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效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分为甲组(n=28),施以右胸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乙组(n=28),施以左胸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将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淋巴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淋巴清扫数目多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右胸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能彻底清扫淋巴结;但针对于高龄且体质肥胖者,左胸二切口入路因手术出血少,宜选。

  • 标签: 右胸三切口 左胸二切口 胸中段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目的在于减少手术伤口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本论文研究如何加强手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室,密切配合的手术,手术器械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结果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手术室,我院骨科一个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标准值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加强骨科手术室,骨科的无菌手术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MTX序贯疗法和宫腔镜下清宫术相结合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经宫腔镜+MTX+米非司酮治疗后血HCG降至理想水平,术后一周复查血HCG降至正常。结论药物治疗加宫腔镜下清宫术对子宫切口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心理护理是手术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切口妊娠 MTX序贯疗法 米非司酮 宫腔镜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1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兴隆县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及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标签: 腹肌/外科学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感染的作用效果,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切口感染5例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切口感染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其中χ2=3.333,P=0.0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有效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具有降低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切口保护 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腮腺外科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A组采用改良Blair切口,B组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概率6.25%,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相比改良Blair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改良Blair切口 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80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共3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5%)共3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骨痂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整复、固定,及适当的运动,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疗法 骨折迟缓愈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切口干扰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等存在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相关,可以通过术前预防、提高主刀医生水平等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医院手术治疗拇外翻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类单纯跖骨头内侧疼痛,单纯小趾畸形,单纯前足胼胝疼痛。根据X线测量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小切口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拇内翻及仰趾畸形,46例中38例70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年6个月,其中优64足(91.4%),良2足(2.9%),差4足(5.7%)。差4足为症状较重,疼痛缓解后过早活动,肌腱移位附着尚未愈合,或穿尖头高跟鞋引起拇外翻复发。结论改良的微创法治疗拇外翻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治疗 拇外翻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腹部切口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12例,中9例,重5例;伤口甲级愈合20例,手术瘀痕6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16例,中6例,重4例;伤口甲级愈合25例,手术瘀痕1例,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手术腹部切口进行加强腹部切口护理,能提高伤口愈合效果,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腔内超声25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像图表现。结果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病例中,单纯孕囊型12例,混合回声包块型8例,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超声诊断率92.0%;误诊2例,误诊率为8.0%。结论超声是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下段切口处 妊娠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因子宫切口瘢痕憩室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而言应用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经阴道 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比较有效的中医疗法。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2016年3月3日至2017年8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前组实施西医治疗,后组采取中医治疗。将两组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0.15±0.08、0.36±0.12、0.40±0.11)以及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材制成丸粒状或粉末状的形式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效果可靠。

  • 标签: 中医 骨折迟缓愈合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鼓膜修补术后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对于鼓膜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88例鼓膜修补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护理用药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4例。实验组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护理方案,对照组使用外源肝素的护理方案,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干预前、干预后各个时间纯音测听检测气导值。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41例(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77.27%),两组干预前的纯音测听检测气导值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3d后、6d后以及9d后的纯音测听检测气导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鼓膜修补术患者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护理方案,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鼓膜愈合,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鼓膜修补术 护理方案 鼓膜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第5天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利于加快其创面的愈合,并减轻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混合痔 中医特色护理 创面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腹部小切口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用于参照组患者,腹部小切口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应用于实验组患者,在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对其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内的肌瘤均得以成功剔除,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快,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首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部小切口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护理对策。方法患者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病例,抽取128例随机分对参照组和考察组各64例,对两组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参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考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在不同护理干预后,考察组的感染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因此需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而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夏季、瘢痕子宫、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关联;围术期用药(抗生素)能减低切口感染。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夏季加强无菌操作、瘢痕子宫充分给予试产的机会、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 标签: 剖宫产术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妇产科接收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即为常规组;一组给予微波治疗方法,即为微波组。结果常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4±1.4)d,低于微波组的(16.7±2.5)d;微波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波治疗方法,能够加速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治疗费用,使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临床观察