺癌病理检查的年轻患者44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乳腺癌病理检查的中老年患者44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乳腺癌病理特性。结果两组病程时间、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及分期情况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病程时间≤1个月确诊的比例(29.55%)低于参照组(52.27%),实验组肿瘤直径≤2cm的比例(25%)低于参照组(56.82%),实验组淋巴转移转移≤4个的比例(59.09%)低于参照组(79.55%)。实验组与参照组组织分级、Ki-67及Her-2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病程时间较长,就诊时病灶直径较大,但淋巴转移情况相对较好,因此,需要加强对年轻女性乳腺癌定期筛查重要性的宣传,以此提高年轻女性正确认识乳腺癌筛查。

  • 标签: 年轻女性 乳腺癌 病理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隆起型12例,息肉型15例,溃疡性13例,肿瘤类型小细胞癌为22例,12例不典型癌,6例典型类癌;此外,NSE为弱阳性,Syn、CgA表现弥漫阳性,CD57为阳性;经检查CEA、EMA、CK均表现为阴性。结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因此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组织学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EC)属于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治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1。在临床诊断及分期上,宫腔镜检查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该病主要采取的是手术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乳腺发育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两所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男性乳腺发育患者6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乳腺局部肿块形成或整个乳腺肿大,病理巨检手术标本呈圆盘状、结节状,界限较清楚。镜下见导管数量增加,导管内衬上皮具有腺上皮和肌上皮双层结构,周边间质增生并纤维化,混有淋巴浆细胞浸润,罕见小叶结构或分泌现象,全乳肿大时脂肪组织明显增多。62例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截止本文报道时未见复发。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的临床病理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理检查用于鉴别有无合并其他恶性病变,手术治疗是男性乳腺发育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 临床分析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