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缩宫经微量泵代替垂体后叶治疗各种病因所致咯血的可行性,以减少心血管、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泵入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缩宫泵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血压升高、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二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缩宫素 垂体后叶素 咯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予以白内障患者不同位置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4例白内障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入院建档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切口位置分别为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并做一穿透性切口于对侧 180°角膜缘内以及颞上方巩膜,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SI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更高(P<0.05),SIA值均显著更低(P<0.05);治疗前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选择角巩膜缘最大角膜屈光子午线位,辅以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远期疗效显著。

  • 标签: 手术源散光度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裸眼视力 白内障
  • 简介:自1993年2月,我们采用痔疮Ⅰ治疗痔疮和肛裂共434例,随访410例,疗效显著。434例中男307例,女127。年龄11~73岁。病程6个月至12年。痔疮Ⅰ制备用赤芍15g。芒硝5g,天花朴10g,乌梅10g。鱼腥草15g,穿心莲15g,加水500ml。制备成100ml,治疗时常规局部消毒,将痔疮12ml注射到痔疮内;

  • 标签: 治疗 痔疮 肛裂 疗效观察 天花 赤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11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110例(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55例为一组。对照组耳鸣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治疗,对比2组耳鸣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全血粘度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优于对照组(81.82%),P值小于0.05;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治疗耳鸣患者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 标签: 耳鸣 敏使朗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多维元素胶囊中维生A和维生E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enturySILC18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三氯甲烷水(体积比908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选择280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维生A在54.4~217.5μg·mL-1(r=0.9999)、维生E在56.3~225.0μg·mL-1(r=0.9997)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RSD=1.43%)、99.19%(RSD=1.25%)。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重现性好,可作为多维元素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A 维生素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分析了虾青的功效,可以供临床借鉴以及参考。

  • 标签: 虾青素 功效 抗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苏木在组织HE染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常规HE染色中,

  • 标签: 苏木素 染色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和缩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分娩的4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缩宫和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单用缩宫,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 简介:血管紧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Ⅰ AngⅡ 骨髓造血细胞
  • 简介:摘要:肾 -血管紧张系统( RAS)阻滞剂属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肾 -血管紧张系统在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也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对人体肾脏血管保护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存在着积极影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治疗都将肾 -血管紧张系统药物作为首要治疗药物。本文就肾 -血管紧张系统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治疗 高血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出现长足进步,高血压治疗取得较为显著成就和临床治疗效果,但即使经过几十年的抗高血压研究和治疗,高血压仍然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疾病种类,不仅是国内,就是国外的许多医疗学者也将抗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视为一个医学目标,或者说是自身医学成就的追求。如何在当代社会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有效降低血压,进而使得心血管获得有效保护成为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主要包括肾抑制剂、肾安酶、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抗高血压疫苗等。

  • 标签: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抗高血压 新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氯沙坦钾片和安博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氯沙坦钾片和安博维的显效率分别为54.04%(107/198)、59.06%(101/171);有效率分别为44.94%(89/198)、有效率为39.18%(67/171);无效率分别为1.01%(2/198)、1.75%(3/171);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7/360)。结论肾-血管紧张系统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较低。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人胰岛(诺和灵30R)与猪胰岛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1例接受胰岛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诺和灵30R治疗(A)组、猪胰岛治疗(B)组。比较A组与B组使糖尿病人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用量及副作用。结果:A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13.7±6.1d,胰岛用量为33.3±10.8U/日;B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25.6±10.9d,胰岛用量为43.7±14.9U/日。结论:表明人胰岛(诺和灵30R)比猪胰岛使糖尿病人血糖达标的时间要短、胰岛用量要小、副作用要少

  • 标签: 糖尿病 人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