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c(RGDfK)肽修饰后的纯钛表面对小鼠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微孤氧化技术和多巴胺化学偶联的方式分别在纯钛表面构建MAO-PDA-GRGDSP(X组)、MAO-PDA-C(RGDfK)(H组)和MAO(M组)功能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形貌分析,通过CCK-8实验检测和激光共聚焦观察MC3t3-E1细胞在各组的早期黏附和增殖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检测涂层呈多孔形貌,多巴胺的修饰孔变小,并有颗粒状的RGD肽在微孔内。CCK-8结果显示,H组的OD值在各个时间点上都高于X组和M组,且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在X组和H组表面的状态均好于M组,但H组表面细胞的数目更多,丝足铺展的面积更大。结论线形肽GRGDSP和环形肽C(RGDfK)对细胞的早期黏附和增殖皆有促进作用,且环形肽C(RGDfK)的作用更强。

  • 标签: 纯钛 微弧氧化 多巴胺 c(RGDfK) MC3T3-E1
  • 简介:目的构建shRNA并干扰肝癌HepG2细胞中BC047440基因,观察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BC047440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两条特异表达该基因shRNA序列并克隆载体pGenesil-1,转染肝癌HepG2细胞并用定量PCR观察抑制BC047440基因表达的效果,并通过MT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提示成功构建了特异表达BC047440基因的shRNA1和shRNA2两个质粒。shRNA1和shRNA2对BC047440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80.22%和58.63%。干扰BC047440基因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主要停滞在s期。结论构建的shRNA能有效干扰肝癌HepG2细胞BC04744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提示BC047440基因和肝癌HepG2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BC047440基因 RNA干扰 肝肿瘤
  • 简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此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及McCune—Albright综合症(简称MAS)3型,常见病损多位于股骨、胫骨、肋骨或颌面骨,躯干病损可波及数根肋骨和椎体及其附件,其中椎体单发极为少见,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腰1椎体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椎体 ALBRIGHT 骨纤维结构不良 纤维组织
  • 简介: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siaofbone,FDB),是以骨纤维组织变性、发育紊乱及增生异常为特点的非遗传性疾病。本文将对我院收治的一例FDB患者的简要状况及FDB患者的X线表现作简要汇报。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线表现
  • 简介:目的:为揭示对-壬基酚(p-NP)是否具有发育毒性及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微团培养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对-壬基酚(p-NP)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p-NP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胚胎中脑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染毒组神经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减少,细胞毒性试验吸光度值下降,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NP对中脑细胞的50%增殖抑制浓度(IP50)和50%分化抑制浓度(ID50)为27.35ug/ml和8.93ug/ml,结果:按照Renault等人推荐的体外致畸分类标准,p-NP属于阳性致畸物。

  • 标签: 对-壬基酚 中脑细胞 微团培养 增殖 分化 致畸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中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表达,为将来ADSCs和NGF联合应用于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ADSCs,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ADSCs中TrkA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观察NGF对ADSCs增殖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实验结果表明,ADSCs中的TrkA表达明显升高。MTT实验结果表明NGF能有效的促进ADSCs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值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有明显的量效剂量关系。结论ADSCs的NGF特异性受体TrkA表达显著,外源性的NGF能有效的促进ADSCs的增殖

  • 标签: ADSCs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 简介:目的明确胰岛素是否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具有毒性或者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细胞株,传代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HPMC的增殖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示细胞损伤,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及计算凋亡细胞百分比.分为单纯培养基对照组,4.25%葡萄糖组,不同浓度胰岛素组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加4.25%葡萄糖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25%葡萄糖致LDH水平明显增高,并显著降低MTT渗入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百分比;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PMC增殖无影响,不同浓度胰岛素24h后可明显升高LDH水平(P《0.05),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12h均后导致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组12h、24hMMT渗入量较葡萄糖组明显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浓度大于25U/L胰岛素加葡萄糖组作用24h后与葡萄糖组相比显著降低LDH水平(P《0.05);不同浓度胰岛素加葡萄糖组作用12h后与葡萄糖组相比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能导致HPMC损伤、诱导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缓解高糖对HPMC的毒性作用.

  • 标签: 胰岛素 高糖 人腹膜间皮细胞 增殖 损伤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法观察L-OH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L-OHP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阻滞于S期;随着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增加,L-OHP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结论L-OHP能够使HepG2细胞阻滞在S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

  • 标签: 奥沙利铂 肝癌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MesenPRORSMedium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esenPRORSMedium与DMEM+10%FBS两种培养基培养人脂肪干细胞,比较两者在细胞形态、体外增殖能力、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CFU—F)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差异。结果MesenPRORSMedium培养的人脂肪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在增殖速度、细胞集落,以及成脂、成骨及成软骨能力等方面均优于DMEM+10%FBS。结论MesenPRORSMedium是人脂肪干细胞优良的培养基。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培养基 分化潜能
  •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HA、PMA、IL-2对PBMC和全血不同培养体系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为不同的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培养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健康受试者(n=6)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样本(10ml/样本),每个样本取300μl全血并直接裂解红细胞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在400μl全血接种淋巴细胞自体血浆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剂,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h;2ml全血分离PBMC,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剂,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h。培养物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分离的PBMC经PHA刺激后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D4^-CD8^-CD3^+淋巴母细胞;PMA刺激后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1,P<0.05);IL-2刺激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全血自体血浆经PHA刺激后转化为CD4^+CD3^+T淋巴母细胞和CD8^+CD3^+T淋巴母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未见表达;PMA刺激后转化为CD8^+CD3^+T淋巴母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B/NK细胞用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IL-2刺激后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PMA刺激增殖作用最快,IL-2对淋巴细胞亚群增殖前后比例影响最小,PHA刺激淋巴细胞分裂代数更多。

  • 标签: PHA PMA IL-2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体外培养的 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 ADSCs) 中 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TrkA的 表达,为将来 ADSCs和 NGF联合 应用于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并培养 SD大鼠 ADSCs, 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ADSCs中 TrkA的表达情况, 采用 MTT法观察 NGF对 ADSCs增殖的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表明, ADSCs中 的 TrkA表达明显升高 。 MTT实验结果 表明 NGF能有效的促进 ADSCs的增殖,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增值率有显著差异 ( P< 0.05),且有明显的量效剂量关系。结论 ADSCs的 NGF特异性受体 TrkA表达显著, 外源性的 NGF能有效的促进 ADSCs的增殖

  • 标签: ADSCs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宫颈鳞癌患者。介入化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染色,并观察其PCNA的阳性率。结果:介入后PCNA的积分为2.92。较介入前(4.44)减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化疗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宫颈癌 介入化疗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金粉蕨素(Onychin)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HT-29细胞增殖。应用琼脂培养克隆形成法检测HT-2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金粉蕨素(1.29-10.00μmol)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相关性(P<0.01);IC50值是4.11μmol。金粉蕨素(2.5-10.00μmol)明显抑制HT-2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金粉蕨素具有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作用。

  • 标签: 金粉蕨素 HT-29细胞 人结肠癌 癌细胞增殖 作用研究 体外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TXT)对人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PLA801D)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XT对PLA801D细胞作用后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随作用时间的增加不同浓度TXT对PLA801D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量效依赖性。随着TXT浓度的增加PLA801D细胞周期亦有明显变化,凋亡率逐渐上升,用药组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XT对PLA801D细胞敏感,可抑制其增殖、改变细胞周期且诱导凋亡。

  • 标签: PLA801D细胞 TXT 增殖抑制/凋亡
  • 简介:目的:分析增殖期婴儿血管瘤(IH)mRNA表达谱,并构建增殖期婴儿血管瘤调控的信号通路网络。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7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IH患儿手术切除标本,依据分期不同分为增生期组(n=5)和消退期组(n=4),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比较两组mRNA表达谱差异,分析两组差异基因的GO(GeneOntology)以及两组主要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变化。结果:通过GO富集分析得出差异基因在基因的分子功能(MF),参与的生物过程(BP)和所处于的细胞组成(CC)三大类信息中的分布,成功构建GO富集功能图;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Pathway注释,筛选出差异基因、靶基因富集的显著性信号通路,根据信号通路间的关联关系成功构建Pathway之间的信号转导网络。结论: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增殖期和消退期mRNA表达谱可成功筛选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KEGG数据库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可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出显著性信号调控通路,并构建信号转导网络。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MRNA 表达谱 信号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0、50、100 nM黄芩苷处理H129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 黄芩苷使H1299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标签: 黄芩苷 肺腺癌 增殖 集落形成
  • 简介:目的构建RhoA—siRNA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HepG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pGenesil-1质粒构建RhoA—siRNA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肝癌HepG2细胞中建立稳定细胞系,并分为3组。转染pGenesil-1-RhoA—siRNA载体者为HepG2/RhoA—siRNA组,转染随机对照载体者为HepG2/control组,未转染的肝癌HepG2细胞作为HepG2组。Westernblot检测RhoA—siRNA对其蛋白表达的抑制情况。分别采用MTT法、细胞划痕损伤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生长潜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2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3组细胞蛋白表达水平比较,HepG2/RhoA—siRNA组RhoA蛋白的表达明显下凋(F=178.19,P〈0.05)。HepG2/control组和HepG2组细胞划痕损伤在48h内愈合,而HepG2/RhoA—siRNA组则不能愈合。HepG2/RhoA—siRNA组克隆形成率低于HepG2组和HepG2/control组,分别为39%±3%、67%±5%、7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34,38.69,P〈0.05)。RhoA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量增多而S期细胞数量减少(F=70.46,76.57,P〈0.05)。结论RhoA—siRNA表达载体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RHOA SIRNA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中子照射后小鼠空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二级雄性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Gy中子照射组和3Gy中子照射+姜黄素治疗组。照射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小鼠采用3Gy中子全身均匀照射,姜黄素治疗组于照射后即日腹腔注射200mg.kg-1.d-1的姜黄素,每天1次,连续给药5d。于照射后6h、1d、3d和5d活杀取材,留取小鼠空肠组织,采用AgNOR、Feulgen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手段,定量检测小鼠空肠上皮细胞核内嗜银蛋白数密度和DNA含量积分光密度的变化。结果照射组和姜黄素组于照后6h~5d,空肠上皮细胞核内AgNOR和DNA含量明显下降(P〈0.01);照后3~5d姜黄素组小鼠空肠上皮细胞AgNOR和DNA含量较照射组有所增加(P〈0.05或0.01),但相比对照组仍较低。结论3Gy中子照射引起小鼠空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应用姜黄素治疗可增加空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活力,对中子辐射肠上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中子 小鼠 空肠 细胞增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